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14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1.
以提高金针菇单瓶产量为目的,以常规生产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优化法、验证试验分析培养基装瓶量、灭菌前pH、接种量、搔菌深度、搔菌补水量对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单瓶平均产量分别在装瓶量1 000 g、灭菌前pH值 6.80、接种量35 mL、搔菌深度10 mm、搔菌补水量10 mL时达到最大值;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装瓶量、灭菌前pH和搔菌补水量是影响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关键因素;响应面优化法预测的最优化条件为培养基装瓶量1 004.05 g、灭菌前pH值6.83、搔菌补水量11.41 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73.81 g;结合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预测,将验证试验设置为培养基装瓶量(1 000±5) g、灭菌前pH值(6.80±0.10)、搔菌补水量(11±1) mL、搔菌深度(10±2) mm、接种量(35±5) 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66.36 g,比对照组提高11.63 g,与预测值接近,相对误差为1.57%,试验设计符合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12.
定量分析世界范围内稻鱼共作对水稻的产量效应, 为稻鱼共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搜集了公开发表的102组稻鱼共作与水稻单作处理的水稻产量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运用Meta分析方法, 明确了稻鱼共作对水稻产量的综合效应, 进而量化分析了时间区域、田间条件、水稻品种、肥药管理、鱼苗投放和投喂管理等对稻鱼共作产量效应的影响。与水稻单作相比, 稻鱼共作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 平均增产率约为17.2%(95%CI: 9.4%—25.6%), 分析结果可靠。不同区域气候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 国外和热带气候区域较高。2011年以后年份、田沟布局为一侧、水稻品种为粳稻的试验田中, 稻鱼共作的水稻增产率相对较高; 不同测产方式的产量效应差异不显著。不同肥药管理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 施肥3次、单一追肥、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施药的产量效应较高; 在保障增产效应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肥料农药的施用量, 采用有机肥和不施农药方式以获取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投苗时间、养殖模式、投苗密度、投喂与否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 在水稻移栽后21—25d投苗单养, 规格、密度及生物量控制在40 g/尾、1 尾/m2和30 g/m2以内, 不投喂饲料更能发挥稻鱼共作的增产效应。稻鱼共作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是有效利用稻田资源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3.
半胱胺盐酸盐对高温条件下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夏季高温、环境温湿指数(THI)高于76条件下半胱胺盐酸盐(Lactonin)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方法:96头黑白花奶牛,分为Lactonin(3000 U/d)处理(LT,n=49,泌乳中期曾接受Lactonin)和对照组(n=47),再根据高温期以前的产奶量(M)将LT组和对照组分别组分成4个产量组(G,n=12;第4组LT,n=13;对照组,n=11):G1(M<24 kg/d),G2(24<M<28 kg/d),G3(28<M<32 kg/d),G4(M>32kg/d).结果:与对照相比,第一产量组LT奶牛的体温降低(P<0.05);常乳、标准乳及饲料转化效率提高(P<0.05)、乳脂率增加(P<0.05),乳蛋白量倾向增加;体细胞数趋于降低.所有参试LT奶牛平均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乳蛋白量倾向增加;常乳和标准乳产量趋于提高;血清中胰岛素浓度显著提高(P<0.01),T3、T4浓度有降低趋势.结论:Lactonin有利于高温季节奶牛正常代谢的维持,改善奶产量和乳品质,提高饲料利用效率.Lactonin对奶牛的积极影响是经过胰岛素、T3、T4等内分泌激素和生长轴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以合肥地区水稻为例,探讨了作物最高理论产量的计算方法,即首先根据“FAO”农业生态带理论,计算出作物光温生产力指数,再根据当地的气候(主要是水分状况)对作物的光温生产力指数进行订正,从而求出作物的最高理论产量。  相似文献   
115.
1996-1998年田间条件下于大麦拔节期追施不同量氮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追施150kg尿素的处理产量最高,后期旗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及单茎绿叶面积也均高于其它处理,但POD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6.
桐粮间作林带的配置方式与农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刚  杨修 《生态学报》1998,18(2):167-170
以桐粮间作为例,研究了林带的不同配置结构、林带冠覆盖率及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带距(Xd)、小麦相对产量(Y)及间作年(A)之间的关系为:Y=90.3290-1.9982A+1.1924Xd-0.3349A^2+0.2910AXd-0.0032AXd^2;林带冠覆盖率(Xc)与小麦相对产量(Y)之间的关系为:Y=-0.046Xc^2+1.1539Xc+98.173(Xc≤28%),Y=e  相似文献   
117.
施肥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及其地理分异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采用中长期田间试验对8种模拟施肥模型在温带的海伦试验站、暖温带的沈阳试验站和亚热带的桃源试验站进行了6~10年试验,以比较、评价施肥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结果发现,施肥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贡献随施肥制度和气候的热量因素所影响;在最佳施肥条件下,施肥在产量中的贡献率分别为海伦(温带)30%、沈阳(暖温带)38%、桃源(亚热带)44%.按这一实验结果可以一般地估计:当其他技术条件不变时,施肥在产量形成中的贡献率最高可达30~45%,随所在地区气候的热量条件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应用数量化理论和多元回归分析理论,解决了小样本多变量自由度小及各地域数据不能通用的问题,建立了河北、北京等八个试验地域的掖单13号夏玉米产量的通用模型,并由此建立各地域的产量模型,研究地域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后又以河北试验区为例进行了施肥方案的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9.
美国蓝浆果的引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1988年由美国引入12个兔眼蓝浆果(VaciniumasheiReade)品种,在江苏南京和溧水两地试种。10年来生长结果正常,产量和品质与原产地无显著差异,引种获得成功,证明兔眼蓝浆果能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单株产量平均7.51kg,品种间差异显著,最高9.86kg,最低134kg。单位投影面积产量3.10kg/m2,最高4.06kg/m2,最低1.13kg/m2。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原产区产量记录。据此预测,栽植距离适宜时,在本地区亩产量可达1500~2000kg以上。大多数品种果实糖酸比很高,鲜食风味好,氨基酸含量中等,矿质元素Zn和Se含量高。兔眼蓝浆果可在江苏南部丘陵地区发展;此外,还应将试验扩大到南方红黄壤地区;并对本国野生资源开展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0.
氨基酸微素络合物对水稻的生物效应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配制氨基酸金属络合肥,使用其主组分进行初步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微素络合物能明显提高水稻根系活力,缩短从秧田到大田的适应期,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库源关系,增加干粒重和谷秆比,从而有效提高产量。以(FeCuZn)AA2增产效果最好,达21.29%,蘸根及喷施是有效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