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菌物研究》2011,(4):255-258
<正>~~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现状和动态变化,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和8月在三门湾海域用阿氏拖网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经鉴定,大型底栖动物有119种,主要类群为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种类总数的79%。大型底栖动物全年优势种为细螯虾、长额超刺糠虾和六丝钝尾虾虎鱼,不同季节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性较大。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0.025 g·m-2和0.07 ind·m-2。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1~3.18,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25~3.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0.79。ABC曲线分析显示,在春季和冬季,群落受到中等程度干扰;而在夏季和秋季,群落受到轻微扰动。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深、温度、盐度和pH值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最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3.
王思凯  苗中博  盛强  赵峰  吴纪华 《生态学报》2020,40(3):1021-1030
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围堤工程是以清除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目的而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由于大型底栖动物可作为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分析比较了围堤前后围堤工程内和工程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13年围堤工程前和2016年围堤工程后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9种,分别隶属于无针纲、多毛纲、腹足纲、双壳纲、甲壳纲和昆虫纲。在2013和2016年围堤外光滩生境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和27种,并且所有样线都表现出物种数量增加或持平;然而在围堤内区域,两条全封闭样线(样线2和样线3)由围堤前的12种减少到围堤后的6种,而在保留进出水口的半封闭样线1围堤内由围堤前7种增加到围堤后12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在半封闭样线1围堤内由围堤前的(75±0)个/m^2增加到围堤后的(288±111)个/m^2(P=0.091),在全封闭的样线2(2013:(120±17)个/m^2;2016:(7±7)个/m^2)和样线3(2013:(359±20)个/m^2;2016:(93±93)个/m^2)围堤内都表现出围堤前显著高于围堤后(P<0.05);围堤外光滩区域所有样线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都表现出围堤后密度增加,总平均密度由围堤前的(410±83)个/m^2增加到2016年的(1184±393)个/m^2(P=0.072)。因此,在长江口盐沼湿地进行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的围堤工程,保留进出水口保持围堤区域与外界自然水域的连通性对围堤内底栖动物结构及多样性有积极作用,而围堤外底栖动物结构及多样性在所有样点均处上升趋势。围堤工程主要对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影响较大,而同时这些物种还是鸟类或者鱼类的重要食物资源,从而对鸟类和鱼类等次级消费者造成影响。从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其生境来看,建议应该采取保留进出水口的围堤方式,维持潮水的出入,恢复围堤内与围堤外的生境连通性。  相似文献   
14.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 DBP)对淡水枝角类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对多刺裸腹溞48 h LC50为9.68 mg·L-1;0.05~5000 μg·L-1的DBP对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00 μg·L-1的DBP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提高了种群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工业污水对多刺裸腹溞心率、体长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业污水的急性毒性试验,统计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死亡个数,用概率单位法得出污水对多刺裸腹溞24 h、48 h的半致死剂量(LC50)分别为17.68%和14.56%,污水属于极毒性。通过半致死剂量设定对照组和5个浓度组(1%、2%、4%、8%、16%),测定污水对多刺裸腹溞的心率、体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水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心率和体长均先升高后降低,SOD、CAT和GST 3种酶活性总体呈现“低促高抑”的变化趋势,当污水浓度为1%时,SOD活性的变化大于CAT和GST,故SOD酶是机体抵制外界不良环境中重要的酶,为水质监测提供更为敏感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发头裸腹溞生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饲以充足食物,对不同温度下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的最大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温度((15±1)℃、(20±1)℃、(25±1)℃、(30±1)℃、(35±1)℃)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最大生殖个体的体长可达1.93mm;性成熟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0d、2.36d、1.40d、1.31d和1.0d;各成龄期平均产仔量为:(24.78±4.29)个、(19.1±2.42)个、(26.25±5.71)个、(27.62±2.72)个和(19.47±3.29)个;平均累计产仔量则为:(87±26)个、(159±39.5)个、(239±21.9)个、(130.9±36.1)个、(81.6±17.0)个。发头裸腹溞的最适生殖温度在25-30℃之间,25℃时其累计生殖量最大,为(239±21.9)个。生殖的极限温度最高约为38℃,生活的临界温度最高在40℃。温度低于11℃时发头裸腹溞已不适合进行孤雌生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与水温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h=7231.4t-1.6167。本文亦对同属中几个相近种的生殖能力及相关生物学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型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对浊度的影响, 对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有草区和无草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调查, 将浊度分为藻类浊度(TurbAlg)和非藻类浊度(TurbNonAlg), 分析其变异规律及其对总浊度(TurbTot)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 (1) 太湖水体中TurbNonAlg(年均值为2.45/m)为主要的浊度组分, 占总浊度(2.88/m)的83%, 春季时高达89%; (2) 有草区TurbNonAlg(2.52/m)和无草区的(2.37/m)差异不显著(P>0.05); (3) 在相同TP范围内, 有草区TurbAlg (0.21/m)和无草区的(0.32/m)无明显差异(P>0.05), 在夏季时甚至略高于后者。研究表明, 在大型浅水湖泊中, 沉水植物对水体浊度的抑制效果有限, 对非藻类浊度和藻类浊度均未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因此, 在相同营养条件下, 大型浅水湖泊更易发生稳态转换, 且发生转换后恢复原始状态的难度也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8.
