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基于SPAC系统干旱区水分循环和水分来源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是研究植物水分利用与循环的核心,研究其水分传输过程对于旱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土壤水分和植物蒸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土壤水分的研究主要涉及热惯量法、中子仪法和时域反射仪法,植物蒸腾则从枝叶尺度、单木尺度、林分尺度和区域尺度4个层面分类总结;并重点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方法在研究植物不同水分来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45),最佳时间为7 h;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 h、松针长度5 mm、浸泡时间7 h,通过验证实验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3.
本文研究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酚酸B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立了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时间为2 h,第二次为1 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干膏得率为16.58%,丹酚酸B的平均量为22.42mg。与正交试验的结果相符,说明该提取方法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4.
提高酿酒酵母细胞耐受环境胁迫(高渗透压、高浓度酒精和高温)的能力对酒精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酿酒酵母耐受性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组学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将提供期待的信息,去理性改造并获得更加耐受胁迫的工业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胸片比较,探讨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在肺动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及x线平片怀疑肺动脉畸形者,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检查。其中11例被明确诊断为肺动脉畸形。以CT或超声心动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图像对肺动脉畸形的明确诊断率,分析对比该11例患者的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图片和普通x线胸片,评价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和图片优秀率。结果:20例疑似患者中,11例被CT或超声心动确诊为肺动脉畸形,其x线断层容积成像图片和普通x线胸片经主管技师和副主任医师双盲判读,x线断层容积成像11例均获明确诊断(100%),普通x线胸片明确诊断2例(18%),诊断准确率有明显差异(P=0.O001)。容积断层成像优质图像为10例,占总数的90.91%;良好1例,差为0例。11例x片中优秀7例,占总数的63.63%,其中良好3例,差1例。两种图像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对肺动脉畸形的图像优秀率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对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立体,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客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6.
Cell-based assays for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 activation applied in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HTS) monitor various readouts for second messengers or intracellular effectors. Recently, our understanding of diverging signaling pathways downstream of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the capability of small molecules to selectively modulate signaling route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underlining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readouts in cellular functional screens. To minimize the rate of false negatives in large-scale screening campaigns, it is crucial to maximize the chance of a ligand being detected, and generally applicable methods for detecting multiple analytes from a single well might serve this purpose. The few assays developed so far based on multiplexed GPCR readouts are limited to only certain applications and usually rely on genetic manipulations hindering screening in native or native-like cellular systems. Here we describe a more generally applicable and HTS-compatible homogeneous assa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fluorometric detection of [Ca2+] with subsequent 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HTRF) cAMP readout in the same well. Besides describing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assay, using a cell line recombinantly expressing the human PTH1 receptor screening of a small library is also presented, demonstrating the robustness and HTS compatibility of the novel paradigm.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伊犁地区汉、维两个民族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汉族及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慢性HBV感染患者各50例,患者均经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确诊存在天然HBV耐药基因(耐核苷酸类药物),观察HBV耐药基因分型特点及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的情况。结果:汉族HBV感染患者的耐药基因型集中于B、C型,且以C型为主,而维族以D型为主,两组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在rt204位点变异明显,而维族在rtn236t、rta181v/t+rtn236t位点变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疆伊犁地区天然HBV病毒耐药基因患者中,汉族及维族耐药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均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变异靶点,选择合适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78.
不同林龄杉木氮素的获取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氮素获取策略,选择了江西千烟洲森林生态研究站红壤区的3种林龄杉木人工林(5年生幼龄林、13年生中龄林和30年生成熟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它们的氮素吸收策略。结果表明,杉木对硝态氮的吸收受林龄影响,成熟林的吸收速率最高,为(5.72±0.24)μg N g~(-1)干重h~(-1),而中龄林和幼龄林的吸收速率相当,分别为(1.57±0.13)μg N g~(-1)干重h~(-1)和(2.36±0.22)μg N g~(-1)干重h~(-1)。幼龄林((34.33±1.20)μg N g~(-1)干重h~(-1))和成熟林((34.18±2.32)μg N g~(-1)干重h~(-1))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相似,均显著高于中龄林((23.33±1.39)μg N g~(-1)干重h~(-1))。杉木对甘氨酸的吸收不受林龄的影响。3种年龄的杉木均对铵态氮表现出强的获取能力,其中成熟林杉木对硝态氮的获取能力明显弱于对铵态氮的获取,但却强于对甘氨酸的获取。这样的结果反映了林龄能影响杉木人工林对无机氮的吸收,但未影响对有机氮的吸收;杉木偏好吸收铵态氮,对硝态氮和甘氨酸的吸收很少。如果能把氮素形态考虑进对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当中,那么可能会极大地改善杉木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9.
随着世界范围内流行性疾病以及我国空气雾霾事件的不断发生,空气生物性污染的研究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其研究方法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由早期以生化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转变为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综述了空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方法从培养到非培养的发展过程,包括培养技术法、BIOLOG技术、生物标记法、基因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空气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它们在空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最后展望了空气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
2015年以来,在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我国医疗技术管理面临着从重审批的分级分类管理向重监管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亟需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医疗技术管理体系。使用医疗技术评估的科学工具和手段是在医疗技术管理领域国际通行的理念和做法。本文梳理了我国医疗技术管理政策沿革,介绍了国际典型代表英国医疗技术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并为完善我国医疗技术管理提供了几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