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六种尾孢菌被报道,其中有2个新种:寄生在结香Edgeworthiapapyrifera上的结香生尾孢Cercosporaedgeworthiicola和寄生在印度枣Ziziphusincurva上的枣生尾孢C.ziziphigena。4个为新记录种:昂天莲尾孢Cercosporaabromae,滇芎尾孢C.arracacina,玄参尾孢C.scrophulariae和毛蕊花生尾孢C.verbascicola。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22.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12,31(2):159-164
报道钉孢属Passalora 2个新种,老鹳草钉孢Passalora geranii,天目琼花钉孢P. viburni-sargentii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蛇葡萄钉孢P. ampelopsidis,米甘草生钉孢P. mikaniigena。文中提供了每种的形态描述、绘图、讨论及新种的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23.
郭英兰  蒋毅 《菌物系统》2000,19(3):302-305
5种尾孢菌和2种假尾孢菌,其中有3个新种:杜若尾孢Cercospora polliae-japonicaeY.L.Guo&Y.Jiang,sp.nov.,日本锦带花尾孢C.weigelae-japonicaeY.L.Guo&Y.Jiang,sp.nov.和旋覆花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inulaeY.L.Guo&Y.Jiang,sp.nov.,1个新组合:紫菀假尾孢Pseudoce  相似文献   
24.
中国一新记录种——九州虫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英兰  李春燕 《菌物系统》2000,19(2):296-296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广东热带地区的部分假尾孢菌30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咖啡(CoffeaarabicaL.)上的咖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coffeigenaGuo&Liu.nov)和生在假(PiersarmentosumROxb)上的糙叶胡椒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piperis-muricati(Yen)Yen]。文种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对新记录种进行了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6.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2,11(Z1):109-112
本文报道采自安徽牯牛降的5种丝孢菌.对生于八角枫属(Alangium sp.)上的八角枫尾孢(Cercospora alangii Guo, sp. nov.)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5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博落迥假尾孢(P. macleyae Guo& Liu,sp.nov.),10个新组合和4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绘图。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8.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5,14(Z1):89-102
摘要:本文报道秦岭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56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秦岭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 sp.)上,两个新组合:草霉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vexans (C. Massalongo) Guo,comb. nov.].寄生在蔷薇科(Rosaceae)草霉属(Fragaria sp.)上;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dracunculi (Sarwar) Guo, comb. nov.],寄生在菊科(Compositae)牛尾蒿(Artemisia subdigitataMattf.)上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商陆尾孢(Cercospora pircuniae Speg.),寄生在商陆科(Phytolaccaceae)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上;荚蒾生尾孢(Cercospora viburnicola Ray).寄生在醉鱼草叶荚蒾(Viburnum buddleifolium C. H. Wight)上.新种(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子实体主要生于叶面,子座沿叶斑边缘发生,暗褐色至近黑色,直径40.0-75.0 (-100.0)μm,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青黄褐色,不分枝,不呈曲膝状,无隔膜,6.5-26.0 × 3.9-6.0μm,分生孢子圆柱形,青黄褐色至中度褐色,非常弯曲,基部平截,具紧密排列地4至多个隔膜,在隔膜处缴缩,32.0-120.0 (-150.0) ×4.0-6.5 (-7.6)μm.新种与寄生在臭椿属(Ailanthus spp.)植物上的臭椿尾孢(Cercospora ailanthi P. Henn.)和臭椿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ilanthicola(Patwardhan) Dcighton]不同:臭椿尾孢无子座.分生孢子梗不成簇,分枝,长(50.0-200.0μm),分生孢子倒棍棒一圆柱形,色泽浅(浅青黄褐色),隔膜少(5-7隔),不缢缩,短(15.0-60.0μm);臭椿生假尾孢子实体叶背生,分生孢子梗窄((3.0-4.Sp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隔膜少((5-8隔),不绣缩,短而窄(20.0-63.0 ×3.0-5.0μm).  相似文献   
29.
五十年代以来,小麦白秆病先后发生于我国的四川、青海和西藏的高寒地区。由于是一种摧毁性病害,很快受到有关方面的研究,测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并推广,从而限制了该病的扩展和危害。但在病原菌方面,过去国内一些研究者虽先后几经研究,不仅未能获得统一的学名且有错误的鉴定。因此,有必要再研究,以便正确地识别此菌的分类位置。作者据川、青、藏高原收集到的该菌标本及培养物切片和染色进行镜检,观察到小麦白秆病菌的产孢结构是瓶梗型的,确实应隶属于壳月孢属(Selenophoma)内,并以此菌的形态特征也不同于壳月孢属内的其它种,因而认为是一新种——小麦壳月孢(Selenophoma tritici sp.nov.),文中对新种作了形态特征的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此外,还阐明了现代半知菌类分类中产孢细胞的特征的重要性。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30.
郭英兰  刘锡进 《菌物学报》1991,10(Z1):99-118
本文报导中国假尾孢属的30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透骨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hrymae),槐假尾孢(P. sophorae), 6个新组合:无花果假尾孢(P. fici),爵床假尾孢(P. justiciae),木犀生假尾孢(P. osmanthicola),海桐花假尾孢(P. pittospori),色柱假尾孢(P. polygonorum),花椒假尾孢(P. xanthoxyli)和5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和新组合进行了描述并绘图,其他种作了简要描述或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