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根据群落物种数目估计的结果,并利用10条种-面积曲线对东灵山地区几个类型植物群落的临界抽样面积进行了研究,并与其它几个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用各种方法确定的临界抽样面积是不同的,并且各种方法受种-面积曲线不同形式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但方法1受的影响最小,其意义比较直观、明确,由它得到的结果也比较可靠。对5个群落来说,要抽到这5个群落的乔、灌、草及整个群落60%的种所需的临界抽样面积分别为325~525m2(13~21个5m×5m的样方)、100~500m2(4~20个样方)、175~275m2(7~11个样方)和225~350m2(9~14个样方)。  相似文献   
32.
33.
当你翻开世界地图时不难发现,一条狭长的库克海峡把新西兰分割成北岛和南岛两个大的岛屿,它们宛如两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碧兰色的太平洋中,其面积约为26万多平方公里。新西兰是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的国家,年降雨量在500—3000毫米之间,有的地方甚至可高达5000毫米。在人类定居之前,大部分陆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在温暖的北岛和部分南岛是以宽叶的松杉类植物占优势,而在南岛和北岛高海拔的地区,则以桦树林为主。从北至南,在海拔1000—1500米高度范围内,分布有各种类型的高山短命植物,有的属于森林到草地的灌木过渡带。由…  相似文献   
34.
土壤种子库的分类系统和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于顺利  陈宏伟  郎南军 《生态学报》2007,27(5):2099-2108
对国际上已经发表的10个土壤种子库分类系统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土壤种子库分类系统进行了评述,其中Thompson & Grime在1979年提出的把土壤种子库分为短暂土壤种子库(Transient soil seed bank)和持久土壤种子库(Persistent seed bank)的二元分类系统以及Thompson等人提出的把土壤种子库分为(1)短暂土壤种子库,(2)短期持久土壤种子库(Short term persistent seed bank),(3)长期土壤种子库(Long termp ersistent seed bank)的三元分类系统在生态学文献中已被广泛采用。在此分类的基础上产生了植物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Persistence)概念,持久性是指植物的一种特性,是指植物的种子在土壤中能够存活超过1a的特性;植物种子的持久性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的进化适应,它可以在多个生长季节萌发从而分担环境震荡的风险,持久土壤种子库不仅在不稳定的环境里占有优势;即使在稳定的环境里,也被认为能够减少种内和种间的竞争;造成持久性的原因可分为环境因子和种子本身的特性比如休眠等两个方面,持久土壤种子库的出现使得土壤种子库的研究与进化生物学结合起来,使得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更易激发人们的兴趣。关于种子的大小、形状及持久性的关系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当的争论,基本上有4种格局:一是种子大小和形状与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有关,小而圆或扁的种子在土壤易存活持久;二是种子大小与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有关,小种子在土壤中易存活持久,但种子形状与持久性无关;三是种子大小、形状与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无关;四为较大的种子在土壤易存活持久,而种子形状与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无关。影响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因子比较复杂,总结过去的文献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因子:①种子的散布方式,②捕食,③植被的物种组成,④风,⑤土壤基质,⑥火,⑦干扰等。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提出影响种子大小和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关系格局的关键因子是气候,特别是生态系统所在地的雨量;湿润气候下容易产生前两种格局,而干旱环境下的生境容易产生后两种格局。  相似文献   
35.
内蒙古高原温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对于它的研究可加深对植被分布规律的理解,且有利于该系统的保护。本文分析了该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点、土壤状况、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天然更新状况等,比较了草原、森林和稀树草原3个生态系统的特征,提出了在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是在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经度(水分梯度)地带性顶极植被,决定其存在的最关键因素首先是降水量和土壤的水分条件,其次才是沙质土壤。这种生态系统既不是草原,又不是森林,而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草原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在此纬度带上,从东到西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植被谱应为:温带森林、温带稀树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等。在同一纬度带上,沙质土壤的基质并不完全被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所覆盖,还有沙漠等生态系统类型。建议《中国植被》增加一个新的植被类型,温带稀树草原。  相似文献   
36.
根据乔木层次优势种、灌木层优势种和草本层优势种将分布在广西的黧蒴锥(Castanopsis.fissa Rehd.et Wils.]林分为5个群丛,且各群丛的优势种均为黧蒴锥。对5个群丛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也进行了分析。这5个群丛分别为:黧蒴锥-鼠刺-杜茎山-狗脊+金狗群丛(C.fissa-ltea chinensis—Maesa japonica—Woodwardia japonica+Cibotium barometz Assoc.)、黧蒴锥-鸭脚木-罗伞树+东方乌毛蕨群丛(C.fissa—Schefflera octophylla—Ardisia quinquegona+Blechnum orientale Assoc.)、黧蒴锥-鸭脚木-九节木+东方乌毛蕨群丛(C.fissa—Schefflera octophylla—Psychotria rubra+Blechnum orientale Assoc.)、黧蒴锥-基脉润楠-野锦香-金狗+东方乌毛蕨群丛(C.fissa—Machilus decursinervis—Blastus cochinchinens-Cibotium barometz+Blechnum orientale Assoc.)和黧蒴锥-茶杆竹+淡竹叶群丛(C.fissa-Pseudosasa amabilis+Lophatherum gracile Assoc.)。  相似文献   
37.
