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41.
在植物中发现的锌指蛋白可以分成几种类型[1] 。其中经典的锌指蛋白是TFⅢA型锌指蛋白 ,又称Cys2 /His2 或C2H2 ,模体为CX2— 4CX3 FX5 LX2 HX3— 5 H ,其中的两个Cys和两个His与锌原子形成配位键 ,进而形成包含一个β发夹和一个α螺旋的紧密指状结构 (图 1 ) [2 ] 。曾经认为锌指结构主要介导蛋白质与DNA的互作 ,其中α螺旋与DNA的大沟发生接触 ,然而最近发现有的转录因子中的一些TFⅢA锌指只与蛋白质发生互作 ,而同一转录因子中的其他TFⅢA锌指则与DNA发生互作。第一个在植物中发现的TFⅢA…  相似文献   
342.
聚谷氨酸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聚合物,具有强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等特性,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生物材料。聚谷氨酸作为药物载体、疫苗佐剂、医用粘合剂和组织工程材料等应用于医药领域时,可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低的生物毒性,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可有效提高药效,改善药物或材料的性能,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聚谷氨酸在医药领域的的应用,为下一步的研究和商业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3.
2001年2月~ 2002年3月在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对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水 (30和 80cm层 ) 和溪水中的沉积元素进行监测, 拟通过不同水相元素浓度的比较及相关关系分析, 揭示系统的营养循环功能状况以及对区域化学条件变化的响应, 阐明因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 :林冠与大气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极大地提高穿透水中Mn2 + 、Sr2 + 、K+ 、Mg2 + 、Ca2 + 浓度。水与土壤作用后, 极大地提高水相中Al3 + 的浓度。 30cm土壤溶液和溪水中的Al3 + 浓度分别是大气降水 (0.32 9mg·L-1) 的 4.8和 3.7倍。溪水中的Al3 + 主要来源于土壤的淋溶。大气降水平均Pb2 + 浓度为 0.0 6 2mg·L-1,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Pb2 + 污染, 其浓度分别是穿透水和溪水的 5倍和 10倍。林冠吸收和土壤过滤吸附是森林生态系统净化Pb2 + 等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过程。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水和溪水中Na+的浓度逐步增加, 但增幅不大。元素浓度的变异系数在 5 1.1%~ 2 36.7%之间。水相中的离子浓度与雨量有关, 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水中的沉积元素浓度大部分是干季大于湿季, 而溪水中是干季小于或近等于湿季。元素相关分析发现, 与元素Mg相关的元素最多, 穿透水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 不同水相间元素相关状况差异与其元素的来源和外部环境条件有关系。Pb与金属元素Al、Mn在大气降水中极显著相关, MnAl、MnMg、MgK在所有水相中显著相关, AlSr、MnSr、CaK、CaMg在除溪水外的所有水相中显著相关, NaK、NaMg在除大气降水外的所有水相中显著相关, 而PbNa、PbK在所有水相中都无相关关系。结果说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系统已经遭受一定的外界环境压力, 但是其物质循环功能依然稳定。  相似文献   
344.
345.
报道了一种光纤DNA传感器及其阵列的新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该阵列同时进行多基因检测的结果.光纤经0.2%的poly-l-lysine处理后,可用于吸附寡核苷酸探针,探针经固定后即制成一种光纤DNA传感器.将携带不同基因探针的传感器排成一个阵列,可用于多个基因的同时检测.用含有p53,N-ras,Rb1基因探针的阵列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传感器及其阵列可用于特定基因的探测,或多个基因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346.
为科学治理工业领域中微生物对杀菌剂的抗药性,从工业产品、原料及水样中采集腐败微生物,细菌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API鉴定系统及16SrDNA序列分析,真菌按《真菌鉴定手册》及18SrDNA序列分析分别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杀菌剂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来评估微生物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腐败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细菌约占46.91%,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约占32.71%,主要种属为芽孢杆菌属、微杆菌属、李斯特氏菌属及球菌等;真菌约占12%,主要包括青霉属、木霉属和曲霉属。MIC测试结果显示,主要抗药性微生物为假单胞菌属,约占33.78%,平均抗性水平达到36mg/L,且传代不稳定。结论认为,工业上微生物污染主要由细菌耐药性引起,细胞膜结构及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在该类杀菌剂抗药性产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7.
以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为研究材料, 改良BG-11作为基础培养基, 设置四种NaNO3浓度, 利用Ø3 cm的玻璃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对该藻进行培养, 通过一系列生理指标的测定来探讨不同NaNO3浓度对大真眼点藻生长和脂积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最适宜该藻生物量积累的NaNO3浓度为9 mmol•L–1, 此条件下生物量达到11.31 g•L–1; 通过脂组分分级, 结果显示3.6 mmol•L–1实验组的总脂含量和中性脂含量均为最高, 总脂含量为60.21%(干重百分比), 中性脂含量为92.99%(总脂百分比); 主要脂肪酸组分为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 三者含量总和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5%- 87%; 9 mmol•L–1实验组的总脂单位体积产率最高为0.29 g•L–1•d–1, 6 mmol•L-1实验组的中性脂产率最高, 达到0.26 g•L–1•d–1。总体来看, 9 mmol•L–1实验组和6 mmol•L–1实验组的产油能力相当, 但若要进行工业化生产, 则6 mmol•L–1为产油脂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348.
349.
鼎湖山三种主要林型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浓度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碳在森林内部以及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转运动态 ,对鼎湖山 3种主要林型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观测 ,结果发现 :(1)穿透水中 TOC浓度相对大气降水中 TOC浓度的增量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林 ;(2 )树干茎流平均 TOC浓度为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季风常绿阔叶林 ;(3)各林内土壤水 TOC浓度差异不明显 ,但根系层 (2 5~ 30 cm)土壤水 TOC浓度均大于母质层 (5 0~ 80 cm) TOC浓度 ;(4 )马尾松林的溪水具有较高的 TOC浓度和较大的月际波动 ;(5 )总体上 ,整个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3种林型 TOC浓度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 :树干茎流 >穿透水 >根系层土壤水 >母质层土壤水 >溪水 ,但变化幅度不同 :马尾松林的变化幅度最大 ,季风林的最小 ,而两个混交林居中。这表明 ,(1)森林演替过程中 ,林冠层结构、树种构成等的改变可能引起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TOC浓度的变化 ;(2 )森林水文学过程转运的碳主要储存在森林内部 ;(3)成熟森林的抗干扰能力高于先锋群落  相似文献   
350.
猪肌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cDNA去除信号肽后PCR扩增出成熟蛋白编码序列1.2kb片段,将该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JM109受体菌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将该克隆载体的质粒DNA用带有BamHI和Sall内切酶识别序列的另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回收的1.2 kb PCR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28a( )表达载体上。成功地构建了编码绪肌生成抑制素成熟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LB液体培养基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显示重组菌表达的MSTN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薄层扫描仪扫描分析SDS-PAGE凝胶,表达的MSTN包涵体蛋白占菌体不溶性蛋白含量的27.9%,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1451.3。所构建的表达载体中含六聚组氨酸标签,HisTrap亲和柱纯化后纯度可达92.5%。该试验为获得较好的绪肌生成抑制素并制备抗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