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遮光对臭牡丹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光照(遮光率0%,对照)以及遮光率25% 、50%和75%条件下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遮光率的提高臭牡丹枝长生长量和比叶面积逐渐增加、枝条直径生长量和比叶质量逐渐减小,叶面积呈波动变化,其中在遮光率25%条件下叶面积最小.在遮光条件下叶片以及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小于对照.在遮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总体上随遮光率提高逐渐增加且均高于对照,仅在遮光率25%条件下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在遮光率25%和75%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有明显“午休”现象,Pn日变化曲线近似于“双峰型”;而在对照和遮光率50%条件下Pn无“午休”现象,日变化曲线近似于“单峰型”;4个处理组Pn峰值的大小以及峰值出现时间有差异.在上午9:00,在遮光率25%和50%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Gs)略有降低,而在对照和遮光率75%条件下Gs明显升高;此后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Gs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处理组叶片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均呈早晚略高、中午略低的趋势,谷值均出现在13:00.在对照及遮光率25%和75%条件下,叶片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而在遮光率50%的条件下Tr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日变化曲线近似于“单峰型”.总体上看,4个处理组叶片的Pn、Gs、Ci和Tr日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且在遮光率25%、50%和75%条件下臭牡丹叶片的Pn与Tr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臭牡丹是偏阴生植物,在栽培中适度遮光有利于臭牡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2.
豹蛙核酸酶(onconase,Onc)是从美洲北方豹蛙卵母细胞中提取的一种核糖核酸酶,对许多肿瘤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斑蝥素(cantharidin)是存在于芫青科昆虫斑蝥体内的一种天然防御性毒素,斑蝥酸钠(sodium cantharidate,SCA)是斑蝥素半合成衍生物。鉴于Onc与SCA对非小细胞肺癌都具有杀伤作用,采用MTT法测定Onc与SCA单独与联合作用于两株肺腺癌细胞的IC50值,运用联合作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和等效线分析评价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Onc与SCA联合作用时,CI值均小于0.7,等效线分析图显示,代表Onc与SCA联合作用的点均位于加成线下方,Onc与SCA对肺腺癌SPC-A-1、A549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协同效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凋亡细胞检测结果也支持上述"Onc/SCA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癌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
范艳珠  方光战 《动物学杂志》2016,51(6):1118-1128
声音通讯包含鸣声的产生、传播及对鸣声的感知与行为响应。对大多数无尾两栖类而言,雄性个体间的竞争(即雄雄竞争)、雌性配偶识别与选择几乎完全依赖声音通讯,因此准确及时的声音信息传递与接收对蛙类的生存和繁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总结了蛙类鸣叫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归纳了声音通讯在蛙类性选择中的功能及协同进化,探讨了鸣声感知的神经机制及声音通讯的内分泌机制。最后对蛙类声音通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4.
2010年7和8月,采用样带法于贵州省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在三叉河片区(28°30′43.67″N,106°25′03.72″E,海拔1 087 m)采集到25只形态相似的两栖动物标本,经过鉴定,该标本为无尾目(Anura)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棘胸蛙属(Quasipaa)的合江棘蛙(Q.robertingeri),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贵阳学院生态研究中心标本室。  相似文献   
25.
圆蟾舌蛙鸣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体型较小的蛙类的鸣声特征,2012年7~8月,采用录音机和指向性话筒,在野外录制51只雄性圆蟾舌蛙(Phrynoglossus martensii)鸣声并对应测量了录音个体的体重、体长及头宽等体征数据。雄性圆蟾舌蛙的体重为(1.26±0.55)g,体长为(21.04±2.57)mm,头宽为(6.76±0.75)mm。该种蛙可发出广告鸣声和争斗鸣声。广告鸣声为单音节鸣叫,主频(3 782.25±167.78)Hz,3 100~4 349 Hz;基频(1 519.69±70.60)Hz,1 057~1 765 Hz。广告鸣声主频和基频均与体重、体长、头宽呈显著负相关,而音节间隔与体重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争斗鸣声主频(3 752.64±174.47)Hz,(3 304~4 081)Hz;基频(1 674.88±79.88)Hz,1 367~1 870 Hz。与广告鸣声相比,争斗鸣声的基频显著增高(t=﹣5.374,df=56,P0.001),音节时长和音节间隔显著降低(P0.05),而主频在两种鸣声类型中无显著差异(t=0.436,df=56,P=0.66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作为体型较小的蛙类,体型影响了圆蟾舌蛙的鸣声结构和类型。  相似文献   
26.
