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阿特拉津降解菌SYSA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够以阿特拉津为惟一碳源生长的菌株SYSA,经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SYSA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pH 7-8,30℃时,在以阿特拉津(20 mg/L)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经146 h培养,降解率为87%.  相似文献   
12.
除草剂扑草净和阿特拉津对海草与大型藻类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径流等可引起海域中除草剂浓度升高, 从而威胁海洋大型植物——海草和大型藻类的生长。以叶绿素荧光为主要指标测定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扑草净的低、中、高(1、5和25 μg/L)浓度对4种常见海草: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丛生大叶藻(Z. caespitosa M.)、矮大叶藻(Z. japonica Aschers. & Graebn.)、红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iwatensis M.)和2种常见大型藻类:孔石莼Ulva lactuca L.和海索面Nemalion helminthoides的光合抑制。结果显示, 低浓度1 μg/L的扑草净和5 μg/L的阿特拉津即对矮大叶藻、孔石莼和海索面产生了显著的光合抑制, 抑制率约而7.54%—12.97%; 大叶藻、丛生大叶藻和红须根虾形藻的扑草净和阿特拉津的显著作用浓度为5 μg/L, 在相同浓度下, 扑草净的光合抑制较阿特拉津更强, 同时, 矮大叶藻及两种大型藻类较其他3种海草成体对除草剂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阿特拉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方法:将间接竞争ELISA进行条件优化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包括包被抗原与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筛选、选择一抗的最佳稀释度对包被抗原进行细化筛选、不同有机溶剂对竞争结合反应的影响、酶标二抗稀释度筛选等。用建立的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实际样品,再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进行比较。结果:利用优化后条件建立了阿特拉津间接竞争ELISA检测曲线,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58,相关性较好。另由此标准曲线可得LOD (最低检出限)为1.972 ng/ml。用于检测实际样品,回收率在80%-120%之间。当添加样品浓度为(0~6) ng/ml时,该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HPLC。结论:新建立的阿特拉津ELISA特异性好、精密度高,可代替大型仪器用于阿特拉津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生态缓冲带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中氮、磷及除草剂等污染物质进入河流、湖泊。选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早熟禾(Poa annua)、高羊茅(Festuca el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等5种草本植物构建生态缓冲带。通过野外模拟径流实验,探究植被类型及缓冲带长度对生态缓冲带阻控地表径流、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溶解磷(DP)、颗粒磷(PP)、乙草胺(AC)、阿特拉津(AT)等污染物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生态缓冲带均显著提高径流及面源污染物的阻控效率,且随缓冲带长度的增加,其对污染物阻控效率逐渐增大。不同植被生态缓冲带可有效消减地表径流量,大小依次为: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白花三叶草>紫花苜蓿。其中,4 m长的黑麦草缓冲带对NO3--N、TP、DP、PP和AC...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阿特拉津(Atrazine)又称氯乙异丙嗪(2-氯-4(乙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商品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用于阔叶杂草和禾草的防除,如玉米,高梁,甘蔗和库区杂草等,阿特拉津虽然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由它被微生物矿化的过程十分缓慢,在土壤中的半存留期长达4-57周,所以在施用过这种除草剂的土壤中以及地下水和表面水中,其浓度远远超过3ppb的最大允许值,造成对环境  相似文献   
16.
阿特拉津是一种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取代质体醌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32kDa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断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而使光合作用受阻。32kDa蛋白由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psbA基因的突变使32kDa蛋白的第264位丝氨酸变为苷氨酸或丙氨酸,从而丧失与阿特拉津结合的能力,导致对阿特拉津除草剂的抗性。由于阿特拉津除草剂在大豆产区的广泛使用,选择和培育阿特拉津抗性  相似文献   
17.
阿特拉津降解菌SA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行阿特拉津(AT)污染的生物修复,从AT降解混合菌群中,经长期的交替液体摇瓶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筛选到一株能完全降解AT的菌株SA1。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与已报道的AT降解菌Pseudomonas sp.ADP不同,SA1能以AT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培养基中添加铵盐不抑制SA1的降解功能,而添加葡萄糖时,累积的氰尿酸会被快速降解。SA1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SA1的静息细胞在10℃~40℃或pH值4~11时均能高效降解AT,比ADP降解具有更广的pH和温度范围,表明SA1降解菌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A1中AT降解基因为保守的atzABCD,并含有IS1071的tnpA基因片段,传代过程中降解基因会以一定频率丢失。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自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预测土壤中除草剂阿特拉津降解效率的最佳模型,可评估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残存风险。本研究收集了49篇已发表文献中的494对数据,选择土壤pH、有机质含量、饱和导水率、土壤湿度、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培养时间和接菌量7个因素作为输入特征,以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作为输出特征,建立了6种预测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效率的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评价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在预测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方面性能表现最佳。基于预测模型获得各因素的特征重要性排名,依次为土壤湿度>培养时间>pH>有机质>阿特拉津初始浓度>饱和导水率>接菌量;应用SHAP解释各特征与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能力间的潜在联系以及各特征贡献度发现,时间对k有负贡献,而饱和导水率则对k有正贡献。土壤湿度、阿特拉津初始浓度、pH、接菌量和有机质含量的高值普遍分布在SHAP=0两侧,说明它们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存在复杂贡献。XGBoost模型结合SHAP方法在预测k性能和可解释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充分挖掘历史试验数据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阿特拉津及其降解菌的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阿特拉津及降解菌株BTAH1的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周期内阿特拉津对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较明显的刺激作用,与空白土壤(未施用阿特拉津和降解菌)相比,对照土壤(施用50mg·kg-1阿特拉津)呼吸强度显著增加,且土壤中的阿特拉津浓度对土壤NH4+-N和NO3--N浓度的影响显著.降解菌BTAH1可在1周内降解土壤中98%以上的阿特拉津,从而使土壤呼吸强度有所下降,土壤中NH4+-N和NO3--N的浓度基本与空白土壤持平,对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影响不显著;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也基本与空白持平,细菌数量较高.对土壤细菌的16SrDNA文库的ARDRA分析发现,阿特拉津及其降解菌的使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阿特拉津的使用会降低细菌群落的多样性,而降解菌的使用会恢复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