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armigera(Hubner)进行抗性品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en-R),抗性倍数高达2463倍,筛选后F1,代LD50值(24.1412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 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品系的LD50值为0.0116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品系的LD50值(0.0098g/头)。Fen-R抗性品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7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22.
在增效醚(PBO)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3龄幼虫处理后的不同时段,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处理后1 h,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仅为对照的43.9%,至处理后12 h,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下降到最低点,仅为对照的23.4%;而处理后18~24 h,细胞色素P450被抑制的程度有所减弱,其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5.8%和70.0%。生物测定结果表明,PBO对所测定的7种拟除虫菊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对氰戊菊酯的增效比最高(119.3),对氯菊酯的增效比最低(2.1)。由于细胞色素P450是拟除虫菊酯的重要解毒酶系,PBO的处理可使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大幅度下降,使其对杀虫剂的解毒能力减弱,从而对杀虫剂产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3.
棉铃虫对Bt生物农药早期抗性及与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用饲料感染法建立了棉铃虫Helicoverpa rmigera(Hubmer)敏感品系(SUS1)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毒力基线和区分剂量,1995年测定了五省六县棉铃虫初孵幼虫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阳谷、河北邯郸、河南新乡、安徽萧县及江苏丰县棉铃虫已产生早期抗性,抗性个体百分率为5%~10%,与敏感品系相比,LC50值稍有增加,但斜率b值明显变小;而江苏东台棉铃虫仍属敏感。这是国内外首次诊测到棉铃虫对Bt生物农药抗性。用棉叶喂饲法测定比较了转Bt基因棉花品系对不同种群棉铃虫的抗虫性效果,结果表明:用早期抗性的阳谷和新乡棉铃虫初孵幼虫接虫5d后平均死亡率较敏感品系下降16%~29%,说明棉铃虫对Bt农药与转Bt生物基因棉花品系间存在交互抗性。还讨论了Bt农药的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4.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性选育、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变桃  沈晋良  刘叙杆 《昆虫学报》2007,50(11):1116-1121
虫酰肼是目前防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一种主要杀虫剂,为评估其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抗性筛选和交互抗性的研究。采用饲料感染法,在甜菜夜蛾饲养75代期间用虫酰肼筛选62代,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上升39.2倍,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抗性上升141.3倍。在筛选的早、中、后期,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075(F0~F25)、0.2780(F26~F50)和0.0538(F51~F75),整个筛选62代现实遗传力为0.1556。抗性种群筛选43次(F55)后停止用药筛选,饲养21代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水平由63.5倍下降到21倍,抗性下降3倍。说明甜菜夜蛾具有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且抗性衰退缓慢,短期内很难恢复到敏感水平。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室内选育的抗性品系对甲氧虫酰肼具有71.4倍的高水平交互抗性,对阿维菌素具有13.1倍的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甲维盐、茚虫威和呋喃虫酰肼分别具有7.0、8.4和4.7倍的低水平交互抗性,但对溴虫腈交互抗性不明显(1.9倍)。结果提示: 间断交替使用虫酰肼可以延缓抗性的发展,但除溴虫腈外,虫酰肼和其他几种新型杀虫剂之间的轮用可能不是甜菜夜蛾抗性治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5.
在室内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和未用药剂筛选条件下,测定了采自田间对氯氟氰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种群的抗药性及其多功能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情况。用点滴法测定不同世代3龄幼虫抗性结果为:室内F1代LD50值为 0.9672 μg/头,抗性倍数为4 836.0倍,以后各世代逐渐降低,至F43代LD50值为0.0325μg/头,抗性倍数为162.5倍,抗性水平下降了29.8倍。用浸叶法测定不同世代3龄幼虫抗性结果为:室内F1代LC50值为185.6 mg/L,抗性倍数为964.7倍,以后各世代也逐渐降低,至F43代LC50值为9.2 mg/L,抗性倍数为47.8倍,抗性水平下降了20.2倍。与敏感品系相比,该田间种群室内饲养至F43代仍处于较高的抗性水平,抗性减退缓慢,很难恢复到敏感水平。测定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室内F2、F20和F41代及敏感品系5龄幼虫中肠微粒体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芳香基羟基化酶及艾氏剂环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田间种群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和艾氏剂环氧化酶的活性仅F2代显著较高,F20和F41代差异不显著,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和芳香基羟基化酶的活性F2、F20和F41代均显著较高。结果提示甜菜夜蛾抗性水平可能与其体内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系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6.
甜菜夜蛾泰安郊区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山东泰安市郊区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用点滴法监测结果表明:该种群3龄幼虫对氯氟氰菊酯抗性最高(2445.5倍),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586.5倍),均属极高水平抗性;对百树菊酯(123.8倍)属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39.1倍)、马拉硫磷(27.4倍)及灭多威(25.1倍)属中等水平抗性;对辛硫磷(8.1倍)抗性最低,属低水平抗性。用浸叶法监测结果表明:3龄幼虫对氯氟氰菊酯(856.5倍)和高效氯氰菊酯(250.7倍)也均属极高水平抗性;对百树菊酯(134.4倍)属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14.3倍)属中等水平抗性;对辛硫磷(8.1倍)属低水平抗性;对抑太保(4.2倍)、拉威因(4.2倍)、抑食肼(3.4倍)及虫酰肼(3.1倍)属敏感性降低阶段。两种监测方法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7.
用重组表达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片段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对Bt抗性进行鉴定。通过RT-PCR方法对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的基因片段Cad285进行PCR扩增,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35ku的重组融和蛋白,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000;利用最终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室内纯合Bt抗/感品系的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和抗性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其能够应用对Bt抗性进行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28.
我国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抗性监测及预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83年测定了江苏东台棉铃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并以此虫群作为我国监测棉铃虫对4种拟菊醋类农药抗性的敏感种。随后,对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及新疆6省区19个点的棉铃虫抗药性监测表明:1985~1987年各监测点的棉铃虫对溴氰菊醋和氰戊菊醋均为敏感(抗性倍数为0.2~2.8倍);1988年发现河南新乡(4.0~4.4倍)和山东德州棉铃虫(3.5倍)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降低;1989年发现河南黄泛区农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为低水平抗性(7.0和4.8~7.0倍),山东陵县棉铃虫为中等~低水平抗性(11.1倍和7.7倍);山东聊城棉铃虫已暴发中等抗性(23.0倍和20~33.3倍)。诊断剂量(敏感种的LD_(99))监测法表明。抗性个体存活率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具中等水平抗性的聊城地区,棉铃虫群体中敏感个体约占1/3,因此,如继续大量使用拟菊酯类农药,抗性还将会进一步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29.
棉铃虫猖獗因子研究——土壤含水量与化蛹、羽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成了长江下游棉区主要害虫,近十年来虫量时大时小,危害时轻时重。如江苏1977年发生量很少,但1978年却特大发生。搞清棉铃虫的猖獗因子,不仅对控制危害,确保棉花丰产有重要意义,在昆虫生态学上也有一定的价值。 棉铃虫在土内筑土室化蛹,与粘虫、地老虎、豆荚螟等害虫有若干相似之处。蛹期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可以影响化蛹、羽化,从而使  相似文献   
30.
亚洲稻区灰飞虱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是亚洲稻区的一种重要传毒昆虫。20世纪60年代以来,灰飞虱先后对有机氯、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抗性机理主要涉及解毒代谢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随着吡虫啉等新型药剂使用面积的扩大,加强抗性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