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谭羽  杨万勤  廖姝  彭艳  李俊  吴福忠 《生态学报》2017,37(5):1595-1602
凋落叶在冬季的腐殖化过程是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形成和碳固定的重要阶段,并可能受到严酷冻结环境下仍具有一定活性的土壤动物的影响,但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以川西高山峡谷区海拔3000、3600、4000m的高寒森林和草甸典型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大小的凋落物网袋去除土壤动物的方法,根据凋落叶的自然腐解过程,于2013年11月—2014年4月研究了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前期、深冻期、融化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腐殖化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对色调系数(Δlog K)和光密度值(E_4/E_6)值的分析,在高寒生态系统中,冬季随着温度的降低土壤动物促进了凋落叶的腐殖化,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动物抑制了凋落叶的腐殖化。深冻期土壤动物对海拔3000m的森林凋落叶腐殖化过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冻结前期土壤动物对海拔3600m森林凋落叶腐殖化过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融化期土壤动物对海拔4000m的草甸凋落叶腐殖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海拔和时期没有显著影响。冻结初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的腐殖化速率的作用高于深冻期和融化期,腐殖化度在深冻期达到最大值。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季变暖可能导致土壤动物抑制凋落物腐殖化,减少凋落物向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喀斯特山地6种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组分及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土壤可溶性无机氮(SIN)、可溶性有机氮(SON)和可溶性总氮(TSN)含量分别为3.75~95.15、21.17~155.91和28.76~188.95 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26.49、59.76和86.25 mg·kg-1;不同种植模式中SIN含量表现为葱-姜轮作葱-玉米轮作葱-水淹休耕葱-葱连作葱-休耕葱-水稻轮作,SON含量表现为葱-葱连作葱-姜轮作葱-玉米轮作葱-水淹休耕葱-休耕葱-水稻轮作,TSN含量表现为葱-姜轮作葱-葱连作葱-玉米轮作葱-水淹休耕葱-休耕葱-水稻轮作;土壤SON/TSN的比例占60%以上,最高可达82.4%,为农田土壤可溶性氮的主要组分; 6种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土壤SIN和SON含量在0~60 cm土层中,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而下降;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和组分有着显著影响,SON为农田土壤氮流失的主要形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作为一种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它在食物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方法用于食品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因其高选择性、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同时,借助纳米材料独特的光、电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适配体传感器的性能。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抗生素检测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如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比色适配体传感器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等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对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KJ07对无性阶段的杨树紫纹羽病菌(Rhizoctonia violacea)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为研究其抗菌物质,对其发酵液中主要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明确其部分性质。【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50分子筛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获得单一抗菌活性蛋白,分子量约为28.4 k D。该抗菌蛋白抑菌谱较广,能使R.violacea菌丝畸形,菌丝隔膜不明显,细胞壁及胞内原生质开始降解,并产生黑色物质。稳定性试验显示抗菌蛋白最适温度为25°C,最佳p H为6.0,当温度≥60°C时,抑菌活性下降大于20%,当p H4.0或≥8.0时,抑菌活性下降大于12%。其活性还受金属阳离子影响,但对蛋白酶K不敏感。利用自动Edman降解法测得抗菌蛋白N端10个氨基酸序列,但通过NCBI BLAST程序未检索到与其相似性较高的已知抗菌蛋白。【结论】推测该抗菌蛋白可能是一种新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西藏半野生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DS-PAGE分析了50份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HMW-GS组成是同质的,7份材料为异质。供试材料共有7种HMW GS组合,以Null、7 8、2 12为主要类型,占所分析材料的68.4%。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0种等位基因,Glu- A1位点2种,Glu~B1位点4种,Glu~D1位点4种。Null(96%)、7 8(80.4%)和2 12(94.9%)分别是Glu-A1、 Glu-B1和Glu~D1位点上主要的等位基因。在Glu-B1位点还新发现2个亚基,暂时分别命名为8*和7**。说明西藏半野生小麦中存在着较广泛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是小麦品质育种潜在的可利用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NP方案(奈达铂+紫杉醇)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手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119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59例(NP方案+放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放疗),收集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E4、CA125、CA199、SCCAg水平,术后5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放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HE4、CA125、CA199、SCC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E4、CA125、CA199、SCCAg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腹泻、周围神经毒性、脱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5年生存率78.18%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Mantel-Cox)=3.897,p=0.0480.05)。NP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毒副反应的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喜旱莲子草对喀斯特三种不同生境的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喜旱莲子草自入侵以来在我国各地广为传播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理化指标分析,探讨喀斯特不同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在三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节间长度、叶面积、单株重和叶干重差异显著。(2)在岩石环境中其无性繁殖器官——茎的投入比例占其生物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行道生境和湘江河道。(3)节间距随环境因子从岩石环境、绿化行道和水生生境的变化,依次增加,叶质比(叶面积/质量)也随水分环境的增加而增加;(4)在岩石环境中,喜旱莲子草通过缩短节间距并增加无性繁殖器官——茎的质量来增加其在水分匮乏生境的繁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喜旱莲子草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两处茶园溶磷青霉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持土壤自然完整性、活化利用土壤中难溶性磷,从贵州名茶产地都匀、贵定茶园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真菌,为制备真菌肥料提供菌种资源。利用溶磷指数(SPI)、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筛选、鉴定菌株,并采用液体摇床培养实验测定鉴定菌株在以磷酸钙、磷酸铁或磷酸铝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共筛选到7个高效溶磷菌落,经形态观察分属2种菌株,鉴定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和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液体培养基接种、摇床培养15 d,微紫青霉菌在以Ca3(PO4)2、Fe3(PO4)2或AlPO4为唯一磷源的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分别为73.47 mg·L^-1、30.93 mg·L^-1和14.00 mg·L^-1,4℃继续保存至30d后对Fe-P和Al-P的溶解量分别达到72.20 mg·L^-1、32.84 mg·L^-1;赭绿青霉菌培养15d的溶磷量分别为30.72 mg·L^-1、4.14 mg·L^-1和1.51 mg·L^-1,30d对Fe-P和Al-P的溶解量分别达到35.19 mg·L^-1和10.98 mg·L^-1。微紫青霉菌溶解无机磷能力明显优于赭绿青霉菌,有望应用于地区缺磷茶园土壤真菌肥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酚类物质是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难分解的有机组分,其初始含量极大地影响了凋落物的后续分解过程,但全球尺度上凋落物酚类物质的初始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不清楚。通过meta分析已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在全球尺度上探讨了凋落物总酚和可溶性酚(溶于水、酸、甲醇、乙醇)的含量特征及气候、菌根类型、植物生活型和土壤性质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球凋落物初始总酚、可溶性酚平均含量分别为65和88 mg·g–1;(2)菌根类型对根凋落物总酚含量及叶凋落物可溶性酚含量有显著影响,同时具有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植物的根凋落物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具有外生菌根植物凋落物,而同时具有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植物的叶凋落物可溶性酚含量显著高于具有丛枝菌根植物凋落物;(3)系统分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叶形态(针叶、阔叶)对叶凋落物总酚含量有显著影响,阔叶与被子植物凋落物总酚含量分别显著高于针叶和裸子植物凋落物;(4)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干旱月份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与叶凋落物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最暖季降水量、土壤含水率与叶凋落物可溶性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叶形态对叶凋落物总酚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