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在广东经过了四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了比较确实的防治效果。1958年分别在广东顺德县沙滘农业社和中山县群众农业社举行了放蜂治螟结合农业防治的综合措施的示范。前者放蜂治螟蔗田面积共500苗,对照区蔗田200苗;后者放蜂面积共350苗,对照区165亩。自3月20日至5月3日在群众农业社先后放蜂7次,每亩每次放蜂1,500—5,000头。自3月26日至5月8日在沙滘农业社先后放蜂三批,第一批每亩放蜂4,500头,第二批8,000头,第三批10,000头。两社的放蜂治螟蔗田,都显著地减轻了螟害。沙滘农业社新植蔗田的放蜂治螟区,  相似文献   
12.
蒲蛰龙 《昆虫学报》1958,(3):247-265
我国鞘翅目牙甲总科滨甲属(Ochthebius)的昆虫,1939年以前的记录,只有3种。1939年以后,由我国各地陆续采集了不少这一属昆虫,现将本属的昆虫进行分类学的研究,使能进一步了解我国滨甲属昆虫的种类和分布。 截至目前止,发现的滨甲属昆虫共有12种,1亚种,分隶6个亚属。  相似文献   
13.
昆虫天敌对于昆虫的发生常有抑制的作用,科学工作者根据这一原理,利用害虫的天敌去防治害虫,其方法称为害虫生物防除法. 昆虫的天敌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线虫、壁虱目动物,昆虫(捕食性昆虫及寄生性昆虫)和脊椎动物.除此以外,还可包括一些高等植物.昆虫的天敌,虽然有上述的几大类,但并非全部都能够用来防治害虫,利用得最普遍的是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其次是病原微生物和脊椎动物,至于线虫和壁虱目动物,只是偶有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牙甲总科长须甲属昆虫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蛰龙 《昆虫学报》1956,(3):299-310
我国鞘翅目牙甲总科长须甲属(Hydraena)的昆虫,向来很少纪錄,以前先后发现的,只有两种,一种是1913年纪錄的Hydraena sauteri Orchym.,分布於台湾,一种是1939年纪錄的H.yunnanensis Pu,分布於云南。1939年以后,由我国各地陆续采集了不少这一属的昆虫,现将这些昆虫,加以分类整理,使对於这一属的昆虫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柯昭喜  蒲蛰龙 《昆虫学报》1989,32(2):176-183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14种库蚊和6种其他蚊属的幼虫颅壳、呼吸管及尾节的体表微细结构,发现在颅壳上的微棘排列成多角形,在呼吸管和尾节上的微棘则排列成直线.这些微棘在不同区域排列有变化,但在固定的区域却很稳定,具有种内稳定性和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分类特征.本文共对20种蚊幼虫的体表微棘图式进行了描述,并以组为单位,对同组内各近似种的微棘图式进行比较和小结,提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于鉴别近似种;根据体表图式,对库蚊个别种类的分类位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讨论了体表微棘的起源及其分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昆虫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组建的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台蛋白基因转移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成功地插入粉纹夜蛾(Tn)NPV中,HBsAg基因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以及粉纹夜蛾和蓖麻蚕等虫体中获得了表达,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2nm颗粒。感染重组病毒的蓖麻蚕预蛹每克蛹重可产HBsAg蛋白1.6μg。表达产物经DEAE-纤维素层析得到的HBsAg粗提物可作临床检测用,再经抗体亲和柱层析可得到纯的HBsAg。  相似文献   
17.
近五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学的研究也迅速向前推进。到了今天,生态学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不断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指导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生态学主要是探讨自然界中生物的分布和数量问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人为因素都对生物的分布和数量有深刻的影响。例如在广东省,一场特大的台风或一次洪水可使大片农田蒙受巨大损失;三化螟或稻瘿蚊的一次大发生,可使水稻严重减产或失收;工厂排出废气污水,可使附近的河流或近海的生物资源减少,甚至灭绝;滥伐森林,附近的农田可由于受水土流失而荒芜。…  相似文献   
18.
本篇为中、苏两国生物学工作者于1955——1957年在川、滇采得鞘翅目牙甲科标本的鉴定报告。有少数标本采自汉口及广州,也一并鉴定。本篇记载的牙甲科昆虫共13属26种1变种,其中新种4种。 这一次牙甲科的采集者有中、苏两国昆虫学工作者及采集人员。苏联方面有波波夫、布希克、伊凡诺夫、克雷让诺夫斯基、孟恰茨基及邦菲洛夫;中国方面有王书永、刘大华、吴乐、周本寿、周彩云、洪广基、赵义、马永贵、梁秋玲、臧令超、黄克仁、杨星地、葛锺麟、蒲富基等。 所记种类的单一标本及新种、新亚种的正模标本及异模标本,均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用蓖麻蚕卵大量繁殖平腹小蜂,每年春季在荔枝园散放,防治荔枝蝽象的效果达90%左右。这一生物防治方法,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已陆续在广东省荔枝产区由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设寄生蜂站自繁自放、有效地抑制荔蝽的为害。 在广州,每年11月中旬以后,平腹小蜂产下的卵发育至预蛹期休眠过冬,直至来年3月中、下旬天气转暖时化蛹羽化。 成虫饲喂糖液,雄蜂寿命一般为5—10天,雌蜂30—40天;温度越高,寿命越短。成虫产卵期长,每雌一生平均产卵量为228.2粒,日平均为5.7粒。温度25—30℃,相对湿度70—80%为平腹小蜂最适宜的产卵条件。 平腹小蜂在26—28℃下,一世代经18—21天。温度、发育曲线呈罗辑斯德曲线形式,由实验数据算出的公式是相对湿度影响发育速率不显著,但在高湿下发育出来的成虫,寿命明显缩短。 除卵期外,平腹小蜂各虫态均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以1—2龄幼虫置于10—12℃下最适贮藏,经过六个月羽化率仍达97.3%。 平腹小蜂能行产雄孤雌生殖,人工繁殖中的性比率与光照度、温度、寄主卵粒大小及寄主胚胎发育期有关。 室内人工寄主——蓖麻蚕卵采用结冰冷藏法,经一年贮藏后的校正寄生率仍达77.7%。 人工繁殖时,采用斜格型繁蜂箱,能显著地减少雌蜂间的互相干扰现象,提高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优点 甘蔗是我国重要糖料作物,分布在华南、西南、华中等地区。据各地资料,甘蔗螟虫普遍和严重发生,威胁甘蔗生产甚大。 从甘蔗生长特性和蔗螟发生规律来看,人工繁殖蔗螟天敌赤眼卵蜂来防治甘蔗螟虫,是一个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据广东各地近几年来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的结果,可以看出:利用赤眼蜂防治蔗螟,可以显著提高螟卵寄生率,减少枯心苗和虫蛀节,从而可以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例如1956年在广州市郊河南农场进行大面积试验,用413亩蔗田放蜂,225亩作对照,放蜂区每亩设2—3个放蜂器,全年放蜂11次,每次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