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制备乙基纤维素(EC)载过氧化钙(CaO_2)和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自供氧微球,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自释氧行为。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自供氧微球,设计单因素考察实验,以粒径和CaO_2/HMME包封率作为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EC浓度、有机/水相体积比、水相温度、CaO_2投料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从而筛选最优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微球中氧气的释放行为,以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评价其促单线态氧生成能力。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获得自供氧微球的最佳制备处方为:EC浓度为1%、有机/水相体积比1:3、水相温度30℃、CaO_2投料量40 mg;按照优化工艺制备的自供氧微球的粒径为(1198±147) nm、HMME包封率(91.83±3.48)%、CaO_2包封率(89.14±1.67)%、3 h内氧气累计释放量(99.87±4.32) m M、单线态氧释放量显著高于无CaO_2对照组。结论:优化的自供氧微球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药物包封率高,且可增加单线态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综合模型法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分析尺度等。结果表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能够识别最优生态廊道,为景观连通性评估提供基本模式。电路理论则能扩展到潜在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点的量化识别,能确定具有生态功能的“夹点”和障碍区的空间位置。综合两种模型,可以量化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空间化三角洲湿地保护恢复的管理目标,即潜在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氟原子的特殊性质,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可显著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氟原子在药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此外,80%药物分子结构属于手性分子。其中,氟代手性醇常见于手性药物结构中,该类结构的合成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对称还原含氟酮是合成此结构的常见方法。与化学还原方法相比,生物催化还原具有对映选择性强、产率高和易于分离纯化等优点。生物催化,特别是酶催化还原含氟酮类化合物成为手性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纯化酶催化和全细胞催化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含氟酮生物催化还原合成氟代手性醇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氟代对酮生物催化还原的影响,最后对生物催化还原法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修复前后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分析1986—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计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进而评估生态修复工程对于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86—2020年间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趋势为0.022/10a;中高覆盖度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仍然是以低覆盖度为主,且1999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施行后,中低覆盖度向中高覆盖度方向转化。(2)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因素对植被覆盖的贡献率为93.40%,人类活动贡献率为6.60%,气候因素是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但人类活动在植被变化中的影响程度逐年增加。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呈转好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祁连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为后续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