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演变受人为影响极其显著。研究依据2000、2006 年、2011 年3 个时期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 从对比的角度, 揭示人为影响下碱蓬沼泽景观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1) 2000-2011 年, 北部人工管理区,碱蓬沼泽面积变化明显, 减少了87.158%, 比南部自然区域多减少了22%; 景观破碎度加剧, 景观聚合度指数从95.780下降到65.455, 比南部区域多下降了16%; 斑块平均面积由389.333 hm2 下降到21.429 hm2, 比南部区域多下降了11%;由于不同时期围堰强度的差异, 人工管理区打破了自然条件下碱蓬沼泽相对稳定的变化速率, 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2000-2006 年间年减少面积为118.167 hm2·a–1, 2006-2011 年只有51.500 hm2·a–1。景观空间变化上, 人工管理区碱蓬沼泽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666.350 m, 而南部区域向东北方偏移了1042.710 m; 2006-2011 年, 人工管理区碱蓬沼泽质心以向东偏移为主, 而南部区域以向北偏移为主。(2) 人工围堰致使人工管理区生态系统向淡水生态系统转变, 而有利于淡水芦苇沼泽的发育: 2006-2006 年, 在人工管理区, 通过人工围堰539 hm2 的碱蓬沼泽转变为芦苇沼泽和养殖池, 转移率比南部区域高出了近4%。2006-2011 年, 北部人工管理区有178 hm2 的碱蓬沼泽转移为芦苇沼泽, 转移率比南部区域高出了近20%。(3) 由于互花米草超强的扩张能力和种间竞争能力, 致使海滨湿地形成了碱蓬沼泽-互花米草沼泽的演变格局: 2000-2006 年, 北部人工管理区15.24%的碱蓬沼泽转移为互花米草沼泽, 转移率比南部区域高出了13%; 2006-2011 年, 人工管理区30.07%的碱蓬沼泽转移为互花米草沼泽, 比南部区域高出了近10%。  相似文献   
292.
高铁运营前后海南省生态环境效益及其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中元 《生态科学》2015,34(5):187-195
高铁助推旅游业发展, 然而其生态效应却往往被忽略。利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和既有研究文献资料, 通过各县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计算和罗伦兹曲线分析, 对高铁运营前后海南省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铁运营下, 海南省(1)废弃物排放量增加; (2)污染物相对集中; (3)个别县市污染严重。在此基础上对高铁的生态效应机制进行了分析, 认为(1)游客量倍增, 旅游景区承载力遭受挑战; (2)滨海区域功能过度集中, 沿海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3)旅游服务基础薄弱, 环保设施严重不足; (4)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旅游地产畸形发展; (5)产业结构低端,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重要因素。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93.
黄河首曲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组分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河首曲湿地是黄河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通过实地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河首曲湿地自然退化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人工排水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河首曲湿地自然退化过程中,经沼泽、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到草原化草甸,优势种向中生和旱生种演替,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即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而优势度指数却逐渐减小,均匀度指数先降低后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上表现为增加的态势.人为排水后,毒杂草在群落中的比例增加,导致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略有降低,群落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人工排水后,生境相对中生化,部分植物在群落内的零星分布导致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增加,而均匀度指数下降.人工排水虽然增加了群落内的植物多样性,但增加的植物多为毒杂草,从而使湿地向杂草型退化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294.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长期(1990-2007年)不同施肥条件下灰漠土各粒径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含量和分布差异及其随施肥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配施有机肥对增加各有机碳组分的效果最显著,并以砂粒有机碳含量的增速(0.34 g·kg-1·a-1)最高,对施肥最敏感;撂荒地可以显著增加不同黏粉粒结合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仅能维持各级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的含量;长期施用化肥不利于各级颗粒结合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从分配比例来看,以粗粉粒(27.9%)和粗黏粒(27.1%)有机碳所占比例最高,是固持有机碳的重要组分;配施有机肥使砂粒有机碳比例显著提高119.4%,细粉粒和粗黏粒有机碳比例却分别降低了40.3%和37.9%,从而提高了颗粒有机碳含量(WPOC)与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WMOC)的比值,改良了土壤有机碳性质.长期配施有机肥是增加灰漠土各级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积累和提升灰漠土肥力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95.
