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美国大陆五个山区集水区的河溪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溪结构及其关联的空间特征,是研究集水区中能量和物质移动规律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水文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对美国大陆5个主要山地中典型集水区河溪的数据量、密度,分布结构以及河溪岸边带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5个山地分别是:西北太平洋沿岸,西部卡斯卡特山,中部落矶山,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和南部欧扎克山,发现这5个集水区中的河溪网络结构非常相似,一级河溪大约占河溪总  相似文献   
22.
运用方差与平均密度的比值、以Lloyd的平均拥挤度为指标、Morisita的两个个体落入同一样方的概率与随机分布的比值等多种格局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湖北宜昌大老岭的桦、栎、栗林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格局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无主化是先锋种还是顶级种,都是以群集分布主侵样地,然后向均匀分布格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3.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示踪的金水河颗粒有机碳来源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慧娟  夏晓玲  吴川  张全发 《生态学报》2014,34(19):5445-5452
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在河流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并能提供流域内自然及人类活动的记录。通过采集和测定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河岸带土壤和植物及河流中藻类和悬浮颗粒有机碳(POC)的季节性碳稳定同位素值和C/N比值,对河流水体中悬浮颗粒有机碳的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来源及其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水河流域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的浓度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河流上游轻度干扰区的POC浓度值明显低于中下游中度干扰区和严重干扰区。河流中POC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C3植物和藻类3个端元,而来源于浮游生物和C4植物碎屑的贡献很小。各季节之间具体的来源及其贡献有所差异,且POC的来源及其贡献具有空间差异。因此,金水河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的来源及其贡献受到季节变化和人为干扰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植物区系特征和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沿线典型植被类型的主要组成种类约有360种,隶属于106科252属;植物区系主要属温带性质,具有亚热带一热带区系的过渡性质;特有性程度非常低,仅有1科(银杏科)4属,即地构叶属(Speranskia)、蛇葡萄属(Ampelopsis)、水杉属(Metasequoia)、银杏属(Ginkgo)为我国特有;没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植物物种分布。依据Flexible Beta Clustering分类,干渠沿线主要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5个植被型和65个群丛,乔、灌层组成结构非常单一,草本层较为发达。研究结果对工程沿线的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三峡库区狗牙根对深淹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取三峡库区自然消落带野生狗牙根(XC)和非消落带野生狗牙根(FC)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重复裂区设计试验,主区为两品种,副区为6个不同深度水淹处理(0,1,2,5,10m和15m),分析了各处理植株几种酶活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不同生境狗牙根受深淹胁迫后,丙二醛(MDA)都呈递增趋势,表明狗牙根在深淹胁迫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伤害,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受伤害增大.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醇脱氢酶(ADH)活性较对照都有所增加;XC处理POD和SOD的最大值出现在5m深水淹处理,而FC出现在2m深处理,且XC 5米深淹处理GR值较对照和其他处理明显大;各受淹处理地下茎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③从抗氧化酶活性和ADH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淹水胁迫下植株的能量代谢情况,初步得出XC与FC都具有一定的耐淹性,且XC较FC具更耐深淹的能力,表明狗牙根作为禾本科植物遗传上具有一定的耐淹性,自然消落带狗牙根因长期生长于水淹胁迫环境,耐淹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从狗牙根对深淹胁迫的生理响应上,证明狗牙根是宜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物种.  相似文献   
26.
岳麓山马尾松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调查岳麓山植被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乔木层马尾松生态位宽度最大,灌木层中马尾松生态位宽度最小;2)马尾松年龄结构为衰退型;3)生态位和种群年龄结构表明,岳麓山马尾松虽然是乔木层的优势种,但更新严重不良,表现出强烈消退趋势;4)乔木层中与马尾松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为樟(Cinnamomum 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冬青(Ilex crenata)、檵木(Cyclobalanopsis glauca)等,灌木层中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与马尾松生态位重叠最大。  相似文献   
27.
植物对水淹胁迫的响应与适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水淹是植物遭受的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水淹胁迫使植物处于周期或长期的厌氧或缺氧状态,限制植物的需氧呼吸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产生,导致土壤还原势的降低和有毒物质的积累,从而对植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植物能够忍耐短期或长期的水淹生境而存活下来.目前分析植物感知水淹胁迫的主要途径为感知体内氧浓度的降低和感知体内乙烯浓度的增加.淹水胁迫下植株的适应策略主要包括:1)茎的伸长生长、不定根和通气组织的形成等形态学方面的适应;2)代谢途径的改变,淹水植物主要通过厌氧代谢获得维持生命的能量;3)通过体内乙烯、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激素含量水平的改变来调节生理活动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变化;4)抗氧化酶系统对厌氧胁迫植株体内有毒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找出由水淹胁迫诱导的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繁殖与培育具有耐水淹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品种和生态型,将是从事植物抗水淹胁迫研究的科研人员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EV71引起小儿手足口病与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9月菏泽地区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的32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筛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析,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痛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菏泽地区2009年抽取的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的320例患儿,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占106例,其余为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1)男女发病基本相同,发病年龄1~3岁居多,农村患儿占绝大多数.(2)EV71感染的患儿临床主要表现高热、神经系统症状、无皮疹,大多数外周血象高、血糖高,可合并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部分发现胸片、脑电图及核磁异常,部分符合重症手足口病标准.(3)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惠儿临床症状以皮疹、低热、上感症状为主,少数患儿有精神差,基本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少数发现外周血象高、血糖高、合并心肌损害,一般胸片不会发现异常.(4)56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收集脑脊液进行两次RT-PCR扩增,发现50例EV71阳性.结论: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病情凶险,易致神经损害及肺水肿,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救治,普及病原体的检测对提高诊治能力,加强疾病的认识,对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9.
丹江口库区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 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丹江口库区的湿地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 INSPAN把30个样地划分为14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样地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土壤类型和生境的水分条件变化是决定丹江口库区湿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子。目前的丹江口水库滩涂植被主要由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长刺酸模(Rum ex maritimus)、通泉草(Mazus gracilis)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为优势种的偏旱生群落类型构成。  相似文献   
30.
陈秋阳  赵彬洁  袁洁  张健  谭香  张全发 《生态学报》2018,38(15):5566-5576
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例如河岸带森林植被毁损和农业活动施肥等的干扰日益加剧,而这些活动使河流接收的光照增多、河流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增加。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是河流去除氮的有效途径。在汉江的一级支流金水河上游核心保护区内选取6条溪流开展野外控制实验,利用营养添加模拟河流中营养的增加,遮盖河面来模拟源头溪流的隐蔽状态,来研究河流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对光照和营养改变的响应,并利用高通量测序(Mi Seq)技术研究在两种处理下河流沉积物中nir S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营养元素添加促进了沉积物的反硝化活性,河面遮盖抑制了沉积物的反硝化活性。营养添加和遮盖两种处理均降低了控制实验区域内脱氯单胞菌属(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也降低了该区域nir S型反硝化菌群落的Chao多样性。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光照增加和河流的营养增加提高了河流沉积物反硝化活性,并为提高河流的脱氮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