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报导中国鱼类4属5种的新纪录。标本分别为杨余光、杨岚、杨德华等同志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 1.鲃鲤 Puntioplites proctozysron(Bleeker)1959年在勐仑采得两尾,全长为370、270毫米。其臀鳍第三硬刺后缘具锯齿,故应属鲤亚科。背鳍分枝鳍条仅8条而区别于亚科内其他属。鱼体高侧扁,体长为体高的1. 9、2.2倍。侧线鳞36(37)、围尾鳞16。咽喉  相似文献   
22.
脊椎动物的多倍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的重要遗传物质,其含量的增加在生物演化中有重要作用。高等生物中的基因组重复(genome duplication)(多倍体现象)、是增加DNA量的方式之一。主要内容是染色体数目和DNA量逐倍或近似成倍地增加;三倍体鱼类的脑细胞和红血球的体积按比例增加。非多倍体生物的体  相似文献   
23.
云南四种树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无尾目:树蛙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分布在云南的4种树蛙(峨眉泛树蛙,黑点泛树蛙,无声囊泛树蛙和棕褶树蛙)垢核型,C-带及Ag-NORs它们具有相同的二倍体数(2n=26),除无声囊泛树蛙是6+7,其余均为5+8核型模式,种间SM的数目和顺序,次缢痕和Ag-NORs相互间有所差异。黑点泛树蛙Nos.3,12为SM,Ag-NORs位于10p^finter,峨眉泛树蛙Nfos2,3,4,6.9为SM,随体和Ag-NORs在12  相似文献   
24.
李树深  胡健生 《动物学报》1994,40(3):317-323
本文比较分析了云南景东地区三种同域分布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花棘蛙2n=26(16M+ 10SM),NF=52,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inter,Nos.2-4,8,9等为SM。棘肛蛙2n=40(16M+ 20SM+2ST+2T),NF=78,Nos.5-9,11-13,15,17等10对为SM,No.3为ST,No.18为T,其余 均为M,Ag-NORs位于11P。二种的Ag-NORs都有异形现象。双团棘胸蛙2n=64T,次缢痕和Ag- NORS在4qper。都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最后,对棘蛙属的核型演化机制和物种形成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地区黑带水蛙(HylarananigrivitataBlyth)的核型,2n=26(18M+8SM),NF=52,5+8,Nos.2、3、8、9为SM,C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Ag-NOR一对,位于12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H.varianusBoulenger)的核型2n=26(24M+2SM),NF=52,5+8,No.8为SM,Nos.2、3、10为M或SM,C带亦主要出现在各染色体的着丝类区域,但No.10者较弱,一对Ag-NOR位于10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有染色体数目变异。除大多数分裂相为26外,尚有27或28者,后者多一个或一对小M,C带或深或浅正染。  相似文献   
26.
亚洲高海拔锄足蟾属间分类研究:Amphibi:Pelobatid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梁  李树深 《动物学报》1989,35(4):381-389
  相似文献   
27.
28.
采用体内注射秋水仙素溶液,肠管、脾脏及精巢作实验材料,制成细胞悬浮液,摘片、空气干燥法或直接压片法制作染色体玻片标本。分析比较了美国东南部南阿巴拉契亚山(Southern AppalchianMountain)地区无肺螈科两属五种Desmognathus monticola, D. quadramaculatus, D. ochrophaeus,Eurycea junaluska E. bislinea?a的核型,它们的二倍体数均为28,没有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形染色体。分析表明这些有尾类核型演化途径可能是臂间倒位(periceatric inversioa)和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Desmognathus quadramaculatus, D. och(?)phaeus, Eurycea junaluska三个种的核型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9.
宝兴泛树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染色体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树深  费梁 《动物学报》1996,42(4):414-420
本文分析了比较了宝兴泛树蛙四个地理居群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它们有相同的2n=26,NF=52,和相同的核型模式:5+8。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以及银染的位置,C-带类型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0.
云南三种角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树深  费梁等 《遗传学报》1993,20(1):26-32,T001
本文研究了云南三种角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显示宽头大角蟾,其2n=26(16M 8SM 2T),NF=50,5 8,No.10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 per,该区域同时还呈现C-带正染,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强弱不等的C-带染色;大花角蟾的核型2n=26(16M 8SM=2ST),NF=50,5+8,No.6为S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s,全部着丝点均有C-带正染;凹顶角蟾5n=26(16M 4SM 6T),NF=46,6 7.No.11-13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着丝点及周围均有浓C-带正染。三个种均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最后讨论了角蟾属核型演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