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东北地区蒙古栎群落192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属占72%,热带分布属占9.7%.也比较了东北地区10个地点和河北省1个地点的蒙古栎群落物种所在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了不同地点属的分布区类型占总属的比例,计算了温带属与热带属(T/R)的比值,结果发现蒙古栎群落的温带分布属和T/R值(温带属和热带属之比值)不仅受纬度地带性影响,也受垂直地带性影响;在海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蒙古栎群落T/R值随着纬度的递增而递增,热带分布属随着纬度递增而减少。垂直地带性对T/R之比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使得T/R值随纬度变化时出现波动。并给出了T/R值、纬度和海拔三者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T/R值与纬度、海拔有着比较精确的数量关系。最后对这种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8.
种子重量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性特征,种子重量与其它许多植物性状和生态因子有关,种子重量的分异与其它一些植物性状及环境的变化关系在进化生物学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内容,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种子重量被发现与下列的一些植物学和群落学性状有关:植物的生活型、种子的散布能力、种子的散布方式、植物的高度、植物的冠幅、植物的比叶面积、植物的寿命、动物的捕食、植被中植物的数量或多度、土壤中种子的数量或多度、种子的休眠、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和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等,另外生态因子如降雨、温度、坡向、海拔、经度、纬度、光强和干扰等都影响种子的重量。种子的重量被认为是在大量小种子和少量大种子之间的进化折衷,在一定的能量限度内,较大重量的种子一般具有较少的数量,而较小重量的种子一般数量较多,这是种子重量和数量方面具有的一种反向关系。与其它性状相比,很多研究都表明种子重量和植物的生活型的关系密切。没有散布结构或风散布的种子比以动物和水作为散布媒介的种子重量要小。种子重量与捕食的关系现发现有3种格局。种子重量和形状与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性的关系有4种格局。在干旱和阴暗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有变大的趋势。大重量种子比小种子赋予幼苗较优势的竞争地位,其原理尚有争论,尚不清楚是否是幼苗阶段的竞争决定了世界上大部分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种子重量与植物系统学相结合,探索种子重量的变化规律;2)调查群落三向(纬度、经度和海拔)性的种子重量谱变化规律;3) 群落演替与群落种子重量谱的变化;4) 种子重量与群落中植物个体和种子的数量的关系及机理研究;5) 微生境、微地形如坡向、坡位和林间隙等对种子重量的影响;6) 全球气候变化和种子重量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北京地区野生植物果实类型谱及沿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顺利  方伟伟  张小凤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29-2533
陆地生态系统的果实类型谱是植物对环境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的所有被子植物1371种以及4种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果实类型谱,并调查了北京西部东灵山的植物果实类型谱的海拔梯度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北京果实类型中蒴果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瘦果、坚果、颖果、浆果、荚果等;北京果实类型中肉果比例占13.57%,干果比例占86.43%;干果中裂果比例占35.6%,闭果比例占50.83%。4种生活型中果实类型的构成式样相差较大,乔木中坚果比例最高,其肉果比例为32.7%,干果比例为67.3%;灌木中浆果比例最高,其肉果比例为49.2%,干果比例为50.8%;草本中瘦果比例最高,其肉果比例为6.4%,干果比例为93.6%;藤本中浆果占绝对优势,其肉果比例为52.2%,干果比例为47.8%,这些特征与北京地区所在的温带气候和地理位置(较高纬度和较低海拔)相适应。在东灵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肉果的比例逐渐降低,从海拔为1083m的18.52%至海拔2100m处消失,而干果的比例则逐渐升高,从80.95%以致达到100%。随着海拔的升高,肉果、核果、浆果的比例显著下降,而干果的比例明显上升,原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得较为严酷,不利于核果、浆果等植物的生存,更适合瘦果、蒴果等植物的生长。本研究对理解北京山地果实类型分布格局与当地气候的关系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环境梯度下蒙古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样地法研究了东北地区处于不同经度、纬度和海拔的 13个地点蒙古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Gini指数、PIE指数、Shannon指数和 Pielou指数 ,利用相关和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地点物种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各地所处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关系。结果发现 :不仅不同地点 (较大尺度 )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 ,即使在相同的地点 (较小尺度 ) ,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也有差异 ,有时还具有很大的差异 ,呈现空间异质性分布的特征 ;因为影响这些多样性指数的环境因子更加复杂 ,不仅受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影响 ,也受地形、群落的年龄、干扰史等多种生态因子影响。不同地点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和纬度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 ,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依据显著度的大小可以推测物种丰富度与海拔的相关性比与纬度的相关性更密切 ;蒙古栎群落不同类群的植物种的丰富度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 ,木本植物的丰富度与当地纬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 ,而与所在地的海拔没有显著的关系 (p>0 .0 5 ) ,而草本植物受海拔的影响更显著 (p<0 .0 5 ) ,而与纬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 (p>0 .0 5 )。群落的 Gini指数、PIE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未发现与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