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陕西红碱淖普通燕鸥和鸥嘴噪鸥的繁殖生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4~7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逐巢清点法,对陕西省红碱淖地区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和鸥嘴噪鸥(Gelochelidon nilotic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是4月末迁至红碱淖,并于5月中旬进入繁殖期。普通燕鸥和鸥嘴噪鸥都选择在湖心岛上营巢,普通燕鸥巢址沿岛边缘四周呈线状分布,而鸥嘴噪鸥位于岛中央向外扩散呈块状分布。对食物调查发现,两者在食物资源利用上存在部分生态位分离。巢址分布格局差异性和食物资源利用生态位部分分离是两者能在同一领域共存的主要原因。对雏鸟的体重等形态参数进行Gompertz曲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种雏鸟生长状况的差异性从另一面也可以反应二者种间竞争压力的缓和。另外,从一定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与遗鸥(Larus relictus)的伴生关系。  相似文献   
32.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对采自陕西红碱淖湿地繁殖的遗鸥Larus relict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和鸥嘴噪鸥Gelochlidon nilotica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联合已知该基因全序列的其它32种鸟类,构建了36种鸟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确定了4种鸥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结果表明:4种鸥Cytb基因全长均为1 143 bp;MP、ML和Bayes树拓扑结构大致相同,支持遗鸥、渔鸥Larus ichthyaetus和地中海鸥Larus audouinii、Larus melancephalus划归为黑头鸥族;棕头鸥划归为面具族;遗鸥与地中海鸥亲缘关系较近,与渔鸥次之,与棕头鸥亲缘关系较远;普通燕鸥和鸥嘴噪鸥均划归为黑帽族;燕鸥属和凤头燕鸥属亲缘关系较近,噪鸥属较为古老,是较早分化出的一支;鞘嘴鸥科作为单型科,受不同选择压力导致和鸥类亲缘关系甚远;建议将灰头鸥Larus cirrocephalus移人巾头鸥族;鸥科、燕鸥科和剪嘴鸥科的拓扑结构未能准确解析,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3.
陕西红碱淖棕头鸥孵卵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青雄  肖红  杨超  刘铮 《生态学杂志》2015,34(3):760-764
2014年5—6月,应用e-Science信息技术,对红碱淖棕头鸥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孵化阶段昼夜间孵卵节律分别为:孵化前期换孵次数7.88±1.08(n=39)、5.00±0.89(n=39),坐巢方向变换27.75±2.04(n=39)、14.37±1.72(n=39),翻卵次数27.13±2.02(n=39)、11.25±1.08(n=39);孵化中期换孵次数3.11±0.19(n=65)、1.32±0.11(n=65),坐巢方向变换23.37±0.91(n=65)、10.95±0.86(n=65),翻卵次数21.11±1.11(n=65)、8.47±0.77(n=65);孵化后期换孵次数3.17±0.22(n=42)、0.95±0.05(n=42),坐巢方向变换20.06±1.46(n=42)、6.62±0.84(n=42),翻卵次数22.39±1.78(n=42)、5.33±0.55(n=42)。当大风或大雨时,对同一孵化阶段的换孵次数、坐巢方向变换和翻卵次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双亲交替换孵主要集中于04:00—10:00、12:00—14:00等时间段内。孵化后期,亲鸟坐巢时长达到(713.29±40.62)min(n=42)。棕头鸥通过调节昼夜间的孵卵节律来控制卵的温度,以保证昼夜间卵胚胎的正常发育。同时与同域分布繁殖的遗鸥的孵卵节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4.
旨在构建小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真核表达载体pCDsR-UK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 mESC),并进一步优化其转染条件,最终获得可以正常生长并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转KGF基因的ES细胞.利用RTPCR技术扩增小鼠KGF基因cDNA并构建表达载体pCDsR-UKA (6.6 kb),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DNA用脂质体包裹后转染mESC.从小鼠成纤维细胞cDNA扩增出891 bp的KGF基因片段与UHS启动子和BGH polyA序列成功重组到pCDsRed2载体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验证,插入载体的DNA片段为KGF基因且方向正确.采用脂质体法优化转染条件,mESC最高转染效率达到(34.4±4.1)%.经G418筛选的转基因ES细胞通过PCR鉴定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在ES细胞基因组中.成功获得了小鼠KGF基因片段,以及真核表达载体pCDsR-UKA,经优化的脂质体悬浮法转染条件,在六孔板中当DNA与脂质体比例为3:10时,可获得最佳转染效率且不改变ES细胞的生长状态,经筛选获得了转基因ES细胞克隆.为下一步通过四倍体补偿技术获得ES小鼠提供了转基因ES细胞.  相似文献   
35.
