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氮沉降强度和频率对羊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沉降强度和沉降频率是决定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结合当前世界上各地区的氮沉降状况,设计了包括9个氮沉降梯度的长期控制实验,并将氮沉降分为两种沉降频率(一年2次和每月1次)、草原管理方式分为封育和割草两种。本文主要基于上述实验平台的优势植物(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来探讨氮沉降方式(强度和频度)和草原管理方式(封育和打草)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P < 0.001);2)每月一次模拟氮沉降处理的植物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一年两次氮沉降的处理(P = 0.026);3)在相同的氮沉降强度处理下,打草地相对于封育草地具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P = 0.012);4)羊草叶绿素含量与其叶片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 < 0.001);5)羊草叶绿素含量与该植株高度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的模拟氮沉降(类似于施肥处理或低频率的氮素添加实验)可能会夸大真实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今后在外推类似实验结论时应更加谨慎。此外,氮沉降下打草管理有利于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未来氮沉降加剧状况下,打草可以保持或提高内蒙古草地生产力,有利于该地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太行菊     
正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Ling)Shih],为菊科太行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15 cm,基生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长2.5~3.5 cm,规则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和二回叶均全裂,花果期6—10月。太行菊为中国特有种,常生于山坡岩石峭壁缝隙中,为国家第2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与太行花、独根草并称为三大绝壁奇花。主要分布于晋、冀、豫3省所属的晋城、陵川、平顺、邢台、武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PSB)生物产氢技术能够将光能利用、氢能制备和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分析了PSB利用废水生物产氢的机制与具有产氢活性的代表性PSB,总结了PSB生物产氢主要影响因素与技术,指出目前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在光照条件下混合培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光照混菌培养的特点和目前光照混菌培养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和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并对影响混合菌株生长代谢与繁殖的因素做了总结。分析表明菌株之间存在的相互协同共生作用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底物被充分利用,提高物质产率。光照混菌培养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在水体净化、生物制氢、高价值物质生产方面的应用具有相当好的效果。在影响因素中对混合培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菌株接种量、接种比和培养基pH。在总结光照混菌培养应用现存不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SV40病毒在Vero细胞上培养的方法,观察其生长过程,获得SV40病毒,并建立相应的SV40病毒检测方法,为SV40灭活疫苗的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在Vero细胞上培养和增殖SV40-776株病毒。收获病毒后,应用PCR、免疫荧光以及克隆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比较来鉴定SV40病毒。结果:SV40在Vero细胞中增殖很快,并且使细胞出现明显的病变。小规模分离到了SV40病毒颗粒,获得了病毒DNA。不同的鉴定方法均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探讨了SV40病毒病变的基本过程,建立了病毒的培养、增殖和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的方法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进行改造,获得CNTF突变体基因(CNTFM) ,将CNTFM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BV2 2 0 ,在大肠杆菌BL 2 1(Gold)中进行了表达.目的蛋白占细胞总蛋白5 5 %左右,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Superdex 75凝胶过滤柱一步纯化和复性,获得纯度达90 %目的蛋白.