明成玥  柯飞  张奇亚 《病毒学报》2019,35(6):926-934
沼泽绿牛蛙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和大鲵蛙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ranavirus,ADRV)同属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成员,是引起水产动物高死亡率的病原。其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与蛙病毒代表株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FV3)25R基因所编码的大小为31kD的早期蛋白P31K(FV3-P31K)同一性超过99%。我们在观察和比较RGV与ADRV感染大鲵胸腺细胞(Giant salamander thymus cell,GSTC)显微病变的基础上,将ADRV-85L和RGV-27R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与pMAL-p5X中,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并诱导表达,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对这两种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基因在载体pET-32a中的表达效率要显著高于pMAL-p5X。随后,取高效诱导表达的pET-32a-RGV-27R产物,经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分离提纯,获得浓度为1.2 mg/mL的融合蛋白His-RGV-27R,用其免疫动物,制备了抗体27R-Ab,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为1∶6.25×10~6。用经正常大肠杆菌菌液和正常GSTC细胞悬液吸附处理后的抗体作为一抗,对被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以重组原核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His-RGV-27R和HisADRV-85L作为阳性对照,以正常GSTC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分别从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中,检出大小同为31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本研究证实两种蛙病毒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不仅都能在两栖动物细胞中表达,且具有相同的抗原特性,这为深入研究这类病毒蛋白对蛙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7.
重盘科Diplodiscidae Cohn, 1904复殖吸虫是两栖动物最为常见的寄生虫,形态多样,目前未见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记述并分析了寄生于滇蛙Dianrana pleuraden肠道的重盘科重盘属Diplodiscus Diesing, 1836黑斑蛙重盘吸虫D.nigromaculat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开展此类吸虫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黑斑蛙重盘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697 bp(GenBank登录号:MW698822),由22个tRNA基因、12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组成;AT含量(60%)高于GC含量(40%),但AT含量为目前已报道同盘总科Paramphistomoidea Fischoeder, 1901中最低;trnG基因和trnE基因的互换成为同盘总科吸虫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结构的重要特征。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支持重盘属隶属于重盘科。本研究中,滇蛙为黑斑蛙重盘吸虫的宿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测量了2012年7月采自云南省剑川县的125只成体滇蛙Nidirana pleuraden(♀64只,♂61只)的11项形态指标,并使用骨龄学方法测定年龄。结果显示:滇蛙两性的体长与其余形态指标呈正相关,雌性头长、头宽、吻长、前臂及手长、前臂宽、前肢全长、后肢全长、胫长和足长的均值都大于雄性,属于偏雌性的两性异形模式。两性异形指数分别为:1龄组0.05、2龄组0.06、3龄组0.07、4龄组0.08,即两性异形指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这反映出随年龄增长,雌性的繁殖投入增加,而雄性的繁殖机会受体型的影响较小,符合生育力选择假说。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了云南景东四川湍蛙的核型: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以及Ag-NORs均位于6pinter,C-带阳性分布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和8qinter,但6pinter12pter和13qter等处间或也显示C-带正染。没有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与采自四川宝兴地区的居群作了比较,并讨论了细胞地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30.
福建两种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观察结果如下:九龙棘蛙,2n=26(22M+4SM),NF=52,5+8模式,Ag-NORs位于6pinter,小棘蛙,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和Ag-NORs在6pinter。二者均未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根据已知棘蛙属内的核型资料,对该属种间和居群间的核型演化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