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Richard Pfeiffer首先于1892年报道了流感嗜血杆菌,其为多形性小格兰氏阴性杆菌。他错误地将1889-1892年欧洲的流感爆发流行归因于此类微生物。由于该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对血液的需求又与流感相关,因而在分类学上美国分类学会的细菌学家将此杆菌划分为流感嗜血杆菌。随着1933年确立了流行性感冒系由病毒引发的理论,  相似文献   
232.
目的:探讨吸入外源性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6)、窒息导致心跳骤停复苏组(CA,n=6)、心跳骤停复苏+H_2S组(H_2S,n=6),观察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血流的影响。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sham组(n=5)、CA(n=20)和H_2S组(n=20),观察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神经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CA组与H_2S组在ROSC后MAP和CPP均快速上升,远高于基础值(P0.05);而后两组MAP和CPP均缓慢下降,实验结束时,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与H_2S组CBF曲线在ROSC后上升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两组在峰值无明显差异,但H_2S组CBF减少量显著少于CA组(P0.05)。而在CVR曲线,在实验最后,CA组CVR值仍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而H_2S组基本降至基础值,明显低于CA组(P0.05)。H_2S组的14天存活率(80%)明显高于CA组(50%,P0.05)。在胶带移除实验(tape removal test,TRT)所需时间上,CA组与H_2S组在第1天、第3天及第14天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H_2S组第14天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33±8)明显多于CA组(20±6,P0.05),但仍较假手术组少(53±10,P0.05)。结论:外源性H_2S吸入对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MAP及CPP无明显影响。外源性H_2S通过降低CVR,改善CBF,从而改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脑循环。外源性H_2S能明显提高心跳骤停复苏后大鼠的存活率,降低TRT所需时间,同时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改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神经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