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Indirect interactions in food webs can strongly influence the net effect of global change on ecological communities yet they are rarely quantified and hence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Using a 22-year time series, we investigated climate-induced and predator-mediated indirect effects on grazing intensity in the tundra food web of Bylot Island, which experienced a warming tren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evaluated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proportion of plant biomass grazed by geese in wetlands and examined the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strength of these cascading effects. Migrating geese are the dominant herbivores on Bylot Island and can consume up to 60% of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wetland graminoids. Spring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mid-summer temperatures and summer abundance of lemmings (prey sharing predators with geese) best-explained annual variation in grazing intensity. Goose grazing impact increased in ye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s and high lemming abundance.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these indirect effects on plants changed over time. Grazing intensity was weakly explain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which were marked by a sharp increase in plan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steady decrease in grazing pressure. Indirect effects do not seem to be reversing the direct positive effect of warming on wetland plants. We suggest that cascading effects on plants may lag considerably behind direct effects in vertebrate dominated arctic communities, especially where key herbivore population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factors outside of the Arctic [Current Zoology 60 (2): 189-202, 2014].  相似文献   
32.
周长发  郑乐怡 《昆虫学报》2003,46(6):755-760
似动蜉属Cinygmina是我国常见扁蜉科类群,分布广泛。本文对该属我国已知4种(湖南似动蜉C. hunanensis,斜纹似动蜉C. obliquistrita,红斑似动蜉C. rubromaculata,宜兴似动蜉C. yixingensis)和一新种(叉似动蜉Cinygmina furcata sp. Nov.)的鉴别特征作了对比和图示,并确认海南似动蜉C. hainanensis是红斑似动蜉C. rubromaculata的同物异名(新异名)。  相似文献   
33.
N:P化学计量学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化学计量学很早就被应用于生态学研究中,但长期以来几乎被生态学家所忽视。近年来,由于认识到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把生态实体的各个层次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因此元素化学计量学成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生态学研究领域。氮磷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和生态系统常见的限制性元素,在植物体内存在功能上的联系,二者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两种元素的循环在速度和规模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N:P化学计量学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论述了N:P化学计量学在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的应用现状,同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应用N:P化学计量学的可行性,并指出了N:P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合并不同发作形式的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变化。方法:采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及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对20例合并简单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简单组)与20例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RBD-复杂组)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帕金森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左旋多巴药物日剂量、疾病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部分评分高于合并简单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非震颤、强直、运动减少症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BD)复杂组评分均高于(RBD)简单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复杂型(RBD)的存在与UPDRS-Ш部分评分相关,而与年龄、病程、教育年限、左旋多巴药物日剂量等无显著相关,与运动减少症状最为相关,与震颤、非震颤、强直症状无相关性。两组患者运动障碍类型与(RBD)发作形式无明显相关性(P=0.108)。结论:合并复杂型(RBD)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更重,并且累及运动障碍的诸多方面。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复杂型(RBD)症状主要与UPDRS-Ш评分相关,其中与运动减少方面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5.
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存在于我国西北甘肃某地的砂土鼠或大砂鼠(Rhombomys opimus)体内,是中国特有的种类,王捷等60年代分离培养成功。对L.gerbilli的前鞭毛体的亚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1.质膜下微管间距约为50nm,比别的利什曼原虫的宽;2.鞭毛基部极少观察到基板(basal plate);3.线粒体发达,从动基体所在部位伸向虫体各个部位,内有复杂的结构;4.在通常情况下,L.gerbilli的动基体呈棒状,但当细胞膨胀后则无论在光镜或电镜下动基体均呈扁环结构;5.虫体后部有发达的复片层结构。这一结构由一系列的膜卷绕成,其意义不明。  相似文献   
36.
在动物离心机上测定了7只轻度麻醉家免暴露于+G_Z时心、眼水平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G_Z作用5-12s时、心水平动脉压(HABP)降至最低水平,然后开始代偿性回升。当+G_Z增大到一定值时,于加速度达峰值后,HABP降为0 mmHg、并在峰值后5.5±1.7s降到最大负值,继之代偿性升为正值,并常再度降为负值。我们称HABP的这种变化状态为“临界状态”。+G_Z暴露时,心率以两种型式发生改变:第一种,随着G值增大,心率发生不同程度增快,当加速度达某一G值时,心率突然减慢至2次/秒左右;第二种,当G值≥3时,在暴露过程中,心率逐渐减慢,并在某一G值,心率减慢到2次/秒左右。心率和HABP关系密切。当HABP达临界状态时,心率减慢至2次/秒左右并出现明显节律不整。以心率减慢到2次/秒左右作为家免+G_Z耐力终点是合适的,该指标规律性强,重复性好,实验方法对动物无损伤又易实施。按此标准,测得7只家免的+G_Z耐力为4.85±0.47G。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应用全程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为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为另外一组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内瘘使用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比组82.93%(34/41),同时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阿魏酸(ferulic acid,F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缺氧实验条件下,细胞被分为7组,即1个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对照组采用1%酒精处理,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10~(-8)、1×10~(-7)、1×10~(-6)、1×10~(-5)、1×10~(-4)及1×10~(-3) mol/L)的阿魏酸处理。分别采用MTS法、划痕法、Matrigel法分析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浓度为1×10~(-6)~1×10~(-4)mol/L的阿魏酸处理能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P0.05),以1×10~(-5) mol/L处理的效果最好(P0.01);与对照组相比,1×10~(-6)mol/L(P0.05)、1×10~(-5) mol/L(P0.01)及1×10~(-4) mol/L(P0.01)阿魏酸处理均能明显促进HUVECs横向迁移,以1×10~(-5) mol/L处理迁移的细胞数量最多;1×10~(-8)~1×10~(-4) mol/L阿魏酸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促进HUVECs管腔样结构的形成,以1×10~(-5) mol/L处理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最多(P0.01)。结论:阿魏酸在缺氧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39.
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及逆转过程中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心肌肥大及逆转过程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神经肽Y(NPY)等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血压和心率用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NPY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用SPSS软件求出了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SBP、DBP、MAP、心肌匀浆中NPY与心系数(LVW/BW)呈正相关,血液中NPY和心率(HR)与心系数不相关。结论:血压升高是导致左室肥大的因素之一,收缩压的影响大于舒张压;SBP、DBP、MAP、心肌匀浆中NPY与心系数(LVW/BW)有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貌;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的标志蛋白;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外泌体水合粒径;通过CCK-8法检测外泌体对HUVECs增殖的作用;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UVECs迁移的影响;通过血管生成实验评估外泌体诱导HUVECs生成血管的能力。[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平均水合粒径约为151.9±12.3 nm,含有外泌体的标志蛋白CD63、TSG101。外泌体浓度为30μg/mL时,共孵育48 h后,EXO组HUVECs的增殖率高于NC组14%;划痕实验中NC组的平均迁移率约为0.45±0.05,EXO组约为0.63±0.05,EXO组的迁移率显著高于NC组约为0.18±0.07,而Transwel中48 h时NC组的单位面积平均转移细胞数约为167±24,EXO组约为728±49。4 h的成血管实验显示外泌体组管的NC组平均结点数约为495±52,EXO组约为658±76;NC组单位图像平均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