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从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直接提取根瘤菌DNA的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豆科植物的新鲜根瘤经表面灭菌,破碎后直接加入200μL4mol/L异硫氰酸胍(GUTC)裂解液混匀,离心去掉根瘤残留物,再加入适量RNA酶,37℃温育30min后,加入20μL硅藻土吸附液,室温处理15min离心去掉上清,沉淀经GUTC裂解液二次处理,再分别用洗涤液,室温处理15min离心去掉上清,沉淀经GUTC裂解液二次处理,再分别用洗涤液,70%酒精洗涤,最后,硅藻土沉淀经真空干燥,加入20μL超纯水洗涤硅藻土沉淀,即可获得类菌体根瘤菌DNA,所获得的DNA可以用于AFLP,16SrRNAPCR反应。  相似文献   
21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A1)、小麦-甘薯(A2)、玉米(A3)、小麦/玉米/大豆(A4)和小麦/玉米/甘薯(A5)5种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1、A2、A3和A5相比,A4提高了各作物在开花期(或吐丝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总氮含量及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处理间表现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降低了小麦、玉米土壤的NO3--N、NH4+-N含量及小麦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玉米、大豆共生前的拔节期为单作>套作,在玉米、大豆共生后的吐丝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大豆土壤的NO3--N、NH4+-N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枝期为单作>套作,在开花期和成熟期为套作>单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中行>边行.  相似文献   
213.
黑麦(Secale cereale L., RR)是改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AABBDD)的重要基因资源,将黑麦优异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是小麦品种改良的有效途经之一。文章将四川地方品种蓬安白麦子(T. aestivum L., AABBDD) 与秦岭黑麦(S. cereale cv. Qinling, RR)杂交,染色体自动加倍获得八倍体小黑麦CD-13(AABBDDRR);通过顺序FISH和GISH分析,发现该八倍体小黑麦1RS端部与7DS的端部发生相互易位,是一个携带1RS-7DS.7DL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染色体的八倍体小黑麦。利用八倍体小黑麦CD-13与四川推广小麦品种川麦42杂交、连续自交,获得包含60个株系的F5群体;对F5群体的58个株系进行GISH和FISH分析发现,其中13个株系含有1RS-7DS.7DL小片段易位染色体。在这13个株系中,株系811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是稳定的1RS-7DS.7DL小片段易位系;并且1RS特异分子标记和醇溶蛋白分析表明,1RS-7DS.7DL易位染色体1RS小片段的断裂点位于分子标记IB267-IAG95之间,不包含编码黑麦碱蛋白的Sec-1位点;同时1RS-7DS.7DL小片段易位系的千粒重与川麦42相当,远远高于八倍体小黑麦CD-13,对千粒重无负作用。因此,1RS-7DS.7DL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1RS小片段上的优异基因及其遗传效应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14.
基于MaxEnt的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茹琳  李庆  封传红  石朝鹏 《生态学报》2017,37(24):8556-8566
西藏飞蝗是青藏高原本地特有物种,为青稞和牧草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危害范围有扩大蔓延趋势。研究并明确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对制定该虫的早期监测、预警及控制措施意义重大。近年来最大熵理论在物种适生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西藏飞蝗的分布信息和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及其适宜值。两次模拟的AUC值分别为0.996和0.993,预测结果与实际拟合度很高。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四川的甘孜州,西藏的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及拉萨市,中适生区则以高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散,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海拔、8月份平均雨量、1月份平均雨量、等温性、12-2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影响西藏飞蝗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  相似文献   
215.
生长素调控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海威  孟永杰  罗晓峰  陈锋  戚颖  杨文钰  舒凯 《遗传》2016,38(4):314-322
植物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种子从休眠向萌发的转换是极为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由外界环境因子、体内激素含量及信号传导和若干关键基因协同调控。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 GA)是调控种子休眠水平,决定种子从休眠转向萌发的主要内源因子。ABA与GA在含量和信号传导两个层次上的精确平衡,确保了植物种子能以休眠状态在逆境中存活,并在适宜的时间启动萌发程序。生长素(Auxin)是经典植物激素之一,其对向性生长和组织分化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已有大量研究。但最近有研究证实,生长素对种子休眠有正向调控作用,这表明生长素是继ABA之后的第二个促进种子休眠的植物激素。本文在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阐释生长素体内合成途径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生长素通过与ABA的协同作用调控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16.
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及作物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3年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和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4种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方面,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最低,分别为1189 kg·hm-2和215 m3·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比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分别低10.6%和84.7%.在土壤肥力方面,3种小麦/玉米/大豆模式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15.7%、18.2%、55.2%和25.9%,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模式次之,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最低.在作物产值方面,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总产值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8809元·hm-2和12619元·hm-2,比其他几个处理分别增加2.2%~20.6%和3.8%~32.9%,总体效益最好.总之,小麦/玉米/大豆模式比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能更好地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作物产值.  相似文献   
217.
探讨SP1在水稻“源-库”系统中的调控作用,为解析稻穗形成的机理和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提供科学参考。以sp1与WT为材料,进行氮处理和生长分析,表型鉴定、碳水化合物测定和RT-qPCR检测。结果发现,氮处理10 d时,sp1与WT无表型差异,但在高、中氮条件下,sp1相对生长速率显著提高;24 d时sp1叶鞘、根、植株干重提高,叶鞘氮含量降低、碳/氮比值提高,说明充裕的氮能促进sp1生长,SP1可能影响叶鞘碳-氮平衡。抽穗期sp1株高显著降低,分蘖数显著提高,稻穗变小并伴随高位分蘖发生。孕穗期sp1茎、鞘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与WT差异较小,但抽穗期茎中淀粉、蔗糖和叶鞘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提高。SP1在叶鞘基部高表达,推测突变SP1能抑制蔗糖由茎鞘向穗的运输,导致高位分蘖发生和稻穗变小。SP1可应用于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218.
1 植物名称 天人菊 (Gaillardiapulchella)。2 材料类别 种子。3 培养条件 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 :( 1 )MS + 6 BA 2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2。生根培养基 :( 2 ) 1 /2MS +IBA 1 .0 +IAA 0 .2 +6 BA 0 .5 ;( 3)H + 6 BA 0 .0 1 +IBA 0 .5 +IAA 0 .5。培养基 ( 1 )加入 3%蔗糖 ,( 2 )、( 3)加入 2 %蔗糖和0 .2 %活性碳 ,琼脂均为 0 .75 % ,pH 5 .8。培养温度 2 2~ 2 5℃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 ,每日光照 1 4h。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将种子装入干燥无菌消毒瓶中 ,先用无菌水冲洗 2~…  相似文献   
219.
种子休眠与萌发是截然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两个生理过程, 也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 对自然状态下的植物物种繁殖与地理分布以及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且两个过程受不同内源激素和环境信号之间的精确互作调控。大量研究表明,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参与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以及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过程及其功能, 系统总结了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