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易分解有机碳对不同恢复年限森林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的改变都将引起大气CO_2浓度的急剧改变。易分解有机碳的输入可以通过正/负激发效应加快/减缓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并最终影响土壤碳平衡。以长汀县不同恢复年限森林(裸地、5年、15年、30年马尾松林以及天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向土壤中添加~(13)C标记葡萄糖研究易分解有机碳输入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易分解有机碳输入引起的土壤激发效应的方向和强度因不同恢复阶段而异。易分解有机碳输入的初期对各恢复阶段森林土壤均产生正的激发效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5年、30年马尾松林以及天然林相继出现负的激发效应。从整个培养期(59 d)来看,易分解有机碳的输入促进了裸地与5年生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机碳的矿化量分别提高了131%±27%与25%±5%;但是减缓了15年生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使其矿化量减少了10%±1%;然而,易分解有机碳输入对30年生马尾松林及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则无明显影响。土壤累积激发碳量与葡萄糖添加前后土壤氮素的改变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44,P0.05),表明易分解有机碳输入诱导的土壤激发效应受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的调控,土壤微生物需要通过分解原有土壤有机碳释放的氮素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4种增稠剂(瓜尔胶、CNS-Na、CMC-Na、魔芋精粉)和面粉混合后,其味觉阈值各有不同,当瓜尔胶添加量超过1%,或当魔芋精粉添加量大于4.5%,均有明显异味。羧甲基淀粉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对于金针菇挂面的味道基本无影响。在合适的添加范围内,CMC-Na对最大拉伸力和最大剪切力的影响最大,CMC-Na与质构特性之间均呈现正相关;瓜尔胶和魔芋精粉对咀嚼度的相对较大。金针菇挂面中复合磷酸盐和大豆软磷脂的加入都可以改变金针菇挂面的质构特性,从而改良金针菇挂面的品质。金针菇挂面的最佳配方为:9.17%金针菇粉、4%CMC-Na、复合磷酸盐0.2%、大豆卵磷脂1.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确定具有免疫相关基因的可靠预后特征,该特征可以预测预后并对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患者的个体化管理提供帮助。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下载LUAD患者的mRNA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COX和LASSO模型来构建预后模型;使用基于风险评分的方法开发预后特征;通过Kaplan-Meier分析比较高风险患者和低风险患者之间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OS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确定;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ssGSEA)用于评估免疫细胞浸润程度;通过LASSO和COX回归分析构建生存预后特征。根据预后特征,在OS方面将患者显著分层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的LUAD患者OS显著降低。通过ROC曲线分析证实了预后基因标记的预测能力。多因素COX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免疫分析,发现了肺腺癌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不...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等多种天然产物的活性都依赖于其糖基侧链,糖基侧链结构的变化对母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底物适应性及药理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糖基侧链结构变化多端,修饰、改变天然产物的糖基侧链已成为获得临床候选药物的重要方法。利用化学法和酶法,研究者创造了多种改造天然产物糖基化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天然产物的糖基化过程,并从组合生物学、糖基转移酶改造、糖类随机化及新型糖类随机化和糖基转移酶可逆性四方面阐述了糖基侧链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土壤养分异质性是竹林-阔叶林界面(bamboo and broad-leaved forest interface, 以下简称竹阔界面)的重要特征, 细根生长、周转和分解影响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但其在竹阔界面养分异质性形成中的贡献尚不清楚。该文选取竹阔界面两侧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开展土壤养分(C、N、P)含量、细根生物量及周转、细根分解及养分回归等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竹阔界面两侧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差异明显, 毛竹林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总氮(STN)含量分别为20.51和0.53 g·kg-1, 常绿阔叶林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总氮(STN)含量分别为13.42和0.26 g·kg-1, 前者比后者分别高出34.53%和50.35%, 但毛竹林土壤全磷(STP)含量低于常绿阔叶林25.54%; (2)竹阔界面两侧细根生物量、养分密度及养分回归量差异明显, 毛竹林细根生物量高达1201.60 g·m-2, 是常绿阔叶林的5.86倍; 养分密度分别为591.42 g C·m-2、5.44 g N·m-2、0.25 g P·m-2, 分别是常绿阔叶林的6.12倍、3.77倍和3.11倍; 年均养分回归量分别为278.54 g C·m-2·a-1、2.36 g N·m-2·a-1、0.11 g P·m-2·a-1, 是常绿阔叶林的6.93倍、4.29倍和3.67倍; (3)细根对界面两侧土壤SOC、STN异质性形成的年均潜在贡献分别为76.79%和28.33%, 但对STP异质性形成起减缓作用, 贡献率为6.17%。