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马鸡的分类、分布及演化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卢欣  郑光美  顾滨源 《动物学报》1998,44(2):131-137
(1)在耳羽簇发达程度,尾羽形状,腓肠肌外支腿膜内的种子骨和第二趾收肌,雄鸡间争偶和占区行为,巢址选择,瓣生雏形态等方面,白马鸡和藏马鸡,蓝马鸡和褐钯鸡分别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一致性。基于此,我们认为白马鸡和藏马鸡是原始的类型,蓝马鸡和褐马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青藏高原短暂的隆起历史和相应发生的生态环境的复杂变化,是白马鸡各亚种形态多变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白马鸡相比,藏马鸡的体色特化而稳定,结合  相似文献   
32.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以及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情况,我们于1996年1月-8月、1998年11月-1999年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位点与随机点相比较的方法,从不同时空尺度定量分析了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两研究区共遥测24只红腹锦鸡个体(亚成体和成体,6♂,15♀,3亚♂),其遥测位点分布与随机点比较,冬、春和夏季3季节中均有极显著差异,落入各区域的活动位点与其期望位点数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这说明红腹锦鸡对生境的利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选择地利用。红腹锦鸡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有选择性,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在冬、春季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较多,有一定偏好。红腹锦鸡在两研究区的生境利用模式相似,但在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强度上,宽阔水研究区显著大于佛坪研究区[动物学报49(2):179一184,2003]。  相似文献   
33.
动物形态学发展趋势及我国近期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形态学是动物科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对动物体的结构及其功能、适应的研究,认识生物多样性以及起源和进化的历史和动因。形态学的研究也为分类学、生理学以及医学、仿生学等应用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4.
黄腹角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Gould于1857年根据采自福建省武夷山的标本订名的,它是我国特产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从1882年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引入到欧洲饲养,以后  相似文献   
35.
红尾伯劳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 lucionensis Linne)是农林益鸟,其繁殖分布区限在我国东部和中部以及朝鲜。有关它的繁殖生物学资料,除钱燕文、郑作新(1960)做过报导外,至今甚少。 本工作是1961—1964年在北京温泉、香山、金山和颐和园内进行的,参考了潭拓寺、上方山、雾灵山和八达岭林场的野外纪录。共观察了164窝,分析了43窝的巢材及其内容物,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6.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夏季鸟类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相似文献   
37.
山西五鹿山褐马鸡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与栖息地选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7~1998年在山西省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对世界珍禽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越冬期与繁殖期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种群空间分布模式与栖息地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经Pois—son函数和χ^2检验,发现褐马鸡在越冬期和繁殖期均为聚集分布,但越冬期的聚集程度更为明显。通过对栖息地可利用率与实际利用率的比较,发现褐马鸡在越冬期与繁殖期对栖息地的利用存在显著性差异:越冬期褐马鸡对阔叶林具有明显的负选择性;进入繁殖期后,褐马鸡对落叶阔叶林和灌丛的利用率显著增加,而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有所减少。对两个时期的栖息地样方进行判别分析,发现草本植物数量、草本植物平均高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是影响褐马鸡越冬期与繁殖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褐马鸡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与栖息地结构以及空间资源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在越冬期,由于温度、降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草本植物都已枯萎,落叶阔叶林的郁闭度较低,隐蔽条件较差,褐马鸡活动的区域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褐马鸡常常在郁闭度较高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并聚集形成较大的群体,共同取食,聚集分布的程度较高;进入繁殖期后,随着落叶阔叶林郁闭度增大以及林下、灌草丛中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褐马鸡群体逐渐变小,多以配偶对的形式活动,空间聚集程度降低。但由于褐马鸡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许多配偶对主要集中在质量较好的区域内占区和营巢,因此在大尺度上褐马鸡种群的空间分布仍为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38.
鸟类栖息地片段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栖息地片段化是导致许多森林鸟类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栖息地片段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的研究已是成为鸟类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鸟类栖息地片段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集合种群理论等,并阐述了鸟类栖息地片段化研究范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血雉育雏期家族活动和暖雏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 11月至 1995年 9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 ,对血雉育雏期家族群的活动和暖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双亲共同育雏组成家族群活动。雌鸟每次暖雏持续时间7 87± 0 45 (90 )min ,与雏鸟的日龄无关 (r =0 0 6 3 ,P =0 5 40 ) ;相邻两次暖雏的间隔时间为 13 6 0± 1 15min。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 ,暖雏次数趋势于减少 (r =- 0 878,P <0 0 0 1) ,而在多云、降雨等较冷的天气暖雏次数增多。雏鸟 40日龄后未再观察到暖雏行为。以家族群每日平均移动率计算活动性并探讨与雏鸟日龄的关系时发现 ,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6 80 ,P <0 0 0 1) ,育雏期第二个月家族群活动区面积 (0 17km2 )比第一个月的 (0 15km2 )大。  相似文献   
40.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在以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贵州省仙人山地区红腹角rugopan temminckii的活动范围,栖息选择及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取食栖息地的选择作了探讨。红腹角雉遥测位点和粪便相对集中分布。表明对栖息一半存在明显的选择,对食物分布的样方分析表明其活动特点与食物密切相关。红腹角雉各季节我灌木与草本植物的沟谷带上段,春冬季主要取食草本及蕨类植物,活动范围较大小二对二得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