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电刺激鹌鹑中脑对鸣叫及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现有文献所知,电刺激鸟类中脑可引起鸣叫及植物性反应,并伴有呼吸状态的改变(蓝书成,1958,1962;Wild et al.,1987)。为探讨中脑对鸣叫及呼吸的调节功能,我们对鹌鹑中脑给予电刺激,试图确定鸣叫与呼吸调节中枢的定位关系以及二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金色蝗属一新种,满洲里金色蝗。新种与秦岭金色蝗和浅金色蝗相近。  相似文献   
103.
泡头菌属(新拟Physalacria)足担子菌中一个具有微小子实体的分类群。它的分类地位曾长期存在争论。目前Singer系统将其置于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该属在我国为首次发现。本文研究了产自吉林省的该属一个种,其柄囊体系由于行菌丝中部细胞的侧壁突起发生。在前人的研究中尚未报道过,联系它的一些其它特征,定为一新种:侧壁泡头菌(P.lateriparies X.He et F.Z.Xue)。  相似文献   
104.
南蝠回声定位叫声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蝙蝠科是翼手目中种类最繁多、分布最广泛、进化最成功的科之一 ,全球共有 42属 35 5种(Nowak ,1991)。该类群的大多数物种都以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进行捕食 ,其回声定位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捕食策略的多样性 ,一直都是动物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南蝠 (Iaio)属蝙蝠科南蝠属 ,为单型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 (罗蓉等 ,1993)。它是蝙蝠科中体形最大者 ,以前对其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而对其回声定位的研究则未见报道。南蝠捕食时的叫声与飞行及悬挂状态下的叫声的基本特征一致 (声谱图及谐波等 ) ,仅在叫声次数上有一定差异。因此本文将录制南…  相似文献   
105.
吉林省异爪蝗属蝗虫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长岭县的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一新种,即长岭异爪蝗E.changlingensis sp.nov.,并与其近似种做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6.
同一山洞中五种蝙蝠的回声定位比较及生态位的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同一山洞中5种蝙蝠的回声定位叫声和外部形态作了比较分析,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叫声,形态特征与捕食策略之间的联系,并结合部分的野外观察研究,推断其捕食生境及捕食策略,并对洞中5种共栖蝙蝠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南蝠(Ia io)在地面或树冠中间的开阔空间捕食个体较大的昆虫;(2)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主要以掠食性方式(gleaning) 捕食森林或草地地表面的昆虫;(3)黄大蹄幅(Hipposideros pratti)主要在树冠周围或树冠上方进行捕蝇器式(Fly-catching)(即倒挂于一固定枝条或地点,探索周围飞行或接近的昆虫,探索到后捕捉回原倒挂地点再进食)或飞行捕食,它主要捕食个体较大的甲虫;(4)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主要在较密集树木中(枝叶间),农田及树木周围捕食型较小的翼拍动昆虫;(5)三叶蹄幅(Aselliscus wheeleri)是在树木,灌丛或在其周围空间内捕食较小的翼拍动昆虫,但其食性可能菊头蝠不同,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认为这5种蝙蝠的取食生态位存在着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7.
王晓光  曾宪录 《菌物系统》2002,21(4):585-591
电镜原位观察结合图象分析研究了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间期细胞核和中期染色体中银染蛋白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结果看到,银染蛋白扩要呈颗粒状存在于间期细胞核和中期染色体中。银粒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间期细胞核中存在侈多直径在5-15nm的银粒,其中10nm以上的较大银粒主要分布于核仁,集缩染色质和核基质部分10nm以上银粒不多,中期细胞核内10nm以上的较大银粒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中。染色体中除含有一些较大银粒外,多数银粒的直径为5-10nm。本文结果提示,构成染色体骨架的嗜银蛋白可能来自间期细胞核的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  相似文献   
108.
王晓光  曾宪录 《菌物学报》2002,21(4):585-591
电镜原位观察结合图象分析研究了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Schw间期细胞核和中期染色体中银染蛋白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结果看到,银染蛋白主要呈颗粒状存在于间期细胞核和中期染色体中。银粒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间期细胞核中存在众多直径在5~15nm的银粒,其中10nm以上的较大银粒主要分布于核仁,集缩染色质和核基质部分10nm以上银粒不多。中期细胞核内10nm以上的较大银粒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中。染色体中除含有一些较大银粒外,多数银粒的直径为5~10nm。本文结果提示,构成染色体骨架的嗜银蛋白可能来自间期细胞核的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  相似文献   
109.
冯江  李振新  陈敏  刘颖  张喜臣  周江  张树义 《生态学报》2003,23(9):1712-1718
大足鼠耳蝠(Myotisricketti)是中国特有蝙蝠,其回声定位声波和捕食策略国内外均无报道,对大足鼠耳蝠该方面的研究报导是国内首次。大足鼠耳蝠体型较大,具有强大的后足,足上有强而有力的弯曲的爪,尾膜和距很长。大足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为FM(调频)型,一般具有1~2个谐波,主频率较低(37.78±1.04kHz),调频带较宽(第一谐波频带宽为42.02±6.98kHz,第二谐波频带宽为25.79±7.89kHz),声脉冲时间较长(2.91±0.54ms),声脉冲间隔时间变化较大(32.30±15.10ms),能率环较高(11.27±5.84%);野外观察发现,大足鼠耳蝠主要在低水面上空飞行,利用大足从水面捕食猎物(拖网式捕食),猎物主要由鱼类组成。即分析和讨论了大足鼠耳蝠形态特征、回声定位特征和捕食策略的相互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0.
八种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中含有强的恒频(con-stant frequency,CF)组分,通常在开始和结尾伴有短的FM组分(Schnitzler,1968).飞行状态能影响回音信号(张树义等,1999).在飞行中,蝙蝠发出的频率变低以补偿由飞行速度引起的多谱勒变化,返回的回声接近于蝙蝠停止时的声波频率(Schnitzler,1968).回声定位声波的频率随蝙蝠年龄和季节的变化会产生一些变动,但如果频率被身体结构制约,CF组分频率在蝙蝠静止时会保持相对恒定(Vater,1987;Heller et al.,1989;Joneset al.1994).Francis et al.(1998)对19种菊头蝠、Heller et al.(1989)对26种菊头蝠进行了体型测量和回声定位声波信号的测定,得出结论为: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中CF组分的频率与体型大小成负相关.但Jones(1992)和Jones et al.(1993)认为体型大小对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