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粘虫飞翔能源物质及其消耗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曹雅忠  罗礼智 《昆虫学报》1995,38(3):290-295
根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的特性,在室内条件下,测试其长时间飞行的能源种类及消耗;试验设6h、12h、24h、36h和48h等5种吊飞处理和不 吊飞对照。结果表明,粘虫飞翔后体重显著下降,体重的减少量与吊测时间、实际飞翔时间及距离呈正相关;粘虫飞翔前后体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脂肪含量的下降趋势与虫体重下降一致,脂肪消耗量占体重消耗量的60%以上,说明脂肪是粘虫远距离飞行的主要能源物质。随飞翔时间的增加,脂肪消耗的速率有逐渐减缓趋势:飞行每小时每克体重消耗脂肪雌蛾为23.6→8.9mg/(h·g),雄蛾为11.8→9.2mg/(h.g);飞行每公里每克体重雌蛾消耗脂肪为4.0→1.7mg/(km·g),雄蛾为2.2→1.4mg/(km·g)。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strain Cangzhou侵染对蛴螬脂肪体和中肠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对蛴螬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暗黑鳃金龟 Holol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和大黑鳃金龟 H. parallela Motschulsky 2龄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侵染后其脂肪体和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血腔注射感染期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悬浮液24和48 h后,观察发现暗黑鳃金龟和大黑鳃金龟2龄幼虫脂肪体和中肠的组织结构均按时序逐渐发生变化,起初表现为脂肪球变形或变小,颜色变浅,脂肪体细胞和中肠细胞内质网、线粒体肿胀,中肠微绒毛变形脱落等现象,48 h后包裹脂肪球的膜结构破裂,脂肪体细胞和中肠细胞线粒体破裂,内质网数量减少,中肠微绒毛大量脱落,同时核内染色质大量解离,核膜破裂。【结论】经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处理后,暗黑鳃金龟和大黑鳃金龟两种金龟甲2龄幼虫脂肪体和中肠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过程,这是嗜菌异小杆线虫高效致死蛴螬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可为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在蛴螬的综合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王冰  尹姣  李克斌  曹雅忠 《昆虫学报》2013,56(10):1127-1134
昆虫错综复杂的嗅觉系统在昆虫寻找寄主、 交配、 产卵以及逃避行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昆虫嗅觉感受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揭开昆虫感受和识别环境中的气味物质并引起相关行为反应的秘密。为了更多地了解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 嗅觉相关蛋白互作机制, 本实验利用DUALhunter Starter Kits酵母双杂交筛选试剂盒, 构建了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OBP2诱饵载体, 筛选了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酵母双杂交系统均一化的cDNA文库。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以及GenBank中Blast比对分析, 以OBP2为诱饵鉴定出6个阳性互作物。我们推测其中的一种较强的阳性互作物凝固酶原可能是华北大黑鳃金龟在嗅觉识别过程中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34.
粘虫飞行过程中四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日龄粘虫雌蛾吊飞过程中4种相关酶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粘虫在吊飞过程中其能量代谢有以下特点: 在吊飞的初始5 min,所有与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相关的酶活性都快速升高,这段时期脂肪代谢的酶活性也完全被活化,HOAD活性明显增强;但在随后的5~60 min持续吊飞期间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都有所下降,表明此时飞行活性趋于平稳。飞行中的粘虫具有极高的有氧代谢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无氧代谢能力。吊飞过程中HOAD∶GAPDH大于1,说明粘虫飞行过程中能源物质利用属于混合型,但动用脂肪比糖类要多。  相似文献   
35.
浅析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成灾特点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是制约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农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已往农业生产中的减灾作用。针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警能力差,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等现状,分析了我国生物灾害减灾研究面临的新挑战。从加强投资力度,开展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指出了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36.
