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对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具有较大影响。东北森林物种丰富度较高,目前尚缺乏基于主要树种、未来不同气候模式的综合研究。基于12种建群树种的分布数据及23个环境变量(19个生物气候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坡向)数据,应用MaxEnt模型首次对东北地区乔木树种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SSP126可持续路径、SSP245中间路径、SSP585化石燃料为主发展路径)的潜在丰富度分布格局、主导环境变量以及树种损失、获得和周转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各树种的潜在分布变化存在差异,适生区面积减小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山杨、春榆、白桦、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辽东桤木,减小幅度达到10%-30%;适生区面积变化不大的树种有:红皮云杉、樟子松、黄檗,多数情况下低、中和高适生区面积变化发生了抵消,导致总适生区面积变化不大;适生区增加的树种有:红松,增加幅度达20%左右。环境因素将影响东北地区乔木树种潜在适宜性分布,其中,降水因素对东北地区树种分布格局起关键作用,尤其是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是影响东北地区50%左右树种分布格局的主导环境因子。东北地区乔木树种在无迁移和SSP585气候情景下受威胁程度相对较高,而在SSP126气候情景下大多处于低风险状态;物种迁移假设的对物种受威胁程度的影响先于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树种发生适度迁移能够缓解树种受威胁的状况。网格单元中物种损失和周转的预测表明,东北地区树种高周转率主要由树种高损失率造成,损失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树种周转率也相对较高。预测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树木分布格局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以促进东北地区树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曹晓杰  曹伟  张悦  郭佳  高燕 《植物研究》2022,42(5):753-761
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区系的起源、种系分化及演化进程,推进特有植物保护工作,本文对东北地区内分布的中国特有植物、东北地区特有植物和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的物种组成、科属结构、生活型组成、区系特征和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共有中国特有植物289种、东北地区特有植物109种、长白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54种、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6种、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0种、华北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20种。②各类特有植物中均以草本植物种数最多,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乔木、灌木和藤本相对较少。③中国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山脉和长白山山脉。④东北地区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地区与东北地区主要山脉走向一致,说明东北地区特有植物以山地起源植物为主。⑤长白植物区系地区植物特有性较强,表现出区系较为成熟的性质。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和华北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性较弱,表现出区系较年轻的性质。⑥长白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山脉和长白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上。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在区内分布较均匀,华北植物区系地区和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在区内分布较零散。  相似文献   
103.
我国东北地区兰科药用植物简介陆静梅,李桂兰,杨风清,张立(东北师大生物系长春130024)(长春职工医科大学)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多为著名的中草药,其根、茎或全草入药,可治疗神经障碍、阳萎、上腹痛、头痛、风湿性腰腿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等症。...  相似文献   
104.
东北地区保护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4月至2 0 0 4年7月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2 0多个市县共采集不同年限的保护地土样15 0多份,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分离近千个真菌菌株,通过纯化培养和形态鉴定,将各菌株鉴定到种。本文报道了部分可培养的子囊菌和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的研究结果,其中子囊菌5属6种,包括两个中国新记录种(Lophotrichusbrevirostratus和Microascuscinereus)和一个国内记录但未正式发表的子囊菌(Emericel lopsisterricola)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7属10种。  相似文献   
105.
中国东北地区赤眼蜂科二新种(膜翅目:小蜂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眼蜂科分类过程中,发现伊赤眼蜂属Ittys Girault和寡索赤眼蜂属Oligosita Walker各一新种,分别命名为毛足伊赤眼蜂Ittys multiciliautus sp.nov。和短翅寡索赤眼蜂Oligosita brevialata sp.nov.,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均巳制片,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6.
