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建立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调控的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GABAA受体γ2亚基(GABRG2)基因条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海马区和新皮质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功能作用提供动物模型.将引进的GABRG2 fl/wt转基因小鼠与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表达Cre +/+重组酶工具鼠分别进行繁配和鉴定,然后再将2种小鼠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其子代基因型为GABRG2 fl/wtCre +的小鼠为构建的海马区和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利用PCR技术鉴定小鼠基因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ABRG2基因在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PCR结果显示子代小鼠基因型符合GABRG2 fl/wtCre +;海马与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GABRG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热造模过程中,实验组小鼠癫痫发作更明显.利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海马与新皮质GABRG2基因敲除小鼠,可为进一步研究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林  王峰  周立江  黄茹  齐代华  魏刚 《生态学报》2012,32(19):6110-6119
在红壤丘陵区选取8种典型森林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分布特征、根长分维数,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根长密度最小,杉木低效林和湿地松林较大,表层土壤根长密度与灌草覆盖度显著相关(r=0.793,P<0.05)。各种森林类型的根长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递减规律,但随深度的增加,不同森林类型的差异逐步缩小,且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在相同的土层中,根长密度随径级的变化并不一致,马尾松低效林0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恐惧条件反射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190~200 g)随机分成两组(n=13):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组大鼠,用恐惧条件反射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恐惧反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脑电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恐惧记忆阶段不动时间百分比减小(56.64%±13.78%vs69.72%±18.10%,P<0.05),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第二个正向波(P2)潜伏期也明显缩短(70.54±10.13 msvs78.46±7.80 ms,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恐惧条件反射的不动时间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r=0.507,P<0.05)。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制大鼠恐惧反应,并缩短体表感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恐惧反应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提示大鼠恐惧反应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共同的神经递质机制。  相似文献   
104.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急性传染病,对于流行于不同地区的汉坦病毒(hanatavirus)进行分离和系统地鉴定,可以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对流行株血清型及基因型的确定,是研制疫苗和确定防治重点及对策的重要前提,也为研究我国汉坦病毒的遗传和进化特征奠定了基础。研究对6株流行于东北三省的汉坦病毒进行了全面鉴定,其中H8205、H8207株为人源性汉坦病毒,其余均为鼠源性汉坦病毒。研究表明,6株病毒具有病毒型别明确,抗原性较为广谱,免疫原性好,在Vero细胞上适应能力强及病毒滴度高,以及来源及传代历史清楚等特点,适合作为双价HFRS纯化灭活疫苗候选毒株,并且可建立起完善和合格的生产用毒种库,为我国生产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蠲痹汤联合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KOA患者75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8),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TLR4、TNF-α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JOA)、关节炎生活质量量表(AIMS2-SF)评分升高(P0.05),且JOA、AIMS2-S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TLR4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蠲痹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KOA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血清TLR4、TNF-α水平,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6.
唐人吉师老诗说:"放尔千山万水身,野泉晴树好为邻。"人类成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只亟待放生的动物,而旅行,提供了短暂的放生。在我们灵魂深处,依稀存有千万年前的记忆——对深山大泽和朝烟夕岚的记忆,对林壑野芳和孤鸿  相似文献   
107.
构建通用型转铁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利用PCR方法扩增编码人转铁蛋白N端半分子的基因片段,通过酶切、连接、转化等分子克隆方法构建通用型转铁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CR扩增了一个长约1.1 kb的包含ScaI酶切位点的基因片段,插入pPICZα的PmlI和XbaI酶切位点,转化后进行菌液PCR鉴定,成功获得重组子pPICZα-TfN,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PICZα-TfN能被ScaI酶切。本研究成功构建通用型转铁蛋白融合表达载体,构建的载体可以用于转铁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8.
从鸡的肠道内分离鉴定多重耐药志贺氏菌(Shigelle),纯化获得可侵袭、裂解该志贺氏菌的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养殖场病鸡肠道中分离的志贺氏病原菌为宿主,筛选鉴定噬菌体,聚乙二醇沉淀浓缩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耐受性和热稳定性,测定噬菌体对多重耐药致病性志贺氏菌的裂解效果。通过上述方法,共筛选到26株志贺氏菌分离株,分别命名为BS1~BS26。以志贺氏菌BS26为宿主菌分离得到一株裂解性噬菌体并命名为噬菌体PSF26,鉴定为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噬菌体对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和宋内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分离株均有裂解作用。噬菌体PSF26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周期为90 min,包括75 min的潜伏期和15 min的爆发期,裂解量为(58±17) pfu/cell。噬菌体PSF26在pH 5~8,温度0~40 ℃条件下能保持较高活性,对宿主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1.33±1.53) mm。结果表明,噬菌体PSF26爆发期短,裂解量高,有较好的酸碱、温度耐受性,对多重耐药性福氏和宋内志贺氏菌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利用噬菌体防控饲养动物中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和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水貂远端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水貂远端肠内容物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从10只健康水貂远端肠道内容物样品中得到146 287高质量序列代表17个菌门、167个细菌属。水貂肠道细菌以厚壁菌门(59.99%)、拟杆菌门(16.2%)、梭杆菌门(11.5%)、放线菌门(5.9%)和变形菌门(5.3%)为主,其中厚壁菌门最为丰富。厚壁菌门中的梭菌目是最丰富的目,而梭菌目中的链球菌占有50%以上的OTUs,是最大的细菌属。【结论】水貂肠道内存在复杂的微生物区系,这对进一步研究水貂对营养物质吸收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为探明内蒙古西部旱区机采棉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设置3种灌溉定额(216、288、360 mm,分别记为W1、W2、W3)和3种施氮水平(127.5、195、262.5 kg·hm-2,分别记为N1、N2、N3)的完全组合处理,进行了大田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结果表明: 水分是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的决定因素,增加灌水量可以促进棉花株高增加,提高棉花各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但降低生殖器官与地上部干物质比例.W3处理单株成铃数较W1和W2分别提高25.4%和17.5%,单铃质量分别降低5.8%和4.6%,籽棉产量分别增加18.1%和11.9%;单株成铃数提高是籽棉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水氮调控对籽棉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W1与W2灌水量下N1处理籽棉产量最高;W3灌水量下N2处理较N1、N3籽棉产量分别增加8.5%和31.9%.水氮调控对纤维品质整体无显著影响.W1N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37 kg·m-3,与W3N2处理差异不显著;W3N1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为51.35 k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增产效应显著,施氮则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对籽棉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其中,灌水360 mm、施氮195 kg·hm-2处理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籽棉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达1.30 kg·m-3和36.41 kg·kg-1,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是内蒙西部旱区较理想的机采棉水氮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