我国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的演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柱栽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研究指出:玉米根系的生长动态符合水蒸汽压力模型(Vapor Pressure Model),1990s品种根系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增加迅速,直到成熟期仍维持较高水平,开花后根重持续时间长,且在深层土壤中的优势明显。在深40~100cm土层内根系重量1990s品种分别比1970s品种和1950s品种高出75%和1060%,当代品种根系在深层土壤中所占比率也明显增加;在距离植株0~10cm的水平范围内,当代玉米品种根系分布数量多、比率大。随玉米品种更替根系的空间分布呈“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6.
雌性藏羚迁徙对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分布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永华 《兽类学报》2007,27(3):298-307
藏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雌性有季节性的生殖迁徙行为。产仔前,分布在各地的雌性藏羚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向青藏高原西北部可可西里的太阳湖、卓乃湖、阿尔金山保护区的慕孜塔格峰等产羔地迁徙,产羔后一段时间又返回原栖息地。对这种特殊的迁徙现象,已有一些假说用来解释,但都没有得到普遍认可。青藏高原由于其海拔高,常年温度低,在藏羚分布区降水主要以固态形式为主,并且青藏高原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结合青藏高原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变的特点和藏羚迁徙的方向,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假设,以此来解释藏羚迁徙的原因。我们的假设是:藏羚迁往产羔地产羔是为了躲避固态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以保证新生羚羊有高的存活率;藏羚迁往的产羔地曾是它们的故乡。笔者主要分析了提出这个假设的根据。  相似文献   
297.
上海地区藓类环境生理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玄雪梅  王艳  曹同  蔡伟民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17-2121
对22种上海地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包括抗旱性、温湿度及光照、生长基质及组织培养等环境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不同种的抗旱表现不同,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同一种的表现亦不同;沙壤添加有机质和短光照有利于藓类的生长;适当的激素处理可有效地促进藓类植物的繁殖生长;Hogland培养基适用于藓类植物的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298.
In this paper, five kinds of bactericidal algicid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by a microbiolog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dosage of OACL is between 1.0 to 10 mg·L-1, the best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the corrosion and scale inhibitor can be obtained. After dosing OACL for 8 hours, the bacteria reduction ratio is more than 90%.  相似文献   
299.
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边界,选取了1999—2019年该县及所属乡镇的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7个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物种变量,与其相关性较大的社会经济指标为环境变量,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分析,以明确安溪县和所属乡镇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1999—2019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总体上呈"三减四增"态势,并在全局空间分布格局上呈明显的聚焦状态。全县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36.82%、22.91%和8.18%,而林地、园地(主要是茶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分别增加了10.37%、56.39%、206.08%和90.14%。就林地面积而言,近10年来安溪县24个乡镇中有1/3的乡镇林地呈下降趋势。其中,祥华、大坪、虎邱、参内、福田和城厢6个乡镇林地面积减少明显。研究表明:在县域水平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除了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外,主要受社会经济指标和宏观政策的驱动因素调控。排位最大的前3个因素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和茶叶产量。在镇域水平上,不同乡镇由于地理条件,特别是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00.
基于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助脆弱性研究方法、冷热点分析法、空间变差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索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表明:(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脆弱性指数在波动中上涨,各省市脆弱性指数洼地集中于东部地区且呈平稳发展态势;峰值集中于西部地区但下降趋势显著;总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可能将在未来超越中部地区。(2)长江经济带脆弱性指数集聚性在扩张,冷热点时空分布变化显著,冷点区域减少,热点区域增多,印证了总体区域的脆弱性数值在不断提升。(3)长江经济带脆弱性指数空间分异特征呈阶段性变化,"东散西集"的分异特征逐渐被打破,总体指数呈均衡化发展态势。(4)通过预测计算2019—2023年长江经济带各区域脆弱性指数,发现2019—2023年的脆弱性指数基本形成了对2014—2018年的全包围态势,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脆弱性指数较高的发展隐患逐步成为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