东北高寒地区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苏永春  勾影波  张忠恒  张崇邦 《生态学报》2001,21(10):1613-1619
东北高寒地区农田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土壤微生物季节变化具有单一的峰值,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的高峰值在7月份,真菌的高峰值在6月份,从土壤酶及理化性质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影响的灰色分析表明,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影响最大的是脲酶,pH值,含水量和速效磷,并建立了8个灰色数学模型[GM(0,5)],最小的为土壤水解氮,这表明了土壤中水和速效磷是该地区土壤生态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调整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和土壤磷肥输入对改善土壤质量和作物生产将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同时加强对脲酶对土壤氮素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7.
草地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暴发性害虫,某些年份春季越冬代成虫的来源无法应用传统理论来解释.分析了1997~2007年草地螟历次迁入峰的虫源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草地螟"发生基地"的种群虽可迁入东北构成当地大发生虫源之一,但并非主要虫源.多数年份天气系统不利于华北地区的草地螟向东北进行远距离迁飞.最近一次暴发周期中(1996~2007年),东北地区草地螟种群主要来自当地及境外越冬区.全球变暖使二代幼虫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是越冬虫茧在这一地区大量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其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亦是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人口承 载力研究不仅可以弄清某一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且能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和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处 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东亚季风区,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必将影响东北地区生态承载力,进而影响该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该研究基 于10 km×10 km 分辨率的东北地区1980~2002年共23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植物生理生态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建立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 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4类生态系统类型: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及其动态,指出东北地 区近23年来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3年来东北地区植被年均总生产力为3.52×1011 kg DM&;#8226;a-1,其中森林、农 田、草地和湿地的年均总生产力分别为1.53×1011、4.55×1010、1.07×1011和4.63×1010 kg DM&;#8226;a-1,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的平均生产 力为5.73×103、1.84×103、5.64×103和5.55×103 kg DM&;#8226;hm-2&;#8226;a-1。在此基础上,以第一性生产-第二性生产之间的生态适应性和能量-物 质流平衡(在食物链上传递机制)为主线,通过对第一性生产力在人类直接消费与第二性生产之间以及各畜群(猪、肉牛羊、禽、奶牛和水产品( 鱼))之间的分配 ,估算了1980~2002年东北地区在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不输出商品粮和每年向国家提供350×108 kg商品 粮条件下的年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61×108、2. 15×108和1.77×108;和1.70×108、1.40×108和1.15×108。因此,要确保东北地区每年 向国家提供350×108 kg的商品粮,且在未来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富裕型水平,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在此基础上,根据2020、2050、2070 和2100年的气候预估资料,预测了2020、2050、2070和2100 年东北地区在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73× 108、2. 25×108和1.85×108;2.88×108、2.38×108和1.95×108;3.03×108、2.49×108和2.05×108;以及 3.09×108、2.55×108和2.09 ×108。该研究可为东北地区及各省的生态建设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根据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东北地区森林资源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东北林区生态风险问题形成的主要胁迫包括物理胁迫、化学胁迫、生物胁迫和社会胁迫,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0、0.22、0.11和0.37.东北93个林业局中,轻风险占64.4%,中风险占21.2%,重风险占13.3%。严重风险占1.1%,符合偏正态分布.东北区森林生态风险的地域分异明显,靠近长白山区的森林处于轻风险和中风险等级,向西生态风险越来越重,处于重风险和严重风险等级的林业局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地区.必须加强东北区风险管理和森林景观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10.
利用RAPD对我国东北地区引致小麦赤霉病的2种镰刀菌进行种群分析。并与江苏和西北的菌株进行了比较,共筛选出16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其扩增图谱显示供试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具多态性,多数引物扩增出了种的特征性谱带,可用作种的鉴定,综合所有谱带系统聚类所得树状图明显地将Fusarium graminearum的34个菌株和F.avenaceum的5个菌株各聚为一类,每一类又可区分为不同组,以前者分为3组,后者分为2组差异显著,表明种内存在不同的菌系类型。组的划分与菌株致病力及其寄主品种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与菌株分布的大区域生态气候类型似有联系,供试的东北地区F.graminearum大多数菌株与西北的菌系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与江苏的菌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