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了甘肃兴隆山马麝驯养场的54头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按性别、年龄及年龄组、繁殖季节、动物来源和繁殖成效等变量区分样本动物,比较各类别间的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结果表明,圈养马麝在单位取样时间(5 min)内平均表达(0.084±0.025)次刻板行为(n=54).圈舍活动场面积对马麝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的效应不显著,在面积较小圈舍中的马麝刻板行为的表达有较多的趋势.因雌麝的哺乳及育幼等原因,雌麝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0.07±0.03)次,n=31)显著低于雄麝((0.11±0.04)次,n=23,P<0.05),但雌雄马麝的刻板行为频次均无显著月间差异,呈连续变化趋势,从8月开始,雌麝的刻板行为频次逐月攀升至1月的最大值( (0.020±0.012)次),而雄麝的刻板行为频次升至12月即急剧下降.马麝非交配季节的刻板行为频次( (0.037±0.017)次,n=47)显著少于交配季节((0.140±0.05)次,n=32).虽年龄较大的马麝的刻板行为有表达较强的趋势,但年龄及年龄组对马麝的刻板行为频次的效应均不显著.自繁圈养个体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0.10±0.06)次,n=15)有高于野捕圈养个体((0.07±0.02)次,n=30)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性不活跃雌麝的刻板行为频次((0.17±0.12)次,n=10)显著地多于性活跃雌麝((0.05±0.02)次,n=15,P<0.05),性不活跃雄麝的刻板行为频次((0.10±0.04)次,n=13)高于性活跃雄麝((0.06±0.02)次,n=9),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2.
天主教传教士Pierre Marie Heude(1836-1902)1867年自法国来到中国,他特别钟情于自然历史研究,把几乎所有的精力倾注于他在东亚地区的标本收藏上。1868年,他在现上海市郊的徐家汇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并收藏大量的动物标本。1933年徐家汇博物馆被震旦大学(现复旦大学)接管,并建立了一座新馆,更名为震旦博物院(欧洲称为Musee Heude),在Heude收藏的标本中,一部分是他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及中国等地区探险时采集的,而绝大多数标本则是他通过各种方法联络各国同僚收集而来,在他死后,由他的接班人Courtois和Sowerby等继承了他的研究,1952年,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接收了原震旦博物院,1958年原震旦博物院的标本被送至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收藏。源自原震旦博物院的哺乳动物头骨标本可能是目前仍保存在国内有关亚洲地区收藏数量最大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和中国近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Heude当时收藏的原始记录资料和标本标签大多遗佚或破损,使这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头骨标本一直在标本馆中沉睡了一百多年。2000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作者将存放在上海和北京的所有兽类头骨标本进行了整理,重新进行标识和编目,经整理,共清理出兽类头骨2139件,根据Heude当时的分类,共查出模式标本188件(其中正模54,副模6,配模79,余模49),用红色圆点在模林标本上进行了标记,并将其名写于其上,尽管Heude标本中模式标本绝大多数为同物异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们的价值,但仍有一部分模式标本是名符其实的,如Bubalus mindorensis和Sus cebifrons等。在本文中,作者按现代分类顺序进行排列,并将保存于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标本分开排列,以便于查找,同时用现代学术界认可的种名,在每一种名之后,分别列出标本中雌,雄个体,亚成体和性别不明标本的数量,如3.4.7+5表示,标本中有3个雄性成体,4个雌性成体,7个亚成体和5只性别不明个体。在种名的下面,按Heude在标本上标识的种名进行排列,在种名后是作者名和在著作中进行描述的时间,模式标本排列在前,其它标本在后。目录中的地名来自Heude在头骨上的标记,在目录最后列出了所有在目录中出现的地名。Heude在标签和头骨上书写的地名,可能是他根据当地口音或其他方式所确定,多数不是学术上公开使用的有效名称,给现在及将来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附上了这些地名的现代名称。  相似文献   
23.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及其模型运用到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及保护利用的研究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产香区,我们通过收集该区历年麝香产量分析了该区麝香资源动态规律及其与人为活动的关系。我们利用该区1967—1975年麝香收购量建立的麝香资源状态及预测模型是:X~(1)(t)=-108214.5273e~(-0.0973(t-t_0))+1839.9007e~(-1.1494(t-t_0))+113969.1266关联度S=0.9278,1968—1975 年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十分接近,其平均误差为-5.6829%(-16.6075~9.3553%)。  相似文献   
24.
