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淮稻5号’具有抗倒性强、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等优点,自推广以来,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在粳稻市场中占有重要竞争份额。因此,开发可用于该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前期筛选获得的99对水稻InDel分子标记对‘淮稻5号’标准品(H1)和4个生产中与‘淮稻5号’无明显表型差异的供测品种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获得4对‘淮稻5号’品种特异性InDel分子标记:chr1_3386-1、chr5_751、chr8_6491-1和chr11_5641-0。为进一步验证这4对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对供测品种基因组进行了2b-RAD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In Del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供测品种H2、H4虽然表型与其他供测品种几乎一致,但与标准品(H1)及其他供测品种(H3、H5)在基因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这4对In Del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地区以及举报的‘淮稻5号’问题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本研究获得的4对分子标记可用于‘淮稻5号’品种真实性的快速检测鉴定。因此,本研究结果为加强‘淮稻5号’品种权的保护及种子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红松针阔混交林立木掘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小兴安岭红松针阔混交林76个样方(20 m×20 m)内127株掘根倒木的形态指标、根系指标和立地条件,分析掘根差异的影响因子以及掘根木外形参数与根部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掘根数量差异显著,以冷杉受掘根危害最重,红松次之,榆树最轻.阔叶树种的抗掘根性能优于针叶树种.树木对掘根的抗性随胸径和树高的增加先快速降低后逐渐升高,分别在20 cm径级和14 m高度级处达到最低;树木尖削度和树冠投影面积越小,抗掘根性能越好;掘根率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处于湿地、缓坡、中低海拔处或迎风坡的树木掘根风险更大.掘根时受扰动土壤的深度、面积及体积与倒木胸径、树高及材积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增温处理对夏蜡梅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红外线辐射器(Electric radiant infrared heater)设置3个不同增温处理:(1)晚上增温2℃(18:00—翌日6:00);(2)白天增温2℃(6:00—18:00);(3)全天增温2℃;以不做增温处理作为对照,模拟气候变暖对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3个季节中,3种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净光合速率(Anet)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均高于对照。表明3种增温处理均可以提高夏蜡梅的光合作用能力。增温处理提高了气孔导度(Gs)、暗呼吸速率(Rd),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3种增温处理中,夏蜡梅在3个生长季节的Anet和Amax均以白天增温最大,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作用能力。白天增温处理下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天增温、晚上增温以及对照。白天增温和晚上增温使夏蜡梅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且白天增温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晚上增温、全天增温及对照。白天增温、晚上增温与全天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在12:00和14:00时,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白天增温最高,晚上增温次之,全天增温最低。总之,3种增温处理夏蜡梅的光合能力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在白天增温处理下,夏蜡梅的Anet、Amax值最高,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这与白天增温引起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加强、较低程度的光胁迫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说明未来增温条件下,将提高夏蜡梅的光合生理活性,促进夏蜡梅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夏蜡梅杂交后代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国家2级保护植物,野生资源十分有限。采用不同种群的花粉与大明山夏蜡梅杂交,得到4种杂交后代塔沙降(TSJ)、白水(BS)、清凉峰(QLF)和顺溪坞(SXW)。通过对4种杂交后代和大明山(DMS)自然种群后代(对照)的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后代幼苗,其生长和生理特性均有一定的差异。单株的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单株总叶长、植株生物量以SXW最高,与其它杂交后代和对照均差异显著。株高、单株总叶周长也以SXW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SXW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它杂交后代和对照;光饱和点也是SXW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这可能是SXW幼苗生长较快的原因之一。SXW的杂交后代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还需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垄作与覆膜对川中丘陵春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田间试验,研究种植方式(垄作垄播、平作、垄作沟播)与覆膜措施对川中丘陵春玉米根系分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垄作与覆膜对玉米根系形态影响显著,覆膜显著提高了玉米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拔节期覆膜较不覆膜处理分别提高了42.3%、50.0%和57.4%.覆膜提高了各土层和各水平各层次根质量,扩大了根系在土壤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提高了拔节期20~40 cm土层和水平方向上宽行0~20 cm根系比例.种植方式对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因覆膜而异,覆膜下垄作垄播显著提高了各土层根质量和20~40 cm土层根量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水平方向上各层次根量和宽行根系分配比例,总根质量表现为:垄作垄播>平作>垄作沟播;不覆膜下垄作沟播显著提高了窄行0~40 cm根量,吐丝期总根质量表现为:垄作沟播>垄作垄播>平作.从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看,覆膜降低了玉米秃尖长,提高了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覆膜下产量表现为:垄作垄播>平作>垄作沟播;不覆膜下则表现为:垄作沟播>平作>垄作垄播.覆膜下垄作垄播促进了根系特别是深层根质量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深层根系和水平20~40 cm根系比例,这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而不覆膜下垄作沟播有利于根系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构建FMDV WFL株ORF(open reading frame)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A3I3,并进行了表达研究和共转染研究。结果发现,该质粒可以在BHK-21细胞中表达。将其与体外转录获得的FMDV RNA共转染BHK-21细胞后,用夹心ELISA、RT-PCR法以及电镜观察证明共转染后的细胞培养液中有病毒粒子,且病毒量高于单独转染RNA所得病毒量。证明用FMDV基因组真核表达质粒与其基因组体外转录RNA共转染敏感细胞可提高拯救病毒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质组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功能。蛋白质组学较之前的基因组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更直接、更准确,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我们简要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并简单概述了这项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IL-10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ConA诱导的单核细胞中扩增出IL-10成熟肽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后载体测序,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构建IL-10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L10。PET28a-IL1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SDS-Page电泳显示IL-10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分子量为21000,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产物可于IL-10多抗特异反应。结论:IL-10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具有免疫原性。为其进一步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和不伴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的区别,发现过敏性鼻炎对慢性鼻-鼻窦炎的影响,从而提高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138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伴有过敏性鼻炎组和不伴有过敏性鼻炎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视觉类比评分)记录患者主观症状评分;Lanza-Kennedy法记录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法记录CT评分;抽外周血查血常规;最后比较两组之间指标的差异。结果:13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有36(26.2%)名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组中有52.78%的患者有变应性体质,22.2%的患者有哮喘病史;而不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鼻窦炎组有21.57%的患者有变应性体质,3.9%的患者有哮喘病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伴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组总VAS评分、鼻塞和流鼻涕症状评分明显高于不伴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组,两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鼻窦炎组中显著增加,其检测结果与不伴过敏性鼻炎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相对于不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有更多的变应性体质和哮喘病史;鼻塞和流鼻涕的的症状更重;对于这部分病人应该给予更充分的认识和抗过敏的针对性药物以及手术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改善。血常规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