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下游,原水水质微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通过在水源地开展微生物水质修复技术研究,探索原水水质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从培养基组成、通气量、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四个方面研究并提出了L-丙氨酸生产菌种PseudomonasIAM1152-A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比较CT和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患者96例,上述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术前CT和MRI检查结果,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诊断、侵犯宫颈旁组织、侵犯子宫体、侵犯阴道、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宫颈癌Ⅰb期、Ⅱa期和Ⅱb期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Ⅲa期和Ⅲb期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Ⅳ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提示侵犯宫颈旁组织、侵犯子宫体与侵犯阴道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前应积极采取MRI检查方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利于对患者术后治疗的开展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4.
学生放弃学业的原因多种多样。许多学生在做出自己人生最重要决定的时候,往往不能对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多凭借一时冲动,缺少认真仔细的思考。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作用不仅在于保证手续办理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还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教化职能,通过有效地沟通,让学生建立起对管理者的信任,找出其退学的真正原因,在学生做出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帮助他们理清对前途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比较在持续性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房颤模型山羊左心房与肺静脉外膜碎裂电位(CFAEs)的变化,以期探讨肺静脉外膜碎裂电位(CFAEs)在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只雌性山羊,使用左心房快速刺激,发送输出电压为6 V、周长为20 ms的脉冲1 s,间隔2 s后重复发放,以此方法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房颤持续>24 h),平均刺激时间为(9.5±2.3)d。在整个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记录并比较刺激前后左心房及肺静脉外膜CFAEs的动态变化。结果: 随着刺激时间延长,心房不应期(AERP)逐渐缩短,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左心房及肺静脉外膜的CFAEs逐渐增多,肺静脉外膜CFAEs的比例始终多于左心房。当房颤持续24 h,肺静脉外膜CFAEs几乎持续存在(房颤初发与房颤持续24 h相比,2.7%±3.6% vs 92.6%±6.4%,P<0.05),肺静脉外膜CFAEs比例明显高于左心房(P<0.05)。结论: 心外膜CFAEs具有位置特异性,与电重构相关联。房颤发生发展中心外膜CFAEs逐渐增多,可能在房颤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小檗碱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2组,全部皮下移植结肠癌细胞(CT26细胞系),次日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小檗碱,100mmol/L,200μl/d,14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肿瘤细胞接种7d后连续动态测定肿瘤体积,接种15d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及CD68的表达。结果小鼠皮下移植CT26后,小檗碱治疗组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缓慢。与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及瘤重均显著减少(P<0.05);皮下移植15d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CD206及CD68阳性细胞;肿瘤组织中CD206及CD68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 or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7.
不同甘蔗品种叶片气孔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甘蔗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之一,为了解不同甘蔗品种在干旱胁迫时的气孔响应,该研究以F172、GT21、YT93/159和 YL6四个抗旱性有显著差异的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在伸长期进行四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不浇水)处理:土壤持水量在①65%~70%为轻度干旱;②45%~50%为中度干旱;③25%~30%为重度干旱;④以土壤含水量为75%为对照(CK).检测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甘蔗的叶片相对持水量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甘蔗叶片下表皮气孔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四个甘蔗品种叶片气孔导度急剧下降,重度干旱时耐旱性强的 F172和 GT21的气孔导度低于耐旱性弱的 YT93/159和 YL6的;复水后3 d,F172和 GT21的气孔导度上升至82.07和88.85 mmol·m-2·s-1,而 YT93/159和 YL6的仅有18.88和33.08 mmol·m-2·s-1.干旱还导致气孔下陷、闭合,气孔器的长、宽明显减小,且品种间气孔器长度变化差异显著;干旱胁迫下气孔密度增大,尤以耐旱性最强的 F172在重度干旱时达到显著差异.重度干旱时 F172与GT21的气孔闭合百分比是 YT93/159和 YL6近3~4倍.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但 F172和GT21在重度干旱时仍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含水量,其它两个品种相对较低,尤以 YT93/159的最低.在复水后叶片含水量都有所恢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抗旱能力与叶片气孔特性和含水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前期基础实验发现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血管密度以及后肢血流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本研究着重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益气活血方对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GE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浓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G)、下肢缺血模型组(IG)、益气活血方缺血组(HG)、经穴注射BMSCs缺血组(BG),经穴注射BMSCs+益气活血方缺血组(BHG),每组5只,在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后,于7天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质量浓度。结果:1与CG比较,IG、HG、BG、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2与IG比较,HG、BG、BHG组大鼠血清中VEGF,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BG、BHG大鼠血清中SDF-1浓度显著升高(P〈0.01);3与HG比较,BG、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4与BG比较,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穴注射BMSCs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可大幅提升下肢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质量浓度,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与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发的小鼠NASH模型进行血清学及病理学比较,并初步探讨两种模型的发病过程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8周,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喂养C57BL/6小鼠2周,以制备NASH模型。取材后,血清用比色法对TG、CHO、FPG的含量进行检测,用放免法对FIN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HOMA-IR指数进行计算;肝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及冰冻切片进行HE及油红O染色,并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对各组肝组织进行NASH分级评估。结果: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TG、CHO、FPG、FINS的含量显著升高,经计算HOMA-IR指数显著升高;MCD小鼠血清中TG、CHO的含量显著下降,FPG、FINS的含量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经计算HOMA-IR指数未发生显著性改变。HE染色、油红O染色及NAFLD活动度积分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大鼠及MCD小鼠的肝组织均已发展到NASH阶段。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稳定的模拟人类NASH疾病的血清学及病理学变化,其中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SH模型可模拟人类的发病过程及机制,能够复制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人类全身代谢紊乱表现,在NASH研究领域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0.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研究新见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科(Orchidaceae)在地球生命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全部兰科植物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研究兰科菌根真菌对于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菌根真菌相关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兰科菌根真菌的主要类群、特异性及其与兰科植物稀有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兰科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进化关系进行了总结。兰科菌根真菌的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经典研究方法、早期分子生物学方法、rDNA片段高通量测序法、宏基因组学方法。兰科菌根真菌类群主要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根据兰科菌根真菌特异性与否,首次明确了兰科菌根真菌定植关系可分为三大类:特异性定植、广泛性定植和特异-广泛兼性定植。根据营养关系特点,首次将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之间的营养关系划分为三大类:兰花单向利好型、典型共生型、分工合作型。兰科菌根真菌特异性与兰科植物稀有性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两面性,而兰科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阐明。此外,该文还对兰科菌根真菌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