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刺梨(Rosa roxburghi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采集完整的细根根系,分析细根构型特征及其与细根和根际土壤C、N、P养分元素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细根构型特征对石漠化贫瘠土壤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构树、花椒、刺梨、火棘细根构型均趋向于鱼尾形分支模式,细根拓扑指数分别为0.93、0.95、0.95和0.94。4种适生植物的细根连接长度较长,但细根根系分支率较小。构树、刺梨细根分支前后横截面积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分别为1.04、1.03,基本符合Leonardo da Vinci法则。细根构型与细根和根际土壤养分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细根N含量及细根、根际土壤中与P相关的计量比均是影响细根构型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4种适生植物通过减少细根次级分支、根系间的重叠、延长细根连接长度以获得充足的养分来应对环境的变化,提高对养分的吸收效率以及对喀斯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依泽替米贝辅助腹腔镜微创术联合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对炎性因子及胆囊收缩素A(Cholecystokinin-A,CCK-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镜微创术)和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术+依泽替米贝),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胆囊结石数量和直径的变化、炎性因TNF-α、IL-1水平以及血清CCK-A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感染2例,胰腺炎1例,观察组发生感染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vs 58.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胆囊结石平均数量、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胆囊结石数量(5.16±2.35 vs9.18±2.82)、直径(0.78±0.29 cm vs 1.26±0.36 cm)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和IL-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15.28±4.28(ng/mg)vs 22.19±5.02(ng/mg)]、IL-1[63.38±8.27(μg/mg)vs 89.59±7.39(μg/mg)]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CK-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CK-A水平[121.36±10.47(ng/mg)vs 115.39±10.39(ng/mg)]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泽替米贝辅助腹腔镜微创术能有效减少胆囊结石患者的结石数量、降低结石直径,并且可以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CCK-A表达,减轻胆囊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痛苦,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3.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和慢性炎症反应是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体内、外研究证实小檗碱可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发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本文就小檗碱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小檗碱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显示小檗碱可通过AMPK通路、MAPK通路、Nrf2通路和NF-κB通路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然而,小檗碱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证实。明确小檗碱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小檗碱治疗糖尿病作用的机理,为探寻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的相关性,以及无创性预测诊断NAS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NAFLD病例60例,配套肝穿刺活检组织标本及肝穿前一周血清。经B超检查无脂肪肝症状的正常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生理指标,计算BMI;检测ALT、AST、AST/ALT、ALP、GGT、TC、TG、HDL、LDL等生化指标;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中IL-1RA浓度水平。结果:血清IL-1RA与ALT、AST及GGT具有相关性(P0.05),与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小叶内炎症、汇管区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高度相关(P0.01);随NAS评分增高其浓度增大,呈高度正相关(r=0.915,P0.01);NASH患者血清中IL-1RA明显高于Non-NASH患者(t=2.88,P0.01),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ROC=0.986,利用Youden指数确定最佳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7.9%,最佳cut-off值为171.8 ng/L。结论:NASH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1RA可作为评价NASH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以作为一个无创性诊断指标对NASH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染毒观察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ibulytin Dilaurate,简称DBTD)对子代胎鼠形态、体重、性别及骨骼发育状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对照组用玉米油,染毒组用DBTD玉米油溶液,浓度分别是2.5 mg/kg体重(1/72 LD50)、10 mg/kg体重(1/18 LD50)和20 mg/kg体重(1/9 LD50),采用灌胃的方式进行染毒,6 d/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染毒,共计染毒48 d。染毒第五周后,各组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以1:1的比例合笼,合笼期间不染毒,每只雌鼠查到阴栓为妊娠第0天,继续染毒,于妊娠第18天处死取胎鼠。结果1/18 LD50及1/9LD50剂量组中活胎及胎儿的体重明显下降,1/18 LD50剂量组胎儿的性别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DBTD染毒对大鼠每胎存活数、胎重、胎儿的形态及性别有影响,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27.
根际土壤通透性对玉米水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文全  郭超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785-2791
为改善作物根系生长微环境,探索根际土壤通透性对作物水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3个灌溉水平下(灌水量分别为每次600、400和200 ml),采用盆栽玉米不通气、每隔2 d通1次气、每隔4 d通1次气等处理方法,研究了根际土壤通透性对盆栽玉米生理指标及水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条件下,通气处理促进了玉米株高、叶面积的增长,提高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根系活力,灌水量为每次600 ml时,拔节期每隔4 d通气处理的玉米根系活力最大(8.24 mg·g-1·h-1),较不通气处理(4.94 mg·g-1·h-1)提高了66.7%;根际土壤通气处理对盆栽玉米蒸腾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根际通气可提高玉米对水分与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8.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 作为常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miR-224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肿瘤相关miRNA 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原发性肝 癌患者血清中miR-224 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R-224 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RT-PCR)方法,分别检测4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 例慢性肝硬化患者及20 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miR-224 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24 的表达水平与AFP和MMP-9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 于正常人、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硬化患者(P<0.05)。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4 的表达与AFP 和 MMP-9 呈正相关。血清miR-224 低表达组术后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率则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 miR-224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呈高表达,其血清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这提示我们,miR-224 可能 成为新的原发性肝癌检测标记物和潜在的原发性肝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9.
家蚕组织蛋白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是鳞翅目完全变态昆虫,在其变态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形态变化,包括旧组织的解离和新组织的形成,在这过程中有多种组织蛋白酶参与。组织蛋白酶是一类细胞内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各个物种中,包括组织蛋白酶B、H、L等几个亚家族。对家蚕组织蛋白酶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家蚕变态发育的详细过程。通过对家蚕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筛选,共在家蚕中鉴定到13种组织蛋白酶,并对这13种组织蛋白酶的基本信息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另外,利用家蚕基因芯片数据和荧光定量PCR分析,鉴定编号为BGIBMGA004622的基因为卵巢特异表达的组织蛋白酶L亚家族基因。该基因全长1 209 bp,编码402个氨基酸。经过序列分析,该酶与其他物种的组织蛋白酶L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活性位点高度保守,且与鳞翅目的组织蛋白酶L在进化上聚为一支。同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并原核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定量PCR结果显示,该酶在蛹发育初期表达量逐渐升高,至蛹3 d达到最高值,推测其可能参与卵巢与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