纯化的重组CNTFM蛋白能促进培养的鸡胚背根神经节长出神经突起,能明显减轻实验小鼠的体重,表明CNTFM具有良好的体内、体外生物学活性,为开发新型高效的减肥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榕隐头果内寄生蜂种类及生态学特征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研究采用定期、定点、定树采样调查和观察研究的方法,获得寄生于高榕隐头果内小蜂(Chalcidoidea)为6个科,14个属,25种。根据小蜂行为把高榕小蜂划分为2类,一类为传粉小蜂,另一类为非传粉小蜂,其中传粉小蜂有2种,主要的传粉小蜂只有Eupristina altissima 一种,另一种仅在部分季节少量出现。高榕隐头果果态变化大,直径2.5cm以上的大号果中仅寄生非传粉小蜂,这些小蜂对榕树—传粉者共生体系有着负面影响。本文初步研究了高榕隐头果中寄生的小蜂种类和生态特性,分析了部分寄生蜂对榕树—传粉者共生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聚果榕隐头果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聚果榕(Ficus racemasa)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种群,在聚果榕隐头果内外,形成了为聚果榕传粉、传播种子和在榕果上取食、栖息、繁衍后代的昆虫群落,在西双版纳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园沟谷雨林、植物园江边次生林等样地内,对聚果榕隐头果中的昆虫群落结构、动态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样地内采集到184 264号昆虫标本。隶属5个目,19个科,36属,51种;论种类和个体数量,膜翅目最为丰富,占聚果榕隐头果昆虫总数的37.3%,尤其传粉榕小蜂。种群数量在昆虫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传粉行为影响着聚果榕种群的构建和稳定;鳞翅目占昆虫总数的31.4%;鞘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三类仅占聚果榕隐头果昆虫总数的31.3%,3个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以勐仑国家自然保护区最高,其次是沟谷雨林保护区,再次是植物园次生林。资料分析表明,热带雨林片断化使聚果榕隐头果上的昆虫种类呈明显下降趋势,常见种个体数量增加,特有种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聚果榕小蜂繁殖性雌蜂的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参数等指标比较分析了聚果榕小蜂Ceratosolenfusciceps繁殖性雌蜂的时空分布格局 ,用t-检验拟合了扩散系数测定时分布格局偏离泊松分布的显著性。结果显示 ,聚果榕小蜂繁殖性雌蜂在不同季节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皆为聚集分布 ,不同季节时期之间有较大差异 ,反映了该种繁殖性雌蜂的活动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波动。格局强度指标的测度表明 ,聚集分布格局在雨季和雾凉季表现更强且尤以雨季为甚。繁殖性雌蜂的聚集分布格局决定了整个榕小蜂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性 ,还影响着榕树的雌雄性别功能分配格局 ,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作用于榕小蜂和榕树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聚果榕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聚果榕Ficus racemosa Linn.是雌雄同株榕树,它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常见种群。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Ceratosolen fusciceps Mayr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靠聚果榕隐头果内短柱花繁衍后代,两者间形成了种间专一的互惠共生体系。同时,在其隐头果内还存在一个复杂的非传粉小蜂功能群,它们主要是榕树种子和传粉榕小蜂的寄生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选取了5个样地,对聚果榕单果内小蜂群落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不同时间段采集聚果榕单果242个,共收集小蜂366660头。聚果榕隐头果内有6种小蜂,隶属小蜂总科Chalcidoidae中的榕小蜂科Agaonidae、长尾小蜂科Caliimom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其中榕小蜂科中的C.fusciceps是聚果榕唯一的传粉者。金小蜂科中的Apocryta westwoodi Grandi和Apocryta sp.两个种是榕小蜂的寄生者,它们的寄生是传粉榕小蜂的种群数量减少因素之一。长尾小蜂科中Platyneura agraensis Joseph,Platyneura mayri Rasplus和Platyneura testacea Motschulsky3个种是寄生榕树种子或与榕小蜂争夺食物(瘿花)资源的小蜂类群,它们的出现与发生,致使聚果榕正在发育成种子的长柱小花形成瘿花,同时一部分种类把卵寄生在已被榕小蜂产卵的短柱小花子房中与榕小蜂争夺食物资源,致使榕小蜂食物资源的匮乏而死亡,对传粉小蜂种群有明显的影响。传粉小蜂从花托口钻入隐头果内,在隐头果内的长柱小花传粉和短柱小花子房中产卵,5种非传粉小蜂从隐头果外部把产卵器刺穿果肉把卵产在小花子房上。通过对5块样地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综合分析发现,传粉榕小蜂为优势种群,而Apocryta sp.种的数量最少。在传粉及非传粉小蜂自然群体中各种类性比明显具有偏雌现象。小蜂群落表现异常的是聚果榕孤立株的样地,该样地传粉小蜂个体数量明显下降,非传粉小蜂个体数量则增加,各小蜂种群之间竞争激烈,出现C.fusciceps和P.mayri两个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