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3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174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对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与动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 6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29科44属;对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以及频度分析结果显示,该群落是以翻白叶树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群落种类组成多样性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其外貌终年常绿;对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该种群处于增长状态;(2)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为13.72,Shannon-Wiener指数为1.15,Simpson指数为0.875,均匀度指数为0.34,该群落的层次格局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3) 与其他5个不同类型地区森林群的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澳门翻白叶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5个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992.
重庆地区主要作物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了重庆地区6种主要作物(水稻、玉米、空心菜、红薯、土豆、南瓜)食用部分和对应根系土壤样品,分析了Pb、Cr、Zn、As、Hg、Cu、Ni、Cd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水平及重金属的协同和排斥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食用部分重金属的含量为籽粒类>根茎类>瓜果类,南瓜对8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远远低于其他物种,水稻富集水平较高;红薯和空心菜对Cr的富集、水稻对Cd的富集分别较为依赖于土壤中Cr、Cd的含量,而土豆对As元素的富集与土壤中该元素的浓度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协同和排斥关系均存在,但总体协同大于排斥,Zn和Cu、Cd和Ni、Cr和Ni多数呈协同关系,这种协同关系可以应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区域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种植模式对烤烟根系和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广东南雄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单行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单行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和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对烤烟根系和叶片衰老特性,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种植模式相比,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处理显著促进了各时期烤烟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SOD、POD)活性均较高,而MDA含量较低,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双行凹垄种植+前期垄体覆盖地膜+后期垄体覆盖稻草处理可以改善烤烟根系和叶片衰老特性,提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是广东南雄地区优质烟叶生产的有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94.
Conversion of local structural state of a protein from an α-helix to a β-strand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 major change in the tertiary structure. Similar change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self assembly of amyloidogenic proteins to form fibrils, which are implicated in severe diseases conditions, e.g., Alzheimer disease. Studies have emphasized that certain protein sequence fragments known as chameleon sequences do not have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either helical or the extended conformations. Surprisingly, the information on the local sequence neighborhoo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ir secondary at a high accuracy level. Here we report a large scale-analysis of chameleon sequences to estimate their propensities to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local structural states such as α -helices, β-strands and coils. With the help of the propensity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we underline their complexity, as more than one quarter of them prefers coil state over to the regular secondary structures. About half of them show preference for both α-helix and β-sheet conformations and either of these two states is favored by the rest.  相似文献   
995.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从德  张健  杨万勤  唐宵  张国庆 《生态学报》2009,29(9):5115-5121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38.04 MgC·hm-2(12.15~59.51 MgC·hm-2).受青藏高原隆升和人类活动干扰及其叠加效应的影响,四川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地带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及采取森林分区经营管理是稳定和增强四川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水分下准噶尔无叶豆分株种群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成  施翔  张道远  尹林克 《生态学报》2009,29(12):6475-6481
准噶尔无叶豆是豆科无叶豆属小半灌木,在中国仅片断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区域.该种自然种群种子萌发率极低(<3%),主要靠克隆繁殖维持种群.为研究克隆生长在异质性生境中的可塑性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意义,对生境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的两个准噶尔无叶豆自然种群(河边种群,沙漠种群)的分株种群特征、生物量及其分配比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①在分株种群特征上,河边种群的分株显著高于沙漠种群,分株间距也显著大于沙漠种群.沙漠种群分株密度和根的密度显著大于河边种群,但每一分株拥有根的概率显著小于河边种群;②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河边种群具有比沙漠种群大的根生物量,但根茎生物量则要显著的小于沙漠种群;③在植株各部分生物量比重随植株大小的变化趋势上,河边种群各部分的比重随植株大小变化的趋势平缓,而沙漠种群各部分的比重变化趋势则较为急剧,表明河边准噶尔无叶豆分株种群随着植株的大小变化,资源分配比例并没有发生很明显的变化,而沙漠种群变化较大.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种群对所处生境水分条件存在可塑性响应,并通过分株种群特征变化和生物量分配差异应对水分条件的变化,形成自身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7.
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沙培盆栽试验,以铀尾沙所占比例分别为0%(CK)、25%(T1)、50%(T2)、75%(T3)、100%(T4)的培养基质,研究了铀尾沙对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铀尾沙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3种油菜的生物量均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后降的现象,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生物量最大,芥菜型油菜在T3时生物量最大.MDA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在T2时MDA含量最低,芥菜型油菜在T3时的MDA含量最低,并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随铀尾沙处理量的增加,3种类型的油菜SOD、CAT、POD、APX和GR活性逐渐增加,GSH含量也持续升高.铀尾沙对油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诱导作用,而这3种油菜也对铀尾沙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WINSPAN法对研究地区河岸林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林群落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进行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可划分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云杉落叶松混交林、云杉阔叶混交林、阔针混交林、油松阔叶混交林、青杨林、沙棘灌丛和柳树灌丛等9个群落类型,但群落类型之间的分异性总体表现不高,且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复杂,草本层多为一些耐干扰种和耐水湿种,总体上越远离河岸,高地群落中的物种比例越高,表现出高地森林与河流之间生态过渡带的典型特点和河岸带生态环境的高度异质性;根据本文构建的群落的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研究地区9个河岸林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中等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等4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不同的生态对策,而草本层物种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 用活体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场纤毛虫群落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7种纤毛虫, 其中包括4个未定名种, 隶属于3纲11目34科43属.下毛目为优势类群, 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 异毛目为偶见类群.善变膜袋虫、长圆膜袋虫、珍珠映毛虫、钩刺斜管虫和大口瞬目虫为春季群落优势种; 善变膜袋虫、颗粒膜袋虫和珍珠映毛虫为夏季群落优势种; 颗粒膜袋虫和善变膜袋虫为秋季群落优势种; 冬季无明显优势种.纤毛虫物种数的周年动态呈单峰型, 8、9月份物种数最多, 有52种, 3月份最少, 只有18种; 物种数的季节动态为: 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纤毛虫丰度的周年动态呈三峰型, 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6月和9月份, 5月份采样前夕水库调水导致丰度骤降是造成三峰型的主要原因; 纤毛虫丰度的季节动态为: 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纤毛虫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周年动态为: 8月份最大, 3月份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对网箱养鱼场纤毛虫物种数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水温, 其次是透明度和pH值, 投放饲料量的影响最小; 对网箱养鱼场纤毛虫丰度影响最大的是投放饲料量, 其次是水温和pH值, 透明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00.
Question: How do broadleaf tree species affect humus characteristics, herb layer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through their leaf litter quality and canopy structure? Location: Mixed broadleaf forests in Brandenburg, NE Germany. Methods: We studied the herb and tree layer composition in 129 undisturbed stands using a 10‐degree cover‐abundance and percentage scale, respectively. The main floristic gradients were extracted by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Effects of tree species on the herb layer were analysed with partial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We assessed affinities for specific tree species using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Results: Both beech and oak influenced herb layer composition mainly through their litter quality, which resulted in deep Ol and Of horizons, respectively. The less dense canopy of oak, in contrast to the dense beech canopy, enhanced species diversity in favour of indifferent herb species (species not closely tied to forests). Lime was correlated with a distinct floristic gradient, but a direct effect on the herb layer cannot be proven with the available data. Effects of hornbeam were less pronounced. Conclus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ee and herb layer must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pH differences. However, tree species effects on humus characteristics and on light flux to the ground were largely responsible as we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ee species can influence herb layer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but the missing correlation with lime and hornbeam raise questions requiring furthe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