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0 毫秒
31.
研究31只正常眼视野中央8.6度的多焦(多刺激野)视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VEP)在视野各部位的特征.观察到平均反应密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少,并且在下半视野比在上半视野相应部位高;在上半视野,MVEP波形的极性反转发生率较高.MVEP在视野中的改变反映了视网膜和大脑视皮层解剖特征及其拓扑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32.
高血压脑部并发症是常见的病种,其神经电生理检查比影像学检查较早出现异常,因而这种检查具有早期发现,指导临床早期治疗的优点。本文综述了常规脑部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及该病在电生理学的表现,讨论其优缺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3.
临床颅底外科手术中充满各种风险,特别是有对神经系统结构造成损伤的潜在风险。有些损伤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来判断,因此术中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神经外科手术医生术中实时监测和评估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国外上世纪80年代就将其应用于颅底肿瘤手术中,但直至目前我国相关应用仍未普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运用各种电生理技术,实时监测术中处于有损伤风险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并提示手术医生及时终止风险性操作,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消除或减小神经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的一门技术。近年来,颅底外科进展迅速,并向多学科协作和减少创伤的方向发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经迅速发展为降低颅底手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4.
对49名正常儿童进行了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的观察。结果表明:(1)双眼及单眼VEPs波形在头皮中线两侧分布是非对称性,右偏者较左偏者多,这种非对称性可能与脑组织两侧结构和功能的不对称有关,从而影响到VEPs发生源的位置以及偶极子的方向及强度等。(2)吉利手者右半视野刺激的VEPs振幅,(AnlP1)大于左半视野刺激的VEPs振幅,两半球枕叶皮层神经解剖学上的非对称性为我们的电生理结果提供了一定的形态结构基础。(3)半视野刺激显示“矛盾定侧”现象。  相似文献   
35.
使用耳垂参考电极,在顶、额颅表同步描记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SEP),可记录到P_(14)、P_(22)、N_(30)和P_(14)、N_(20)、P_(22)两组波。动物实验观察发现,局部麻醉家兔中央前回后,P_(22)波消失;麻醉顶叶对P_(22)波幅无明显影响,证明P_(22)是与手运动相关联的波。分析经CT证实的39名偏瘫患者,观察经物理治疗前后P_(22)、N_(20)与手肌力的对应关系,发现P_(22)对判断手功能的预后是个很敏感的指标,若患者P_(22)波分化不清或消失,是手功能预后不好的信号,因此,P_(22)波可考虑作为临床判断手功能预后的电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6.
主动手指活动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例健康受试者中进行40次主动手指活动(AMT)试验,研究AMT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顶、中央成份的影响。结果:AMT对SLSEP各波峰潜伏期没有影响,对颈髓电位N13,远场电位P14、N18及顶部电位N20波幅没有抑制,而中央前成份P22、N30及顶成份P25明显受抑制。认为:AMT对SLSEP的抑制作用属一种运动闸门作用,其部位可能在运动皮层。  相似文献   
37.
VEP(Visual Evoked Potentials)是在大脑视皮层记录到的一组诱发电位.它的形态变化对于视路病变,视神经病变等视系统疾患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理的探讨都有重要价  相似文献   
38.
用电脉冲刺激戊巴比妥钠麻醉和三碘季铵酚麻痹的31只猫的下丘脑腹內侧核(HVM),记录旁中央中脑区的平均诱发电位(AEP)。HVM 刺激点46个,旁中央中脑区引导点1046个,其中阳性反应点103个,快波反应151个,大多数为“峰电位式”快波。用逐渐增强的电脉冲刺激 HVM 可得等级式和“全或无”式两类反应。用不同频率的双刺激(PST)测试了111个 AEP 的反应性,其中有38个能跟随500Hz 以上的 PST,27个能跟随200—499Hz 的PST,46个仅能跟随199Hz 以下的 PST。给予短串刺激时,得到跟随500Hz 以上及500Hz以下的两类反应。这些结果提示 HVM 与旁中央中脑区之间既有经突触的投射又有直接的纤维连接。据计算,这些直接纤维的传导速度约为0.29—4.1m/s,相当于细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类纤维。另外还描述了可能属于中枢轴突的某些传导特性。反映直接纤维连接的 HVM 刺激点与中脑中央灰质反应点的位置关系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具有背腹侧方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9.
实验在筒箭毒制动的麻醉与清醒大鼠上进行。用银球电极记录刺激腓神经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观察其在窒息和窒息后恢复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窒息后P波振幅最先降低,N波次之,A波在P、N波消失时下降到前对照的80%左右。窒息3分钟时恢复通气后,按A、N、P波的顺序恢复到前对照水平。窒息及其恢复过程中,不同于A波的变化,N、 P相伴改变。麻醉与清醒状态下,上述变化规律相似。结果提示,有突触活动参与的N波,特别是P波对窒息最敏感,反映初级传入末梢活动的A波对窒息有相当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0.
在应用磁控机械夹断法复制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上,动态地观察了脊髓损伤后的感觉及运动机能变化,并进行了电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0.3A电流未能导致永久性瘫痪。术后2周,后肢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逐渐恢复;可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SEP)。0.4,0.5和0.8A电流均能导致大鼠永久性瘫痪;倾斜板及开阔场地行走分数均显著低于0.3A组;术后4周这些大鼠可产生行走样动作,于损伤部位再次切断脊髓后仍能出现这些动作;0.4A组可记录到早期SEP,再次切断脊髓后SEP消失。结果提示:(1)脊髓不全横断后,由于残留纤维活动,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大鼠感觉和运动机能的恢复;(2)脊髓完全横断后,后肢的上行冲动可能经再生的神经纤维向中枢端传导至脑;(3)大鼠脊髓内可能存在行走中枢模式发生器(CPG),适当刺激可激发其活动,并产生行走样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