温、湿度综合效应对粘虫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饱和最优理论设计系统研究了不同温、湿度组合对粘虫蛾飞行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与不同蛾龄、性别成虫飞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拟合的5日龄蛾吊飞12h的飞行距离与温、湿度的回归方程式为:Y^=60.20-16.53X1 1.99X2—26.98X1^2-7.03X2^2—0.64X1X2(Y^代表飞行距离(km),Xl代表温度编码值,X2代表相对湿度编码值)。粘虫蛾飞行的最适温、湿度分别为18.1℃、69.7%RH,适于成虫飞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6℃,相对湿度范围为55%-75%,高于或低于这些范围,成虫飞行能力便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并且温度对粘虫蛾飞行的影响要比湿度大。这与单因素试验(温度或湿度)结果基本一致。成虫飞行能力受温、湿度影响程度会因蛾龄及性别而异,高日龄成虫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飞行能力较低日龄成虫弱。雌蛾在高温条件下的飞行能力比雄蛾强,而雄蛾在不适宜的湿度条件下飞行能力较雌蛾强。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了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飞活动规律以及南北地区间的虫源关系。【方法】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监测小型迁飞性害虫的工具——吸虫塔(Suction trap),对麦长管蚜的迁飞活动进行自动、实时监测。【结果】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到成熟期间,吸虫塔中麦长管蚜的数量有多个高峰,但是有两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即主要的迁入时期和迁出时期。在廊坊地区,每年4月末至5月初(抽穗到扬花期)迁入廊坊,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乳熟期)大量迁出廊坊。麦长管蚜的迁飞(或飞翔)活动具有昼夜节律,清晨、上午和傍晚是麦长管蚜迁飞活动的主要时间段,而在夜间其飞翔活动显著减少。利用HYSPLIT模型对麦长管蚜迁飞轨迹的分析结果显示,纬度低的地区蚜量高峰期早于纬度高的地区,其蚜量高峰日期具有明显的南北衔接特点。【结论】吸虫塔的监测证明了麦长管蚜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迁飞。  相似文献   
38.
采用喷雾法,研究了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和吡虫啉5种类型农药的3种剂量在不同施药时期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的防治效果、防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和籽粒中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各种药剂,第1次施药药后1d对麦长管蚜与禾谷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药后3d防效分别在90%和84%以上,药后5d防效分别在95%和92%以上;不同种类或不同剂量处理的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2次施药后1~5d对麦长管蚜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与对照比较,施药1次小麦千粒重增加率为2.02%~11.93%;施药2次,千粒重增加率为8.01%~15.87%。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种类不同剂量浓度下在冬小麦扬花末期喷施1次农药和间隔5d的灌浆中期第2次农药,以及春小麦田相似农药处理,其籽粒中农药残留均有一定程度的检出,但均未超出限定标准;而在小麦乳熟期(与第1次施药间隔10d,距离成熟收获15d)喷施第2次农药,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已经达到或超出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9.
张烨  尹姣  曹雅忠  李克斌 《昆虫知识》2011,48(6):1602-1607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体色变异(红色和绿色)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揭示其体色的转换机制对该类害虫的防控和测报具有潜在意义。本文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麦长管蚜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和分子方差分析,从群体遗传学角度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色型之间遗传多样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的遗传分化主要以种群内的变异为主,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很小。此外,研究发现,红、绿体色间的遗传分化并不显著,且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这说明不同区域的不同体色麦长管蚜种群各自之间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40.
马艳华  李雪  曹雅忠  尹姣  张帅  李克斌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838-3846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是我国北方地区为害植物根系的重要土壤害虫,探索寄主根系分泌物对其引诱作用,可以为开发大黑鳃金龟幼虫引诱剂等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纯净空气作为对照,利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了3龄幼虫对花生、大豆、玉米根系的趋性反应.以正己烷为对照,采用GC-MS分析鉴定3种根系分泌物的成分,观测试虫对其主要成分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对花生、大豆和玉米根系都具有显著的趋向性.通过GC-MS分析鉴定发现,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在3种植物中均有20种及以上,而且在不同植物之间除丙三醇、十二醇和乙苯3种共有组分之外,其余组分存在明显差异.分泌物的趋性反应结果显示,供试幼虫对分泌物同一组分不同浓度的趋性反应程度明显不同.在浓度为40和80 μg·mL-1时,2-丁烯酸、甲基丁二酸、肉豆蔻酸、乙酸和邻苯二甲酸等的引诱虫数显著多于对照;在浓度为100、200 μg·mL-1时,化合物十四烷和十六烷等的引诱虫数显著多于对照.在浓度为300、500 μg·mL-1时,供试幼虫对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棕榈酸甘油酯等有显著的趋向性反应.可见,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