论文引用率影响因素——中外生态学期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红  袁飞  邬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5):1253-1262
本文选择8种有代表性中外生态学期刊,对其一定发表周期内的论文引用率进行分析,探讨生态学论文引用率的影响因素及中外生态学期刊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英文期刊的年均被引次数均远大于4种中文期刊;英文期刊1位作者的论文数量百分比相对较高;所有期刊的合著论文比例均较高,体现了合作性在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论文作者数量与引用率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英文期刊论文的长度显著高于中文论文;随着论文长度的增加,年均被引次数增多.对中外期刊论文的引用率变化动态进行分析表明,英文期刊中总被引次数高的论文其增长速率也较快,表明其持续影响力强于中文生态学论文.我们希望这些结果会对生态学者以及相关期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6.
清热消炎复方制剂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钊  杨占秋  肖红  文利  王征 《中国病毒学》2003,18(6):534-537
为评价清热消炎复方制剂(简称AI)的抗流感病毒活性,我们以病毒唑为对照,通过在体外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MTT细胞染色检查病毒抑制率和检测病毒血凝滴度;在体内观察其对染毒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肺内病毒增殖的影响,从而判定其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发现AI在160ug/m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内的增殖复制作用.体内实验中0.1 g/kg,0.5g/kg,1.2g/kg 3个剂量均能明显降低染毒小鼠的致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降低肺炎小鼠的肺指数和血凝滴度(P<0.01).其作用与病毒唑相当.结论认为清热消炎复方制剂是一种有效的体内、体外抗流感病毒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37.
汪青雄  肖红  杨超 《生态学杂志》2012,31(4):949-953
2009—2011年4—7月在陕西红碱淖对同域分布的遗鸥和棕头鸥巢参数特征、巢群空间分布和巢址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巢外径、巢深、巢高等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与营巢生境和巢址空间分布上有关;从巢群空间分布上来看,两者均选择于湖心岛上营巢繁殖,巢群呈斑块状分布,但彼此没有混巢现象,有时甚至通过压缩种间巢间距来达到共存,由于遗鸥繁殖群体数量占优势,遗鸥总是占据最佳的巢域,棕头鸥巢群通常被排挤至湖心岛边缘部分;在巢址生境选择上,植被类型、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巢离水面高度和巢距最近水边距离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两者巢址生境选择上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使得巢址生境选择上存在生态位差异,促成了遗鸥和棕头鸥能在同一湖心岛上营巢繁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8.
观赏蕨类引种栽培及其物候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水韭、福建观音座莲、华南紫萁、西南凤尾蕨、剑叶铁角蕨、翅轴蹄盖蕨、东方荚果蕨、同形鳞毛蕨、圆顶耳蕨等30种蕨类进行了引种栽培和物候期观察.结果表明:(1)引种成活率高;(2)管理粗放;(3)多数种类四季常青,形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够在怀化市安全越冬,值得在亚热带地区开发利用;(4)华南紫萁、小黑桫椤、光蹄盖蕨、长江蹄盖蕨、翅轴蹄盖蕨、三相蕨、同形鳞毛蕨、圆顶耳蕨、镰羽贯众等9种蕨类在展叶时,同时长出孢子囊;(5)多数蕨类的孢子囊在长出后1个月左右发育成熟;(6)在叶开始萌动时引种栽培的蕨类,当年的营养叶萌发期和展叶期都推迟半个月左右,但孢子囊群的出现期和成熟期不受影响;(7)不同蕨类的孢子囊群形成期具有差异性,同种蕨类的孢子囊群形成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依据之一。建议在编写、修订《中国植物志》和地方植物志时增加蕨类孢子囊群形成期的描述。  相似文献   
39.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的诊断方法不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且诊断结果重复性较差。已有大量研究显示,细胞外microRNA(miRNA或miR)富集在外泌体(exosome)中,且受其表面膜的保护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是理想的分子标志物。目前,多种实体肿瘤均已检测到肿瘤特异性外泌体miRNA(exosomal miRNA)。然而,在AML患者中未见此外泌体miRNA报道。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浆外泌体miRNA表达谱差异及新miRNA序列。采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例AML患者(AML组)及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外泌体miRNAs进行测序,利用Mireap预测软件进行新miRNAs分析,通过edger差异分析软件筛选组间差异miRNA,获得211个已知的差异表达miRNAs以及2个新miRNAs,选择4个差异表达的miRNAs:miR-155-5p、miR-335-5p、miR-451a及xxx-m0038 5p(新miRNA),在两组(各23例)的血浆外泌体样本中,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对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其GO(Gene Ontology)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聚集的生物学功能多数参与生物进展过程的调控。靶基因主要富集在FoxO、MAPK、Hippo信号通路以及HTLV-I感染等。结果显示,AML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外泌体miRNA存在着差异性表达。差异性表达的miRNA特异性很高,对进一步阐明AML白血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研发新的无创诊断方法、新的诊断标记物和有效治疗AML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