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从我国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水稻田土壤分离出三株分解磷钾矿粉的链霉菌,经过分类学研究,发现它们是三个新种,分别定名为肉桂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fuscus,黄色团孢链霉菌S. flavoagglomeratus和紫色变异链霉菌S. violovariabilis。  相似文献   
102.
嗜热放线菌类群分类的研究I.嗜热链霉菌的分类鉴定(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我国各地的厩肥、畜粪、堆肥、土壤样品,经52屯培养,分离出耐热的链霉菌菌株,通过 分类研究,证明其中有七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热丁香色链霉菌(S.lhcrmolila“砌、热栗色链霉菌(S. thermocastaneus)、热藤黄链霉菌(S. thermolulus)、热藤黄链霉菌褐色变种(S. thormoluleus var.Fuscu,)、热蓝紫色链霉菌(S. thermocyaneoviolaceus)、热淡天蓝链霉菌(S.Thermocoerulescens)、 热蓝斑链霉菌 (S. thermocyaneomaculatus)、 热黑绿链霉菌(S.Thermoatroviridis)。  相似文献   
103.
我们近来在人工栽培灵芝的生产中,对栽培技术作了一些改进,现整理出来供参考。减少污染的两项措施灵芝栽培中减少杂菌污染是获得丰产的重要环节。减少污染除加强一般无菌操作外,我们又做了以下两方面的改进。一、缩小瓶口开放面积瓶栽灵芝一般常用4—5厘米口径的广口瓶,装料后用胶木或棉塞堵塞瓶口。由于瓶口较大,杂菌污染机会增加。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瓶口外包一层中央剪有直径为1.2—1.8厘米圆孔的报纸,用绳捆在瓶  相似文献   
104.
从我国四川和香港土壤中分离出四株小双孢菌,编号分别为18、71、72和32号。前三株菌气生菌丝短,较贫乏,产生成纵对孢子,有时产生深褐色素,鉴定为棕褐小双孢菌新种(Microbispors brunnea sp.nov.)。32号菌株气丝青灰色,产生成纵对的梭形孢子,孢子表面有明显的鞘膜,鉴定为青灰小双孢菌新种(Microbispora caesia sp.nov)。  相似文献   
105.
至今放线菌目中已经发表了五十多个属。其中有一些并未被各国放线菌分类工作者承认。但是,既已描述,即必有作为其特征的性状。兹主要根据各属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壁组分列一检索表,以供国内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参考。希望各方面的读者对这个系统提出意见,以便进行适当修改,俾使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6.
从我国一油田的土壤和北京动物园的石鸡粪便中,分离得到5株小单孢菌,经鉴定为两个新种,定名为黑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nigra n. sp.)和棘孢棕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echinobrunnea n. sp. )。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检测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表达及促进炎性水肿带相关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方法 收集27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标本(WHO II级10例、II-III级7例、IV级10例),磁共振成像确认水肿带及手术取材部位;格里斯试剂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质谱分析不同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不同级别各5例)水肿带炎性分子含量;通过ClusterProfiler包以及Proteomaps和Metascape网页工具进行富集分析预测肿瘤分泌的NO与微环境中互作的蛋白质。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及水肿带中存在NO,胶质瘤组织中的NO高于水肿带中的NO。在WHO II-III级和WHO IV级胶质瘤的水肿带中,有大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热休克蛋白、CD44抗原,白介素-8、白介素-24、凝溶胶蛋白、应激诱导磷酸蛋白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S100蛋白等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信号通路分析提示,与II-III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相比,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水肿带中的基因更多地参与无氧代谢,如糖酵解。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基因显著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NO、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瘤周围水肿带的形成是炎症反应的结果,胶质瘤细胞通过分泌NO调控SOD-1等炎性分子促进侵袭性炎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8.
二价阳离子对短梗霉多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二价阳离子对短梗霉多糖和黑色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二价阳离子对短梗霉多糖的合成和黑色素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培养基中二价阳离子含量和种类的控制不仅可以抑制细胞黑色素的形成 ,而且还保持了很高的多糖发酵水平 ,在 30L生物反应器中短梗霉多糖的产量和转化率分别达到了 59 8g/L和 61 5%。  相似文献   
109.
贵州省安龙县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探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的因素,对2004年与2005年间在贵州省安龙县及其周边发生的人间狂犬病进行个案调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犬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用RT-PCR法扩增G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特征分析.自1994-2003年安龙县报告无人间狂犬病疫情,但于2004与2005年分别报告44例与27例人狂犬病.71例狂犬病患者中68人被犬所伤,3人被猫所伤.在有完整记录的69例患者中,潜伏期平均为47.5d(10~282),13例狂犬病患者的潜伏期≤15d(18.84%);32例的潜伏期≤30d(46.38%),尤其是在2004年的患者中,潜伏期≤20d的病例有13例,占30%.2005年在疫点周围采集的85只犬脑组织中,5只犬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88%.A13株与A48株病毒之间的G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5%,与已报道病毒株比较发现,A13株与广西分离株有最高的同源性,而A48株却与印度尼西亚分离株SN01-23的同源性最高.比较分析两株病毒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包括GⅠ、GⅡ,以及GⅢ抗原位点内的区间,A13与A48分别有19和2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用全G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两株毒株全为Ⅰ型狂犬病毒.结果表明引起安龙县的狂犬病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型狂犬病毒,犬饲养量大与病毒携带率高是狂犬病发病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0.
印象初  王文强 《昆虫学报》2005,48(6):949-953
对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斑翅蝗科Oedipodidae昆虫进行了亚科分类研究, 将已知的69个属分为7个亚科: 飞蝗亚科Locustinae, 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 异距蝗亚科Heteropterninae subfam. n., 痂蝗亚科Bryodeminae, 异痂蝗亚科Bryodemellinae, 哑斑翅蝗亚科Oedipodacrinae subfam. n.和聋斑翅蝗亚科Rashidinae subfam. n., 其中包括3个新亚科。建立了欧亚大陆斑翅蝗科新的亚科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