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从一株产乳糖酶的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中克隆到了乳糖酶基因组DNA及cDNA序列(EMBL ACCESSION No. AJ431643),序列分析表明,乳糖酶基因组DNA序列长3458bp,其中含有8个内含子,cDNA编码区长3015bp,共编码1005个氨基酸,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序列中共含有1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将此基因与不同来源的乳糖酶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基因与绝大多数乳糖酶基因同源性较低。虽与米曲霉ATCC 20423的乳糖酶序列同源性较高,但其在酶学性质上更优于后者,亮白曲霉的乳糖酶基因可能是一个具有更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的新基因。   相似文献   
122.
来源于Aspergillus candidus的乳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一株产乳糖酶的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中克隆到了乳糖酶基因组DNA及cDNA序列(EMBL AC-CESSION No.AJ431643),序列分析表明,乳糖酶基因组DNA序列长3458bp,其中含有8个内含子,cDNA编码区长3015bp,共编码1005个氨基酸,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序列中共含有1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将此基因在不同来源的乳糖酶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基因与绝大多数乳糖酶基因同源性较低。虽与米曲霉ATCC20423的乳糖酶序列同源性较高,但其在酶学性质上更优于后者,亮白曲霉的乳糖酶基因可能是一个具有更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23.
目的通过建立MSG-肝再生-大鼠模型,检测MSG-肝再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N)TGF-β1 mRNA的表达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方法用肝大部分切除MSG-大鼠的方法建立MSG-肝再生-大鼠模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SG-肝再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N)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MSG-肝再生-大鼠ARN TGF-β1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切除11天达20.9±1.6,与生理盐水组(11.1±1.2)和MSG-大鼠假手术组(15.2±1.1)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SG-肝再生-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与其ARN TGF-β1 mRNA表达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4.
将克隆的亮白曲霉 (Aspergilluscandidus)乳糖酶基因lacb′插入到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高效表达载体pPIC9中 ,与分泌信号肽序列α_因子融合 ,通过同源重组将lacb′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通过SDS_PAGE检测和表达产物的酶活性筛选 ,得到重组转化子 ,证明乳糖酶获得有效分泌和高效表达。表达的乳糖酶为糖蛋白 ,表观分子量为 130kD ,脱糖基后的蛋白分子量下降为 110kD。经过 5L小罐高密度发酵 ,重组酵母中酶蛋白表达量为 6mg mL发酵液 ,每毫升发酵液中乳糖酶的活力为 36 0 0U ,高于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水平。进一步研究了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 ,该酶最适pH为 5 . 2 ,最适反应温度 6 0℃ ,比活性为 70 6 . 5± 2 . 6U mg ,Km为 1 7mmol L ,Vmax为 3. 3μmol min。与米曲霉ATCC 2 0 4 2 3的乳糖酶相比 ,该乳糖酶具热稳定性强、比活性高、pH范围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BCL-2、Ki-67、Cyclin D1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BCL病例中BCL-2、Ki-67、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DLBCL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BCL2、Ki-67、Cyclin D1蛋白在DLBCL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3%、58.3%、37.9%,它们的表达之间没有相关性;BCL-2、Ki-67、Cyclin D1蛋白在DL3(2I。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DLBCL的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有关,即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疗效差组上述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较高;BCL-2、Cyclin D1蛋白在有全身症状的DLBCL患者组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全身症状组;而Ki-67表达在DLBCL患者中与出现全身症状有无无关。结论BCL-2、Ki-67、Cyclin D1在DLBCL中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BCL-2、Ki-67、Cyclin D1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DLBCL患者的不良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6.
植物中,UDP-L-鼠李糖是细胞壁骨架的主要成分,由鼠李糖合成酶催化底物UDP-α<,-D->葡萄糖合成.本实验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分离了鼠李糖合成酶基因AtRHM1 1058bp的启动子序列并对启动子5'端进行了不同长度的缺失.将全长启动子及不同缺失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进行融合后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了一系列转基因植株.启动子缺失分析结果表明,AtRHM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受葡萄糖的诱导,参与葡萄糖应答反应的顺式调控元件位于启动子的-931 bp~-752bp区域.  相似文献   
127.
人腔前卵泡分离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吹打、胶原酶消化、镜下显微解剖及胶原酶消化加镜下显微解剖4种卵泡提取方式并相互对比.将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在含FSH0.5IU/mL、1.0IU/mL和2.0IU/mL的培养液中培养,检测其E2分泌量.与机械吹打、胶原酶消化相比,胶原酶消化加镜下显微解剖法不仅提取卵泡多(P<0.01),而且可以得到原始、初级、次级各级卵泡.但操作时间较长(P<0.01).得到的腔前卵泡在FSH为0.5IU/mL、1.0IU/mL和2.01IU/mL的培养液中培养,所分泌的E2分别为10.86pg±4.11pg、31.55pg±9.34pg和43.82pg±18.76pg,较之对照组的4.99pg±2.09pg有显著性差异(P<0.01),E2的分泌量与FSH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关系.FSH有促进腔前卵泡分泌E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雌激素受体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一直认为ER只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激活因子,近年来许多实验证明,在无配体的情况下,ER也可与其他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发生作用,膛者建议称ER的这种激活为ER的配体非依赖性激活,包括ER的磷酸化、ER与生长因子、与共调节因子、与孕激素受体以及癌基因蛋白等通路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不仅参与调节靶细胞的增生、分化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且与人类雌激素相关肿瘤的发病以及该类肿瘤对雌激素拮抗剂等药物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29.
探讨 CD44 、nm2 3- H1 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 5 7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粘膜、正常粘膜组织中 CD44 v6 、 CD44 S、 nm 2 3- H1 的表达 ,并分别比较其与大肠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 CD44 v6 的阳性率 (70 .18% )显著高于癌旁粘膜 (阳性率为 12 .0 2 % )及正常粘膜 (阳性率为 0 ) (P<0 .0 5 ) ;大肠癌组织 CD44 S和 nm2 3- H1 的阳性率 (分别为 42 .11%和 5 4.39% )显著低于癌旁粘膜 (分别为 89.47%和 91.2 3% )及正常粘膜(分别为 10 0 %和 94.74% ) (P<0 .0 5 )。CD44 v6 、nm2 3- H1 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0 .0 5 ) ,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CD44 v6 与 nm2 3- H1 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rs=- 0 .117,P>0 .0 5 )。结果表明 CD44 、nm2 3-H1 可作为大肠癌侵袭与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0.
Aspergillus fumigatus来源植酸酶的Q23L和Q23LG272E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pergillus fumigatus来源的植酸酶具有热稳定性好、pH作用范围广的优点,但其比活性很低。设计的植酸酶Q23L突变能在pH4.5~7.0范围内大幅提高比活性,但pH稳定性却显著下降,为了进一步改良Q23L的pH稳定性,在Q23L分子上加入了G272E突变。将原酶、突变酶Q23L和突变酶Q23LG272E分别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表达酶经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突变酶Q23L的比活性比原酶显著提高,在pH5.5比活性由51u/mg提高到109u/mg,但其pH稳定性,尤其是在pH3.0~4.0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却显著降低,低于80%。突变酶Q23LG272E在pH3.0~4.5和pH6.5~7.0时的稳定性比Q23L有所提高,恢复到原酶的水平,而比活性基本维持在Q23L的水平。通过一级序列和三维结构比较,分析了可能影响Q23LG272E酶学性质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植酸酶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