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电镜分型的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CA)的免疫应答状态的异同。方法:将随机抽取的5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活检组织按照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形态学特征分为尖锐型湿疣、结节型湿疣和内生型湿疣三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于不同电镜分型CA中的表达。结果:结节型湿疣的CD4^+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尖锐型湿疣,内生型湿疣介于二者之间。结论:CD4^+/CD8^+比值在不同类型CA中的表达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节型湿疣免疫应答状态异常,预示三种电镜分型的尖锐湿疣转归不同。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p43蛋白对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调控。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43蛋白作用于HMEC-1细胞后IP10基因水平的变化,并找到p43蛋白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及最佳作用时间;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p43蛋白是否促进IP10蛋白的分泌,并检测p43蛋白对可能引起IP10上调的相关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试图找到p43蛋白诱导IP10表达上调的原因。结果及结论:p43蛋白能显著上调IP10的表达,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在p43浓度为70μg/m L、作用时间为6 h时达到峰值;p43蛋白能够诱导IFNγ的分泌,p43蛋白诱导IP10的表达可能是通过上调IFNγ的分泌,并经由JAK-STAT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3.
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沙棘黄酮初提物,用10%、30%、5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以总黄酮含量和黄酮苷元含量为指标,筛选纯化样品;采用MTT法、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检测沙棘黄酮样品体外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50%乙醇梯度洗脱样品(S50)中,总黄酮含量达到25.42%;水解后得到SH50样品,其槲皮素、异鼠李素含量分别达到5.03%、18.64%;25μg/m L的SH50样品对PC-3细胞即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同时25μg/m L的SH50样品作用48 h即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此外,样品可提高Bax蛋白和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说明沙棘黄酮SH50样品对体外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调节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王微  伍小刚  胡凯  陶建平 《生态学报》2016,36(11):3391-3401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凋落物输入的改变对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中亚热带森林中,细根进入凋落物层生长是一种常见现象,然而凋落物量的改变对细根生长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对中国中亚热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这3种典型森林进行地上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实验,研究不同凋落物处理水平下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地上凋落物去除(LR)分别导致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细根总生物量显著降低40.3%和37.5%,而凋落物添加(LA)使常绿阔叶林中的细根总生物量明显提高了19.4%。不同层次的细根生物量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不同,从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改变对细根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加剧。LA处理明显提高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的细根生物量百分比(相比对照提高了10.6%)以及降低7.5—15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百分比(相比对照降低了10.4%)。凋落物层中生长的细根生物量和凋落物层厚度呈高度线性相关(R~2=0.742,P0.01),并且和凋落物层生物量也呈显著线性相关(R~2=0.521,P0.01)。3种森林类型细根的根长密度(RLD)和比根长(SRL)变化趋势与细根所处的层次紧密相关,而不同凋落物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均不明显,说明细根对养分的获取策略表现为在养分丰富的凋落物层和表土层投资更多的生物量和更活跃的代谢,而不是改变细根形态的表型可塑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以探索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的H.pylori根除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确诊为H.pylori感染的患儿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随机分为布拉氏组和标准三联疗法组,每组各60例。标准三联疗法组口服阿莫西林[50mg/(kg·d),饭后分两次服]、克拉霉素[20mg/(kg·d),饭后分两次服]和奥美拉唑[0.7~0.8mg/(kg·d),饭前半小时一次服完]治疗,布拉氏组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25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由患儿家属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停药后4周内不再口服任何抗生素,后行14 C呼气试验以评估H.pylori根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联疗法组H.pylori根除率为76.7%(46/60),布拉氏组为90.0%(54/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布拉氏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低于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联合三联疗法能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6.