这些结果说明毛竹扩张可以改变常绿阔叶林土壤的养分状况, 且细根对不同养分的异质性形成贡献不一致, 是土壤SOC、STN异质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毛竹种群向常绿阔叶林扩张的细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种群向常绿阔叶林扩张的根系策略, 该文采用根钻法和内生长法, 在江西大岗山选取毛竹林与阔叶林的交错区——竹阔界面(bamboo-broad-leaved forest interface), 并垂直于界面连续设置毛竹林、毛竹与阔叶树的混交林(以下简称为竹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种样地, 比较分析其细根的空间分布格局、比根长、根长密度、生长速率和周转率等指标。结果表明: 毛竹林细根生物量(1201.60 g·m-2) >竹阔混交林(601.18 g·m -2) >常绿阔叶林(204.88 g·m -2); 在毛竹与阔叶树竞争的混交林中, 毛竹细根分布趋向于上层土壤(与毛竹林细根相比), 且其比根长也显著增加, 平均增幅高达123.42%, 总根长密度比阔叶树大2.1倍; 同时, 毛竹细根生长速率和周转率均高于阔叶树。这些结果说明毛竹可通过广布、精准、灵活、快速等细根竞争策略, 提高资源获取能力, 实现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7.
黄冬梅  刘小玉  郑庆昌  刘骏 《生态学报》2020,40(21):7886-7896
城镇化快速发展既推动了国家经济增长,又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集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形态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空间格局(包括极化和扁平式两种类型)演变。而关于两种多中心模式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研究仍然缺乏。以福州大都市区(极化式)和厦漳泉大都市区(扁平式)为研究案例,分析2011-2017年两种多中心城镇化模式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多中心空间格局均有利于区域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提高;(2)除生态环境外,极化式与扁平式多中心格局对城镇化水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均具有均衡效应;(3)福建两大都市区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本研究对于优化福建省城镇化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桑叶提取物在治疗小鼠流感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滴鼻生理盐水,其余以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滴鼻3 d,建立流感小鼠模型后,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另2组分别以高剂量(500 mg/kg)和低剂量(100 mg/kg)灌胃桑叶提取物,连续5 d。每天检测小鼠体重,并于病毒感染前、感染后及灌胃处理后3次无菌收集小鼠粪便,培养并计数小鼠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结果 小鼠在感染病毒后体重明显降低,桑叶提取物治疗后体重降低的趋势有所减缓。小鼠肠道菌群在感染流感后有明显的变化,但桑叶提取物治疗后肠道菌群的恢复不明显。结论 流感病毒感染能引起小鼠肠道菌群的失调,桑叶不显示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表明其对流感的治疗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素矿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时空替代法和PVC顶盖原位培养法,分析了江西大岗山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与邻近常绿阔叶林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氮矿化速率和吸收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土壤总无机氮含量时空变化趋势相同;竹-阔混交林年均矿化速率低于常绿阔叶林,前者以氨化作用为主,后者氨化作用与硝化作用相当,但生长季硝化作用明显占优势.两林分全年都以吸收NH4+-N为主,但生长季常绿阔叶林对NO3--N的吸收明显占优势.说明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会增强土壤氮素氨化作用、减弱硝化作用和总矿化作用,同时也会增加对NH4+-N的吸收,减少对NO3--N和总无机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血清内生吗啡(EM)动态变化,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EM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0例伴有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患儿作为脓毒症组,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作为SIRS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SIRS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第1、3、6、9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E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SIRS组、脓毒症组患儿的第1、3、6天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PCT水平逐渐降低,至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P0.05),而脓毒症组与SIRS组间血清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症组第1、3、6天血清EM水平均高于SIRS组(P0.05),第9天两组血清E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EM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至第9天降至SIRS组的水平(P0.05)。与SIRS组相比,第1天脓毒症组的CD3~+T细胞数量增多(P0.05),两组CD4~+、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中血清EM水平较高,有可能作为诊断脓毒症特异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