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5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63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RAPD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鲁亮  归鸿 《昆虫学报》1995,38(1):117-122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DNA分子水平上 的大分子多态检测手段。由于它具有简捷、灵敏、对材料要求不高,取材少、成本低等优点, 备受人们青睐,在遗传学、分子进化、生物分类等领域被广泛地运用。在昆虫分类的过程中, 由于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生态差异很大,许多在其它领域被广泛运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能在昆虫分类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在昆虫分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又需要用涉及遗传本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就RAPD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解决昆虫分类中的问题时的优势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2.
松科的核型和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通常主要依据长、短枝及叶等的形态特征分成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和松亚科。该科各属的核型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1)松型(24(22)m+0(2)sm);(2)冷杉型((22~14)m十(2~l0)sm(st));(3)落叶松型(12m+12sm(st));(4)花旗松型(10m+12sm+4t);(5)金钱松型(4sm+40t(4SC))。本文根据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各属从原始到进化的顺序可能是:松属(松型核型)-银杉属、云杉属、铁杉属、(雪松属)、油杉属、冷杉属(冷杉型核型)→黄杉属、落叶松属(花旗松型核型和落叶松型核型)→金钱松属(金钱松型核型)。这个顺序和亲缘关系在以核型的平均臂比为纵坐标、染色体长度比为横坐标的坐标图上得到清楚反映(不包括金钱松属)。核型为K(2n)=44=4sm+40t(4SC)的单型属金钱松属不仅在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上与其他各属差异明显,而且具有独特的习性和-系列形态学和解剖学的特征,如落叶乔木(仅同落叶松属),短枝之叶簇状密生而辐射平展呈圆盘状,叶枕在落叶后密集成环节状,雄球花多数簇生短枝顶端,种鳞卵状披针形,成熟时与基部贴生的苞鳞连同崩解的球果中轴一起脱落,叶中3个树脂道及其分布,维管束帽缺如以及传输组织铁杉型(仅同铁杉属)等。因此,本文将金钱松属提升为一个新亚科Pseudolaricoideae L.C.Li,并把原来的3个亚科降为相应的族而隶于松亚科。松科里唯一具K(2n)=24=12m+12sm(st)核型的黄杉属和落叶松属组成落叶松族,而雪松属按其核型与冷杉族更相近而置于该族。本文根据核型资料建立的松科新系统也得到形态、解剖、植化、免疫、生化、胚胎及占植物等学科有关资料的支持。本文还讨论了前人的松科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123.
Wnt基因族的进化马德如(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关键词Wnt基因,分子进化一八十年代以来大量证据表明,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在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中有重要作用。其中突出的例证是1982年由Nusse和Varmus...  相似文献   
124.
低高径比喷射环流生化反应器流体力学和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径比s≤2.5喷射环流生化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出反应器的最佳结构,关联出氧的体积传递系数(kLa)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谷氨酸发酵试验,摸索出用该设备进行各氨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使5批一次性投糖发酵的糖酸转化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25.
126.
刘炳仑 《化石》1995,(1):9-11
棕榈科花粉萌发孔的演化趋向与其化石花粉刘炳仑棕榈科(Palmae)属单子叶植物,共约217属,25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22属,72种,主产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温带地区很少见。因而,一般都把它视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指示植物。在棕...  相似文献   
127.
植物生活史对策的进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班勇 《生态学杂志》1995,14(3):33-39
植物生活史对策的进化班勇(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EvolutionofLifeHistoryStrategyinPlants¥BanYong(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  相似文献   
128.
使用Ca ̄(2+)敏感的荧光指示剂Fura-2/AM,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测定细胞内Ca ̄(2+)的瞬间变化。结果为,在一个心搏周期中,经过大约180ms的时间,[Ca ̄(2+)]_i瞬间变化达到最大值,然后恢复到基线水平(最小值),经历了260ms。测得平均[Ca ̄(2+)]_i瞬间变化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分别为346±38nmol/L和102±18nmol/L。血管紧张素Ⅱ100nmol/L引起[Ca ̄(2+)]_i瞬间变化最大值明显增加,但对[Ca ̄(2+)]_i瞬间变化的基线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ryanodine3μmol/L使[Ca ̄(2+)]_i瞬间变化的幅度明显降低。KCl50mmol/L使[Ca ̄(2+)]_i瞬间变化完全停止,并明显增加[ca ̄(2+)]_i的基线水平。结果提示,本实验模型可用来观察[Ca ̄(2+)]_i的瞬间变化。  相似文献   
129.
温度对赤眼蜂的发育和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眼蜂的生长发育温度大致为10—35℃,可区分为全期正常发育温度(16—33℃);部分虫期发育温度(10—11℃);全期发育阀限温度(12—15°及34—35.5℃)。全期正常发育温度尚可划出发育适温区(20—30℃)及最适温区(24—26℃)。在适温及最适温区,赤眼蜂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稳步上升。拟澳洲赤眼蜂温度每增长5℃,发育速率增长21—23%。在最适温区或适温区下繁殖,生长发育最好,羽化率最高。在适温区以外,赤眼蜂的生长发育较大幅度地向不利方向变化,发育时间延长,发育速率减慢。赤眼蜂个体发育所需的时间十分悬殊,影响因素有接蜂时间、寄生量、卵粒大小及质量以及气候环境等。拟澳洲赤眼蜂的发育始点为10.6℃,有效积温为157日度;舟蛾赤眼蜂为9.6℃及176日度。 赤眼蜂群体羽化的时间,在自然环境下以日间为多,并受光线的影响常在晨间形成羽化高蜂。在适温下群体羽化的时间-数量关系呈主蜂前移的波形曲线。群体羽化过程一般常有三个明显的周期,形成三个羽化高峰;同一群体,每一周期的羽化高峰,在时间上常有同步现象。有97%以上的个体在三个羽化周期内完成羽化。第一周期内羽化的个体是群体中生活力最强的个体。  相似文献   
130.
家白蚁的生物学和群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生物学和初建群体的经过,显示有如下特性:(1)在广州室温条件下,成虫配对后5至10天开始产卵,产卵盛期集中在6天至7天。当年产卵期有5个月,每头雌虫平均产卵约为46粒。雌里产卵后,如果不断将卵取走,产卵量显著提高。这时,每头雌虫平均可产卵约96粒。(2)家白蚁卵要经过成虫或工蚁用口舐触和搬动卵粒才能孵化。孵化期在室温下为31至35天,32至33天为孵化高峰期。卵的孵化期随温度而变化。(3)初步测定幼蚁共有6个龄期。1—2龄幼蚁不活跃,要靠成虫或工蚁喂养,3龄后幼蚁非常活跃并能自己取食。4龄期间出现工蚁和兵蚁的分化,拟工蚁可以产生短翅补充型。(4)蚁巢成片叶状,由成虫唾液与食物及沙土等基质组成。配对后80天腔室内开始出现巢架。(5)家白蚁生活史漫长,需8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