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利用塑料大棚弥雾进行泰山白首乌蔓茎扦插育苗,加快了白首乌的繁殖速度。实验证明:6月中旬选用IBA 1000mg/kg处理扦插生根率为72%,8月20日进行大田移栽,移植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32.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杨梅乡慕尼克村,利用陷阱法捕捉到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Episoriculus caudatus umbrinus)雌性2号。本次采集的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分别为57.2 mm和50.4 mm,尾长(53.2 mm和46.7 mm)略短于头体长。尾部背腹色差较小,腹面略呈现褐色。后足长分别为11.9 mm和12.4 mm。颅全长17.28 mm和17.23 mm,上颌骨较宽(5.02 mm和4.96 mm)与腭齿长(7.72 mm和7.56 mm)之比为65.31%。上门齿1枚,上单尖齿4枚,第1单尖齿和第2单尖齿大小近似,明显大于第3单尖齿,第4单尖齿微小,着生于第3单尖齿和前臼齿缝隙内侧。上颌1枚前臼齿,3枚臼齿,第3枚臼齿小。利用已报道的长尾亚洲鼩属检索表进行检索,鉴定上述采集物种为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1 140 bp),采集标本与长尾亚洲鼩属中的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遗传距离最近,在0.030 ~ 0.062之间。系统发生树也显示,2号标本与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构成一个单系进化分支,进一步证实本次采集2号标本是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  相似文献   
33.
植物物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代武君  金慧颖  张玉红  周志强  刘彤 《生态学报》2020,40(19):6705-6719
植物物候变化在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被誉为"矿井中的金丝雀",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植物物候研究的广泛关注。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空间和生态尺度上收集到的物候观测数据迅速累积,尽管已经在多个尺度上(物种、群落和景观尺度)观察到物候变化,但物候变化的机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回顾了国内外植物物候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物候数据收集技术进展和全球物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归纳了植物物候变化的机理与驱动因素;探讨了物候模型研究及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物候观测技术在不同尺度上应用的增加,物候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物候研究需要制定跨区域标准化观测指南,融合所有相关学科,改进物候模型,拓展研究区域;同时融合有效的历史物候资料,采用新技术和长期收集的物候数据为大数据时代植物物候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