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67篇
  免费   4322篇
  国内免费   7069篇
  2023年   1118篇
  2022年   1304篇
  2021年   1840篇
  2020年   1918篇
  2019年   2705篇
  2018年   2186篇
  2017年   2043篇
  2016年   1961篇
  2015年   1841篇
  2014年   2675篇
  2013年   4076篇
  2012年   2087篇
  2011年   2416篇
  2010年   2023篇
  2009年   2610篇
  2008年   2668篇
  2007年   2674篇
  2006年   2451篇
  2005年   2145篇
  2004年   1932篇
  2003年   1793篇
  2002年   1576篇
  2001年   1184篇
  2000年   1150篇
  1999年   1032篇
  1998年   1000篇
  1997年   847篇
  1996年   762篇
  1995年   725篇
  1994年   670篇
  1993年   582篇
  1992年   567篇
  1991年   560篇
  1990年   431篇
  1989年   403篇
  1988年   387篇
  1987年   339篇
  1986年   366篇
  1985年   555篇
  1984年   641篇
  1983年   344篇
  1982年   499篇
  1981年   479篇
  1980年   420篇
  1979年   307篇
  1978年   235篇
  1977年   245篇
  1976年   218篇
  1975年   164篇
  1973年   18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73.
A bacterial cDNA clone was identified carrying one third of the nucleotides coding for elongation factor EF-1 alpha from the brine shrimp Artemia. The sequence of codons corresponds with the known sequence of amino acids of EF-1 alpha in the region involved.  相似文献   
74.
75.
76.
An examination of four species of Cirsium disclosed the presence of two new flavonoids in C. lineare. The structure of one was 5,4′-dihydroxy-6,7,3′-trimethoxyflavone (cirsilineol) 4′-monoglucoside and the other 5,3′,4′-tri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 (cirsiliol) 4′-monoglucoside. Luteolin 7-glucoside was found in C. suffultum, and pectolinarin and linarin in C. kamtschaticum and C. pectinellum.  相似文献   
77.
78.
王成武  崔彪  汪宙峰  谢亮  陈雅靓 《生态学报》2022,42(9):3794-3805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而划分的特定区域,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6处,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涵盖珍稀动植物,保护功能涉及物种、水源和生态环境,与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同维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乃至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1963-2018年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以集聚为主,呈现集聚-随机-集聚的变化特征,且前期变化幅度大,后期变化幅度小,总体发展明显分为1963-1998年的单核形成与发展阶段和1998-2018年的双核阶段;②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区域,其均衡度类型在时间上表现出由"差距悬殊"到"差距较大"的演变特征;③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重心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基本稳定在阿坝州南部。标准差椭圆的长短半轴和面积均变化强烈,总体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空间分布由南-北向演变为东北-西南向;④自然保护区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地势适中、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土壤肥沃、人口稀少的阿坝州南部与东部地区。未来,四川省生态功能建设应该立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特点、分布状况,对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少的川西北、川东北和川南部分地区进行优化布局,以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功能建设。同时,探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9.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two-species competitive system where both the species produce toxin against each other at some cost to their growth rates. A much wider set of outcomes is possible for our system. These outcomes are important contrasts to competitive exclusion or bistable attractors that are often the outcomes for competitive systems. We show that toxin helps to gain an advantage in competition for toxic species whenever the cost of toxin production remains within some moderate value; otherwise it may result in the extinction of the species itself.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