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杉木老龄人工林生物产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在我国南方各省栽培历史悠久,它生长快,材质好,在林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冯宗炜等对杉木速生阶段和干材阶段林分的生物产量和养分循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杉木老龄林研究得较少。为此,我们在湖南省会同县林区对其为数不多的杉木老龄林的生物生产力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2.
高虹  陈圣宾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12,32(21):6767-6775
文化林是指村民按照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或宗教信仰自觉保护和管理的森林,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功能。目前国内外对文化林物种多样性研究主要为定性描述,缺乏对文化林和非文化林生物多样性的定量比较及差异来源分析。利用物种多样性加性分配方法,将总的Gamma 多样性分成样格内的Alpha多样性以及样格间、样方间和林型间Beta多样性,对中国亚热带地区3个村落文化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层进行物种多样性的多尺度分析。调查发现:(1)文化林共有维管束植物296种,以苦槠,樟和米槠为优势种,非文化林共有维管束植物189种,以杉木、马尾松和毛竹为优势种。文化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显著高于非文化林,草本层和藤本层物种数差异不显著。(2)Beta多样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加,林型间Beta多样性最高,占区域总Gamma多样性的41.9%-62.8%,其次是样方间Beta多样性(18.6%-31.9%),对区域多样性贡献最小为样格内Alpha和样格间Beta多样性。(3)林型间的多样性对区域物种多样性的贡献中,文化林占主导作用,乔木层占54.4%-81.0%,灌木层占51.2%-60.2%,草本层占42.9%-64.1%,藤本层占49.9%-62.2%。(4) 物种累积-面积曲线表明,在各个尺度上,文化林物种多样性始终高于非文化林,从而在相同面积下保护了更多的物种。加性分配模型在多个空间尺度上阐明了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变化,突出了文化林对区域物种多样性的贡献,对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的决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筛查中国恒河猴Mamu-A*01基因,比较中国恒河猴和印度恒河猴的Mamu-A*01基因序列和功能是否相同.方法 PCR方法检测128只中国恒河猴,用特异性引物扩增Mamu-A*01基因,将PCR扩增后的产物克隆测序后与印度恒河猴的Mamu-A*01基因进行同源比对;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ELISPOT) 方法分别检测5只Mamu-A*01基因阳性和5只阴性恒河猴针对SIV、SHIV抗原肽p11C的特异性CTL反应.结果 共筛查出5 只Mamu-A*01基因阳性恒河猴 (3.91%),经测序分析后与印度恒河猴的同源性可达99.1 %.这5只均为SIV/SHIV感染恒河猴,其中四只SIV感染的猴的ELISPOT结果显示针对p11C的高频CTL反应,斑点数在500-1400/106 PBMCs之间,而另1只SHIV感染的恒河猴及5只阴性猴没有斑点出现.结论 中国恒河猴含有Mamu-A*01基因,基因频率有区域性差异,中国恒河猴的Mamu-A*01可提呈特异性抗原肽p11C.  相似文献   
34.
目的模拟HIV性传播感染特点进行中国恒河猴阴道黏膜小剂量多次感染研究,为我国艾滋病疫苗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模型构建思路。方法选用20-30TCID50剂量的SHIVSF162p3病毒阴道黏膜途径感染六只成年雌性中国恒河猴,共感染13次,每次攻毒间隔4~7 d。采取测定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CD8+。结果 6只中国恒河猴经13次病毒攻击后,经检测均建立系统性感染,血浆病毒载量呈阳性;CD4+∶CD8+均有下降。结论成功建立了中国恒河猴阴道黏膜小剂量多次感染模型,为艾滋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更接近于自然感染状态的模型建立模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给予动物后,导致肾脏损伤、形成结石的过程,及肾脏损伤的恢复过程。方法选择6月龄恒河猴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2只/组,分别为T1(140 mg/kg三聚氰胺和14 mg/kg三聚氰酸),T2(140 mg/kg三聚氰胺和50mg/kg腺嘌呤)和T3组(140mg/kg三聚氰胺)。连续70 d口服受试物,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液学、血生化、尿常规和肾脏B超的检测;并连续观察18个月,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1.各剂量组动物在给予受试物8周后所有动物肾脏中均出现多个结石;停止给予受试物后,所有动物结石数量和大小均呈下降趋势,至停止给予受试物16个月后,全部动物肾脏均未检测出结石。2.各剂量组,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酸(UA)等指标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在动物的恢复期,此两项指标的数值明显下降。结论 1.单纯三聚氰胺(相当于人体使用量48 mg/kg.w.d)不能造成恒河猴肾脏功能的明显损害,可形成肾结石。2.在三聚氰酸或腺嘌呤存在的情况下,三聚氰胺可以造成恒河猴肾功能指标β2-MG和UA在正常范围内升高,并可在肾脏形成结石;。3.经过16个月的恢复所有动物结石无法检出,其中三聚氰胺组动物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36.
Arg-Gly-Asp(RGD)模体是动物细胞底物黏附分子的基本识别结构,许多胞外黏附蛋白是通过RGD模体与质膜受体整合素结合的,它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介导多种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植物细胞中也存在RGD结合模体,现就近年来植物细胞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表现为口鼻有出血,肠道出血;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且病毒分离为阳性;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结果表明,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型SAR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养殖果子狸SARS病毒感染和携带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检测果子狸咽拭子、肛拭子和皮毛标本,进行SARS病毒病原检测;中和抗体检测果子狸血清。结果本次抽样检测北京地区3个养殖场的10%的果子狸,未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血清抗体阴性。结论检测结果不支持北京地区饲养的果子狸中携带有SARS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T细胞介导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病免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雌雄各10只系统表达人T细胞受体α基因(T cell receptor,TCRα)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每次100 mg/(kg·bw),间隔1 d后再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每周测定一次血糖和体重,当出现重度糖尿病临床表现时处死,其余小鼠注射后8周处死,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胰岛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发病率为10/10,对照组为0/10;模型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B细胞表型CD19+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STZ后约8周,模型组血清胰岛素、IFN-γ、TNF-β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L-2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系统表达人TCRα基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2~8周可建立稳定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0.
无菌小鼠的人工哺乳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菌子宫摘取术,在隔离器中剥离子宫取仔16只,生存15只,在我国首次采用每24小时插胃管灌胃5~6次的人工哺乳方法,哺乳15只,离乳6只。粪便、垫料、棉拭子经无菌检查,均无细菌生长。同时对人工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比较了人工乳灭菌温度与时间对各营养成分破坏情况,比较了人工乳、豚鼠母乳与小鼠母乳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