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灌木对生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其年轮资料在认识区域环境演变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灌木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受遗传和极端环境的影响,年轮常出现偏心和不规则生长,这使得专业年轮分析软件测量的年轮宽度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其整体径向生长信息。为探讨适合于寒旱区灌木年轮学研究的年轮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研究以该区域荒漠常见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为研究对象,通过U-net深度学习方法,获得年轮提取训练模型,自动获取扫描轮盘各年早材区域。轮盘扫描及语义分割后的图像经GIS配准赋坐标、ENVI图像处理后,借助GIS编辑和测量工具,完成多枝柽柳各年年轮生长速率(Tree-ring growth rate, TRGR)、年轮宽度(Tree-ring width, TRW)和树木基部断面积生长增量(Basal area increment, BAI)的测量;研究基于Timesat Savitzky-Golay(S-G)滤波时间序列拟合,获取点样尺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香榧适生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榧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最好的经济林树种之一.研究香榧特有的适生环境特征将为香榧的引种、扩种和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对其产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利用香榧核心产区——浙江省诸暨市7个村的高分辨率IKONOS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土壤、地质、气象和实地调查等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生境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香榧对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因子具有高度选择性;96.22%的香榧分布在海拔300~600 m的高度带上,97.52%的香榧分布在坡度<30°的坡地上,74.43%的香榧分布于阳坡和半阳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香榧生境的生态因子依次为水分、热量和土壤养分.香榧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表明,水分可能是影响香榧生境形成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选取钱塘江中游地区约348 km2为实验区,综合归一化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数字地形模型(DEM)派生的高程、坡度等辅助数据,对SPOT5影像的光谱特征进行扩展,建立基于C5.0算法的模型,实现对土地利用信息的自动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传统像元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训练样本的有效性和辅助特征数据的参与可排除干扰信息;随着样点数量的增加,分类精度提高;决策树向决策规则的转化,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使规则更易理解;利用C5.0算法的总精度达到94.68%,较最大似然分类法提高了7.37%,有效实现了高精度分类,是保证钱塘江流域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试验,测量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光谱,并通过在TM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内不断扩展波段宽度,计算了各个波段宽度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其与叶面积指数(LAI)的最大相关系数,再根据NDVI与LAI最佳拟合方程的最大R2值随波段宽度的变化特征确定了最佳波段宽度.结果表明:NDVI与LAI的相关系数和最佳拟合方程的最大R2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小于红光波段宽度60nm范围内,均随波段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即窄波段NDVI比宽波段NDVI对LAI的估算效果好;在超过60nm后,由于受近红外波段宽度的影响而略有波动.对R2规律的分析表明,使用NDVI估算水稻LAI的最佳波段宽度为15nm.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ETM遥感数据提取反映生态环境的植被、土壤亮度、湿度,MODIS地表温度产品提取的热度指数、气象指数及其它地学辅助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野外调查标准兴趣区的遥感本底值评分值作为网络输出,建立一个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预测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网络进行训练和研究区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的预测输出,并将预测结果按照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分级评分标准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总体分类精度达87.8%.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生态环境遥感本底值进行预测是可行的.采用先预测再分级的方法不仅能很好地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能够和区域生态环境类型紧密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连续统去除法的水稻氮素营养光谱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将矿质分析及岩石光谱特征分析中普遍使用的连续统去除法引入水稻(Oryza sativa)叶片反射光谱特征的分析中。分析连续统去除光谱反射率和连续统去除一阶微分光谱,发现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连续统去除光谱反射率下降。分析连续统去除光谱吸收特征参数与叶片全氮量相关性,这些参数包括:吸收峰左半端的面积(A1)、吸收峰整体面积(A)、对称度(S)和连续统去除最小反射率(Dhc),结果表明连续统去除光谱吸收特征参数与叶片全氮量之间负相关性显著(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相关检验)。考虑到氮素营养在植物体内转移的营养原理,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这3个关键生育期内分别针对水稻第一完全展开叶和第三完全展开叶建立连续统去除光谱吸收特征参数评价水稻氮素营养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估算第三完全展开叶氮素营养时,3个生育期内建模使用的回归量均为吸收峰整体面积A,而且在3个生育期内模型的决定系数较高且比较稳定。但是,第一完全展开叶建模使用的回归量(续统去除光谱吸收特征参数)不完全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氮素营养在植物体内转移导致。尽管连续统去除法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的一些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该研究证明了运用水稻鲜叶片连续统去除反射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水稻氮素营养在方法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谱分辨率为3nm的ASD FieldSpec UV/VNIR光谱仪获得了2002和2003年水稻整个生长期的高光谱数据,同时对水稻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CHL.C)进行了测定,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增强植被指数(E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红边位置(REP)与LAI及CHL.C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I与冠层光谱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相关性较好,叶绿素含量与冠层光谱在红光波段相关性较好.EVI、REP和LAI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受水稻覆盖率的影响;NDVI与LAI的相关关系在水稻低覆盖率情况下较好;在水稻高覆盖率情况下。EVI和REP比NDVI与LAI之间的相关关系要好.MODIS-NDVI、EVI及REP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好.由此可见,EVI和REP可以有效地监测水稻LAI和CHL.C.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浙江省水稻遥感估产最佳时相选择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水稻遥感估产最佳时相选择应包括水稻种植面积估算最佳时相和水稻产量预报最佳时相两部分。在水稻遥感估产最佳时相选择中,由于首次引入GIS技术提取水稻可能种植区域,缩小了研究范围,植被种类也较简单一,因此仅用农作物物候历即可确定水稻种植面积估算最佳时相,而不需要考虑所有的植被类型。利用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研究水稻产量与不同时期的农学参数、农学参数与植被指数及水稻产量与植被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农业参数、农学参数与光谱变量的关系均以孕穗以抽穗期最好,水稻产量与光谱变量的关系则从分蘖盛期到抽穗期的极显著。因此,以孕穗期到抽穗期作为建立水稻遥感估产模型的最佳时期。再利用1998年各地的水稻发育期观测资料,确定各区水稻产量遥感最佳时相。  相似文献   
19.
椭圆分布函数模拟水稻冠层叶倾角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双参数椭圆分布函数,结合Powell法寻优,对水稻冠层叶倾角分布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与城市用地增长及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心  夏楚瑜  李艳  童菊儿  史舟 《生态学报》2018,38(17):6302-6313
城市是一种重要的碳源,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用地面积增长和空间特征变化均会影响城市碳排放。分析1995—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重心转移,查明碳排放和城市用地增长的脱钩状态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 1995—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重心经历了西南向-西北向-东南向-西北向的转移过程,这种转移过程与其相应时期内部分城市的工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2) 1995—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与城市用地增长的脱钩状态存在着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区由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变化为以弱脱钩为主,2005年以后,区域之间的脱钩差异开始缩小,总体来看研究区脱钩状态趋向于同质。至2015年,近70%的城市已达到了脱钩,其中上海等城市实现了强脱钩;(3)连续完整的地块在区域内的主导程度会对城市碳排放产生负向的影响,而城市用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和聚集程度对碳排放有着正向的影响,且相对而言,聚集程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