为深入理解进入凋落物层生长的林下植物根系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解袋模拟试验探讨不同生物量多花黑麦草根系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四川山矾凋落叶分解中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分解的240 d进程中,无根(N)、少根(L)、多根(M)3种处理下凋落叶表面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多根>少根>无根处理,并且不同根生物量处理对真菌群落组成和数量的影响较细菌更为显著.随着多花黑麦草生长季结束,生长进入分解袋中的活根生物量逐渐减少,根系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减小.同一分解阶段,凋落叶表面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有根条件下均高于无根条件.表明根系的生长能够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数量,并提高微生物胞外酶活性,从而对分解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椭圆线柱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从椭圆线柱苣苔Rhynchotechum ellipticum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β-谷甾醇(1),熊果酸(2),豆甾醇(3),齐墩果烷-3-O-β-D-葡萄糖苷(4),β-胡萝卜苷(5),正十八烷酸(6)。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8.
重庆石灰岩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叶片性状及养分再吸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宏伟  刘文丹  王微  柴捷  陶建平 《生态学报》2015,35(12):4071-4080
以重庆石灰岩地区15种常绿木本植物和14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生活型植物叶片衰老前后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厚度(LT)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单位面积叶片养分含量)分析了两类植物叶片衰老前后养分含量及再吸收特征,最后对养分再吸收效率与其他叶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常绿植物成熟叶LDMC、LT及衰老叶LT显著低于落叶植物,落叶植物成熟叶和衰老叶SLA均显著高于常绿植物(P0.05);基于单位质量叶片计算的养分含量,常绿植物成熟和衰老叶N、P量均低于落叶植物,而基于单位面积叶片计算的N、P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基于不同方法计算的N、P再吸收效率差异不明显,其中常绿植物基于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计算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为39.42%、43.79%,落叶植物的为24.08%、33.59%;常绿和落叶植物N、P再吸收效率与LDMC、SLA、LT和成熟叶N、P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衰老叶养分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无论是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衰老叶N、P含量均较低,表明石灰岩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养分再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和共免疫基因表达载体研究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B亚基基因对犬细小病毒VP2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提取大肠杆菌44815菌株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从基因组DNA中扩增LTB基因,同时采用PCR方法从含有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质粒中扩增VP2的主要抗原表位基因(VP2-70,编码70个氨基酸)。将上述基因分别连接到含有人CD5信号肽序列的载体pcDNA-CD5sp上,分别构建成它们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cDNA-CD5sp-LTB和pcDNA-CD5sp-VP2-70。再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LTB与VP2-70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CD5sp-LTB-VP2-70。然后用pcDNACD5sp-VP2-70(VP2-70组)、pcDNACD5sp-LTB-VP2-70(VP2-LTB融合组)、pcDNA-CD5sp-LTB/pcDNACD5sp-VP2-70(VP2-LTB共免疫组)和pcDNA3.1A(空载体对照组)分别免疫小鼠。免疫后用间接ELISA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用MTT方法检测小鼠免疫5周后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经过测序表明本研究扩增的LTB和VP2基因序列和构建的相关表达载体结构正确。通过Western-blot检测证明构建的表达载体均能介导相应基因在真核细胞进行分泌表达。ELISA检测结果表明,3组实验组小鼠接受VP2DNA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特别是VP2-LTB基因融合组小鼠的抗体水平在第5周时高达1:5120,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3组免疫小鼠抗体的亚型均表现IgG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IgG2a抗体水平(P<0.01)。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在ConA的刺激下,3组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VP2DNA疫苗能够引起淋巴细胞的增殖。但3组免疫小鼠之间的刺激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鼠体内,LTB基因表达载体可明显提高CPVVP2DNA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30.
植物在长期的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产生了包括生物碱在内的大量次生代谢物.本文以我国特有树种--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器官中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和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在不同热激温度和时间情况下的含量变化.CPT和HCPT变化呈现出较好的相互消长关系,并且分别在38℃和40℃达到各自的峰值,比以丙二醛和叶绿素为指标的致死温度低了2~4℃;HCPT在热激过程中的变化较CPT活跃;极易受到攻击和伤害的嫩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变化最大.由此推断,CPT和HCPT遵循"幼嫩和生殖器官优先保护"的原则,从而有效地缓解了高温胁迫,并且HCPT和CPT代表了不同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