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培育抗旱稻和耐涝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3):534-534
旱灾、涝灾(洪灾)给粮食经济作物构成了严重威胁,重者颗粒无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面对这些年年要发生的灾害,生物科研工作者肩负着重任。如何培育出抗旱稻和耐涝稻新品种以适应旱涝灾害,使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这两方面的研究有可能达到既定目标。目前已  相似文献   
12.
癌症”自愈”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癌症“自愈”(自动康复),对癌症患来说,自然是最大的安慰和鼓舞了,也打破了“癌症”的绝症之称,“自愈”现象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问题。所谓“自愈”,即指通过患机体的“卫士们”同癌细胞及其诱因进行一番激烈的斗争而获得胜利。它们不仅存在于免疫系统细胞内,而且在非免疫系统中的肿瘤细胞和部分正常上皮细胞内也有它们的存在,它们的联合激活更有利于战胜癌症。美国癌症协会曾发布一项调研结果,称在美国约有10%癌症患的病症会自然消退,尔后极少复发。美国一家医院的临床统计称,已有1000例以上的癌症患自行康复,这确实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13.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32-232
某些致命性病毒病不断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除艾滋病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之外,还有一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侵犯脑下的肠病毒以不同方式侵染人体引发病症导致死亡。其中HPV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性病病毒,继艾滋病之后又出现“世纪绝症”。在美国,该病毒曾迅速蔓延,不论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女性染病后甚至可引发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是一种重要神经性疾病。据报道这种疾病与3种酶有关系。一是缺口β-酪氨酸酶,则不能把酪氨酸转化为多巴或多巴胺[参见本刊2004,20(6)];二是与组织型纤溶酶原(tPA)的不“合作”。这种tPA系统,尽管它与心脑血管病息息相关,但它间接地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我国香港中大学留美博十彭慧在实验研究中发现tPA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的这种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5):691-691
沙漠化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沙尘暴的威力更是让越来琥多的人领教了.人类是沙漠的导致,也是沙漠的受害  相似文献   
16.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11-611
微生物有细胞形态和非细胞形态,两者均存在超微生命体(uhramico organism)。也就是说,它们之中有纳米级微生物的存在,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哪怕是微乎其微,也不一定直接获取于太阳。事实上太阳能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直接或间接的)能量的源泉,无论高等生物或低等生物(包含各类微生物在内)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紫杉醇 (Taxol)又称双萜生物碱 ,化学结构清楚 ,此化学物质是当今治疗女性癌症 (卵巢癌、乳腺癌 )的有效药物 ,对肺癌、皮肤癌、结肠癌等也有显著疗效。这种药剂每克售价 2 0 0 0美元 ,已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于 1992年 12月正式批准为新型抗癌药物 ,并投放市场 ,在美国 ,曾以太平洋沿岸的短叶紫杉等树皮为原料制取这种紫杉醇 ,获取 1公斤紫杉醇要消耗 10吨树皮 ,毁掉 40 0 0~ 10 0 0 0株成材紫杉树。由于产量低 ,原材料需求量大 ,此珍贵树种的命运也受到威胁。有鉴于此 ,各国研究者采取不同生物途径开发紫杉醇 (注 :也有人工合成紫…  相似文献   
18.
嗜极生物中的嗜高压生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美国有报道说 ,研究人员选育出了一种既耐高温、耐高压 ,又能降低原油粘性和净化石油杂质 (如硫、氮等 )的细菌 ,将其制成菌剂 ,为优质石油的开采发挥重要作用。在日本 ,研究者发现一种熊虫 (0 .5mm长 ) ,生活在石缝中 ;它在 6亿Pa的压力下安然无恙 ,这一压力是大气压力的 6 0 0 0倍 ,它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而不影响其生存 ;它还具有对温度 (- 2 5 3℃~ 15 1℃ )高而广的适应范围 ,实为罕见。目前 ,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研究小组发现 2种耐高压 (超过 10亿Pa的压力 ,相当于海平面大气压力的 1.6万倍 )的微生物 ,它们是 :人们较为…  相似文献   
19.
这种病毒首次在乌干达西尼罗河省被发现 ,故称西尼罗病毒 (westnilevirus) ,属于黄热病毒属成员。同属这一科的还有登革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以及丙型肝炎病毒等。由于此病毒的宿主为各种鸟类。因此 ,该病毒也称之为“鸟病毒” (1 937年 )。它通过蚊子叮咬或输血传播给人类或其它牲畜 ,大有蔓延之势。当蚊子叮咬宿主后立即受到感染 ,病毒存在于唾腺内 ,经 1 0~ 1 4d的潜伏期 ,它能攻击人的神经系统和脑组织 ,一般有 3~ 1 2d的发病潜伏期 ,病发后出现肌肉无力 ,不辨方向 ,头痛 ,类似感冒等症状 ;重者则出现致命性脑炎和脑膜炎。 1 997年…  相似文献   
20.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47-147
在本刊2006年33(3):23已报导发展堆肥生物技术治理农村有机废弃物。这里介绍堆肥生物技术治理废弃油泥的研究成果。俄罗斯喀山大学研究人员对石化生产中废弃的油泥(含有沥青、树脂、苯酚、二甲苯等有毒或致癌性的碳氢化合物)进行了治理的研究。用化学方法清除这些废弃油污是解决不了这一难题,而用堆肥生物技术途径以治理带来机会,即某些特定微生物在治理油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木屑作为填充物含有某些特定微生物,通过它们的分解吸收,清除转化油泥中污染物,同时使这些特定微生物能有效维持生命活力;还得向堆积物中洒些微生物所需的“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