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数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数目最庞大的微生物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人体中的第二个基因组。诸多研究表明它们影响着机体许多功能,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联系。运动干预能极大地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宿主的健康。通过查阅最近几年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综合征的资料,探索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综合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并综述了运动对肠道菌群干预的效果,为预防及治疗肠道菌群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枝和叶的养分状况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连续12个月对其开展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了枝叶N、P、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器官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器官和月份对大别山五针松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其中器官的影响最大。枝和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不规律,N∶K变异系数最大(枝叶分别为26.75%和28.00%),其余均属弱变异(变异系数<25%)。叶N、P、K平均含量(10.40、1.43及5.15 mg·g-1)显著高于枝(6.56、1.26及4.80 mg·g-1),叶N∶P(7.27)也显著高于枝(5.18),但枝和叶N∶P均远低于14,呈严重N限制。枝和叶N∶P、N∶K及P∶K分别受制于N、K和K(即相关系数最大)。枝和叶N、P和K之间(枝N-K除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和异速生长关系,其中叶N分配速率高于枝而P分配速率低于枝。降水和温度对枝叶化学计量特征有不同影响。降水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尺度效应,短时间尺度降水多影响叶而长时间尺度多影响枝。在各时间尺度下,温度均与叶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枝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大别山五针松枝、叶间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邱东  张静  吴楠  陶冶 《植物研究》2019,39(6):835-845
植物性状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和适应的综合反映。目前对苔藓植物个体水平功能性状的研究较为匮乏。以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的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雌株为例,在其孢子体成熟期测定地上部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系统分析了植株性状变异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协变(整合)格局。结果表明,东亚小金发藓配子体形态性状变异性高于孢子体,且二者生物量变异系数最大。孢子体高度是配子体的2倍,但其生物量仅占地上部分的23%。孢子体和配子体功能性状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形态性状(Y)与生物量(X)之间多为指数<1.0异速生长关系,而孢子体和配子体生物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指数为1.135±0.158)。孢子体生物量分配比例随个体增大而显著减小,体现出显著的负的个体大小依赖。主成分分析表明,东亚小金发藓孢子体和配子体主要个体性状具有不同的协变方向(即两个不同的性状群),其中孢子体生物量是两类性状群的关键结点。综合来看,东亚小金发藓个体性状间具有与维管植物相似的协变关系。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5.
不同干扰方式下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江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微平板法,系统分析4种干扰方式(农业、工业、旅游和保护)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滨江湿地(保护)金河湾湿地(旅游)白鱼泡湿地(旅游)太阳岛湿地(旅游)呼兰河口湿地(农业)阿什河湿地(工业)。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率较高,而对多聚物类、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率较低,其中羧酸类和糖类是影响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敏感碳源。松江湿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占总PLFA的69.72%—80.97%,真菌次之(9. 20%—23. 51%),放线菌最少(6.77%—9.82%); 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滨江湿地最高(2.994),阿什河湿地最低(2.881)。RDA分析表明,受工业、农业干扰的阿什河湿地和呼兰河口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TN、NO_3~--N和NH_4~+-N呈显著正相关(P0.05);受旅游干扰的太阳岛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pH呈显著正相关;而同样受旅游干扰的白鱼泡和金河湾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p H呈显著负相关;受保护的滨江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TC/TN影响。  相似文献   
26.
人工饲养或易地保护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其水体中常含有病原菌且易引起江豚发病, 探讨长江江豚的细菌性疾病诊疗方法十分必要。文章利用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结合血液检测结果, 对安庆西江围网内一头患病江豚进行了病原确诊, 结果发现患病江豚的致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魔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依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综合患病江豚的整体状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系统治疗, 结果预后良好。研究的成功开展为江豚、海豚等鲸类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27.
为阐明安徽省不同林龄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现状, 以及现有自然环境条件下顶极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BIOME4模型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总碳储量为714.5 Tg C, 其中植被碳402.1 Tg C、土壤碳312.4 Tg C。从幼龄林至过熟林的生长过程中, 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密度和植被碳密度都呈现增长趋势。但土壤碳密度从幼龄林至近熟林阶段呈增加趋势, 近熟林以后出现减少趋势。安徽省幼龄林和中龄林占森林总面积的75%, 若幼、中龄林发展到近熟林阶段, 将增加125.4 Tg C。BIOME4模拟显示: 当森林发展到气候顶极森林时, 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将增加245.7 Tg C, 即总固碳潜力包括植被固碳153.7 Tg C, 土壤固碳92.0 Tg C。  相似文献   
28.
当前入侵植物种类和入侵范围均日益扩大,而多种入侵植物共同入侵同一生境的概率也逐渐增加。为探讨这些入侵植物种内和种间的化感作用以及化感作用对其竞争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ca)和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为例,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法,分析了2种植物不同器官(根、茎或花序轴、叶)、不同浓度(CK、0.005、0.01和0.05 g·mL-1)的水浸提液培养对其自身和对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浓度对2种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最大,且浓度、器官及物种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2物种各器官各浓度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总体表现为抑制;中低浓度浸提液对同种植物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浸提液尤其是野胡萝卜叶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综合化感效应指数表明,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地上部分化感效应强于地下,且野胡萝卜对北美车前的种间化感作用最强。由此可见,种内和种间化感作用是入侵植物在相同入侵地相互竞争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9.
安庆西江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区。为了解安庆西江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 进而评价西江长江江豚栖息地的生境情况, 于2017年夏季对西江河岸带10个断面的植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西江河岸带植被中共有维管植物166种, 隶属于50科131属, 其中藻类植物1科1属1种, 蕨类植物1科1属2种, 种子植物48科129属163种, 以蝶形花科、菊科、禾本科为优势科, 科、属的分布类型较为丰富。对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 Shannon-Wiener指数变幅为0.213—0.899, 均值为0.629±0.399; Simpson指数变幅为0.135—0.465, 均值为0.315±0.204, 物种丰富度变化范围在3—14, 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西江河岸带植被分布还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特征, 两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 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较低; 自然区域的植物覆盖面积大, 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则较高。总体而言, 西江河岸带植被物种丰富, 覆盖率高, 既可以改善水质, 又可以为小型定居性鱼类提供良好的产卵场和索饵场, 对于维持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的栖息和繁衍生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