鱼类和大型底栖生物等礁栖生物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信息是全面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必要基础数据。基于录像样带法,分析了2018年12月底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珊瑚礁区17个站位礁栖鱼类和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数量分布及相似性,揭示了其中的生态警示,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旨在保护和恢复亚龙湾的珊瑚礁。结果表明:亚龙湾西岸及东排、西排共发现鱼类8科21属35种,以雀鲷科、隆头鱼科为主,平均密度为0.20尾·m-2,金尾雀鲷、斑棘眶锯雀鲷和细鳞光鳃鱼为优势种;最近15年来,亚龙湾的鱼类资源持续衰退,目前已近于枯竭。另一方面,调查区的大型底栖生物以软珊瑚、大型底栖藻类、海百合和海胆为主,各类群的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造礁珊瑚的敌害生物小核果螺和长棘海星密度皆很低,目前尚不会对珊瑚礁构成威胁;整体而言,大型礁栖生物群落在亚龙湾西岸与东排、西排有较大的差异,间接反映出岛礁与岸礁环境存在差别,不过亚龙湾西岸湾口段的环境条件可能更接近岛礁;由于部分海区大型底栖藻类较多及可能存在的富营养化趋势,维持金尾雀鲷或其他植食性鱼类与藻类规模两者间的平衡,对恢复和保持亚龙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尤为重要;同时,管控来自青梅河等的陆源污染,也是控制亚龙湾大型海藻增殖的关键;相比于海参,海百合对大型底栖藻类的依赖程度较低。调查区造礁珊瑚覆盖率与礁栖生物数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可能与亚龙湾珊瑚礁退化严重及现存的种类以团块状造礁珊瑚为主,其构建的珊瑚礁生境空间异质性相对较低有关。为更好地保护亚龙湾的珊瑚礁,建议关注亚龙湾的水质,加强对捕鱼、潜水观光等旅游活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应该立即实施长时间的渔业禁捕来恢复亚龙湾的渔业资源,并定期监控关键种群的数量变动。  相似文献   
19.
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蒋万祥  蔡庆华  唐涛  渠晓东 《生态学报》2009,29(10):5207-5218
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通过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量化监测,对三峡水库湖北库区最大河流香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捕食者、滤食者、撕食者相对丰度较小;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明显受时空资源位的限制;香溪河物质循环能力、两岸物质的输入量和粗有机颗粒/ 细有机颗粒在九冲河明显高于其它河流,在冬季高于其它季节;物质输送能力以高岚河最高,在时间方面以冬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流速、电导、浊度、总氮、二氧化硅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指示作用;二氧化硅和化学需氧量对物质输送能力具有指示作用;水温、水深、二氧化硅、总磷可作为沿岸物质输入量的指标;水温、二氧化硅可作为评估河道中粗、细有机颗粒比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邓道贵  孟琼  毛开云  张赛  封妮莎  肖琴琴 《生态学报》2009,29(12):6351-6358
在20℃、25℃下,将大型溞和老年低额溞分别按7+3(B组),5+5(C组),3+7(D组)的组合进行混合培养,以及用单种培养(10+0(A组),0+10(E组))作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和种间竞争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培养时,大型溞对老年低额溞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20℃、25℃下,单种培养的老年低额溞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大型溞的2.31和1.97,而在混合培养下老年低额溞的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大型溞,在实验25d后几乎全部死亡.25℃下两种溞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C组:r=-0.508,n=30,P<0.01;D组:r=-0.483,n=30,P<0.01).在20℃、单种培养下,大型溞在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种群密度与雄体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78,n=24,P<0.01).大型溞的最大雄体密度(106 ind.(200ml)~(-1))和最大雄体比例(36.8%)均出现在20℃、单种培养下.25℃下,大型溞在混合培养的B组和C组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雄体在混合培养B组的比例达28.2%.大型溞在25℃、单种培养下没有产生卵鞍,在混合培养下总计产生66个卵鞍,其中空卵鞍占51.5%,而在20℃、混合培养下没有卵鞍产生.实验结果暗示:在较高的温度下,种间竞争刺激了大型溞雄体的产生和卵鞍的形成,高密度的雄体有助于大型溞孤雌生殖雌体向两性生殖雌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