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铕(Eu)、钇(Y),研究Eu、Y对紫叶酢浆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Eu或Y能够促进紫叶酢浆草试管苗的生长和分化,但高浓度的Eu或Y则抑制紫叶酢浆草试管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醋酸铅溶液对木立芦荟叶的药用成分芦荟素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芦荟素产生、转运和贮藏的过程。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质体的类囊体为其合成部位。通过质体膜形成的小泡转移到周围的内质网,以后内质网小泡与质膜融合:或质体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芦荟素释放到质膜外,经质外体途径到达维管束的鞘细胞。在鞘细胞中, 芦荟素经内质网小泡转移至内切向壁,由胞间连丝运输到芦荟素细胞的细胞质,最终贮藏在芦荟素细胞的液泡中。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发育和生理过程不仅为遗传信息所控制。而且也为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因子所控制。在这些环境因子中,光照是最明显的和决定性的因子。在植物体中能接受光信号刺激从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是一种被称为光敏素的蛋白质色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参与很多形态建成及其它受光控制的生理反应,例如需光种子的萌发、下胚轴钩的形成、节间伸长、叶的发端和生长、开花、小叶运动和花青素合成等。光敏素有生色团和脱辅基蛋白质两部分组成,生色团具有独特的吸光特性,但这与蛋白质的结合是分不开的。光敏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红光(bbonm)的形式:P_(660)或P_1。另一种吸收远红光(730nm)的形式:P_(730)  相似文献   
14.
9种芦荟属植物叶的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沈宗根  Yitzchak  GUTTERMAN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78-286,T001
9种芦荟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旱生叶的结构特征,其维管束的韧皮部内都有大型薄壁细胞,但其表皮角质膜的厚度,表面纹饰,气孔上,下腔的形状和大小,同化组织 导 ,细胞分化情况,维管束的大小,分布密度和其大型薄壁细胞占维管束的比例,中央贮水组织占叶横切面的比例等特征,在各种间存在差异,且性状稳定,可以作为该属内种间分类的解剖学指标,植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9种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主要种类和含量不同,其含量高,低与叶内维管束密度,大型薄壁细胞占维管束的比例以及同化组织的厚度密度切相关,从而为芦荟属植物选育商业用良种提供了植物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立芦荟叶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叶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叶原基在发育早期其形态是不对称的,内部为同形细胞组成,但很快分化成原表皮,原形成层束和基本分生组织。以后,原表皮发育成表皮,位于原表皮下的2-5层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发民同化薄壁组织,而位于中央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则发育成储水薄壁组织,原形成层束发育成维管束。维管束由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和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大型薄壁细胞起源于原形成层束,位于韧皮部内,其发育迟于筛管、伴胞,为芦荟属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Hg^2-浓度溶液胁迫,刈豌豆种子萌发、胚根细胞畸变及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Hg^2-能诱发豌豆胚根细胞核和染色体畸变;Hg^2-浓度较低时对豌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OD的活性,随着Hg^2-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强,但当浓度升高到100mg/L后,POD的活性则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木立芦荟叶内维管束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薄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horescetzs)叶内维管束的发育过程,并着重于维管束鞘细胞和芦荟素细胞的来源及组织类型。结果表明: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但在分化原生韧皮部筛管时,其外侧仍保留一层原形成层细胞,以后分裂、增大成为特殊的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细胞),芦荟索细胞啦属于韧皮部的一部分。而维管束鞘细胞则来源于基本分生组织,属于基本组织的范畴,与维管束不同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鱼腥草的药用部位地上茎、根状茎和叶进行了解剖学观察。鱼腥草茎和叶的表皮下有特殊的皮下层细胞.茎的皮层和髓中有分泌细胞存在。地上茎和根状茎之间在皮层细胞层数、周维纤维柱的有无、维管柱和髓所占比例、维管束束数、次生生长等办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它们各自担负的生理功能相关联。叶的皮下层细胞显著,它们是复表皮的一部分。叶表皮上有胶质化表皮细胞和水钵的结构。对鱼腥草茎和叶中的皮下层细胞的来源和功能、与其他古草本类群相关的结构特征以及水钵的结构与分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六种芦荟叶的解剖结构及其与芦荟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半薄切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6种芦荟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和储藏芦荟素的组织。结果表明,6种芦荟叶均由表皮、光合组织、储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都表现出明显的旱生植物肉质叶的结构特征,表皮由一层扁平的细胞组成,其外壁加厚,并覆盖着厚的角质膜,气孔器凹陷,储水组织发达。6种芦荟叶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和易变芦荟(A.mutabilis Pillans)的光合组织细胞呈长柱状,类似栅栏薄壁组织。中华芦荟(A.vera L.var.chinensis Berg.)、库拉索芦荟(A.vera L.)、皂叶芦荟(A.saponaria Hawer)和绿芦荟(A.greenii Bak.)则为等直径薄壁细胞。木立芦荟、中华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的维管束中有大型薄壁细胞,皂叶芦荟和绿芦荟的维管束中无大型薄壁细胞。木立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在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有一层不含叶绿体的小型薄壁细胞,包围着储水薄壁组织,称之为储水组织鞘。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则没有储水组织鞘。HPLC测量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芦荟素含量最高,库拉索芦荟和易变芦荟次之,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含量最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蓝光下,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仅存在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中,而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中没有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因此,维管束中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是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储藏场所。综上所述,芦荟素含量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的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用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3种芦荟属植物不同叶龄和不同部位叶中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被研究的芦荟属3种植物叶中主含的蒽醌类物质有:芦荟素或高那特芦荟素,芦荟宁和芦荟苦素。其中,中华芦荟和木立芦荟主含芦荟素;海莱芦荟主含高那特芦荟素。叶各部位详细分析的结果表明,蒽醌类物质在植株上部的嫩叶中的含量要高于下部老叶;同一叶中,叶尖高于叶中部,叶基含量最低;而叶缘含量高于叶的中央部分。在同一叶的横切面上,蒽醌类物质的含量在维管柬区最高,同化薄壁组织部分次之,储水组织部分最低。芦荟属植物在同一个植物体不同的叶之间,以及同一叶不同的位置间有规律的累积蒽醌类物质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保证芦荟属植物在原产地的干旱和半干旱生活环境中得以良好生存的适应反应和化学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