灰色系统及其在动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甘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奇森 《兽类学报》1993,13(1):71-74
  相似文献   
25.
肠道菌群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动物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动物的生态学适应。已有报道表明荒漠沙鼠肠道微生物有助于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但对于广泛分布于荒漠环境的跳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栖息于新疆荒漠地区的跳鼠科(Dipodidae)为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荒漠跳鼠4个亚科的代表物种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五趾跳鼠(Orientallactage sibirica)、长耳跳鼠(Euchoreutes naso)和三趾心颅跳鼠(Salpingotus kozlovi)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共获得1557065条有效序列,发现2708个ASV,归属于20个门、50个纲、71个目、142个科和336个属。Alpha多样性指数中,长耳跳鼠和三趾心颅跳鼠组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4组样品中无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4种跳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LEfSe分析表明,4种跳鼠肠道菌群共有10个显著差异的细菌菌属,其中大部分归属拟杆菌...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以及荒漠地区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隐存种不断被发现,一些类群的分类地位也发生了变动。中国是世界上跳鼠总科(Dipodoidea)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通过对中国跳鼠总科物种的分类系统进行重新梳理和研究,确认跳鼠总科在中国有3科6亚科12属22种。证实中国分布有第五种蹶鼠——灰蹶鼠(Sicista pseudonapaea)。五趾跳鼠亚科原属Allactaga是一个并系群,应拆分为AllactagaOrientallactagaScarturus三个属;原五趾跳鼠、巨泡五趾跳鼠、巴里坤跳鼠归于Orientallactaga属,小五趾跳鼠移入Scarturus属,且是一个包含隐存种的种团。大五趾跳鼠在我国仅有文献记载,其分布存疑。跳鼠亚科原三趾跳鼠努日亚种提升为种——塔里木跳鼠(Dipus deasyi);而准噶尔羽尾跳鼠(Stylodipus sungorus)在我国有分布。奇美跳鼠(Chimaerodipus auritus)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并命名的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27.
中国兔属动物的分类现状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雨  杨奇森  夏霖 《四川动物》2004,23(4):391-397
兔属 (Lepus)动物是一类广泛分布、彼此差异较小的哺乳动物 ,属于兔形目 (Lagomorpha)、兔科(Leporidae)。本文根据目前的分类现状 ,列出中国兔属种、亚种名录和分布区 ;对中国兔属动物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综述 ;并针对蒙古兔、华南兔、云南兔、中亚兔和东北黑兔分类地位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兽类骨骼标本不但具有展示的功能,而且在传统的形态分类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种群遗传学的发展,我们往往希望能从形态和遗传两方面分析种群间的分化.  相似文献   
29.
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马麝爬胯结果,将样本动物区分为爬胯成功雄麝和爬胯失败雄麝,并对两类群雄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的行为格局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位取样时间(5 min)内,爬胯成功雄麝在非交配季节的摄食行为持续时间显著少于爬胯失败雄麝,而静卧和蹭尾行为的持续时间显著多于爬胯失败雄麝。爬胯成功雄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时间显著少于爬胯失败雄麝,而攻击行为、蹭尾及粪尿标记的持续时间显著多于爬胯失败雄麝。根据以上结果,在麝类迁地保护和驯养实践中,雄性马麝的静卧和蹭尾行为(尤其是蹭尾)可以作为其爬胯成功度及繁殖性能的行为判别指标。这为马麝驯养实践,尤其是在提高配种雄麝选取的直观性及可操作性方面提供了量化行为参数。  相似文献   
30.
几何形态学方法及其在动物发育与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回顾了几何形态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30多年来该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物发育与进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标点法和轮廓线法外,基于三维数据的表面特征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也在该领域得到推广。这些方法可运用于分析两性分化、异速生长、种群分化、种上进化以及复杂功能结构的形态集成等科学问题。几何形态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综合运用还将有利于探讨表型变化与遗传物质变化的相关性。随着生物成像技术和海量数据计算技术的进步,几何形态学将由目前以二维数据为主的研究向三维重建和分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