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0篇
  免费   982篇
  国内免费   27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西双版纳傣族“龙山”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傣族“龙山”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民族植物文化中的一例。其概念是“神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的动植物都是神的家园里的生灵,是神的伴侣,是不能砍伐、狩猎和破坏的。人  相似文献   
32.
我国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种群生态学以种群作为研究对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生态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次,因为它是物种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一、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历史Graunt于1662年进行了人类种群的生命  相似文献   
33.
生态因子对中药甘草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草是一种常用中药,由于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而成为方剂中最常用的一味药。古有“十方九草”之说,可见对甘草的需求量之大;目前,对甘草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医药界,在食品、轻工、畜牧等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长期滥采、滥挖,只挖不种,使得甘草的蕴藏量急剧下降,有些地区的甘草资源濒临枯竭。例如,东北松嫩平原,原是我国“东草”商品的主产区之一,并大量出口国外,  相似文献   
34.
茶园生态环境对红茶芳香化学物质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和涛 《生态学杂志》1992,11(5):59-61,65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芳香化学物质是构成红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茶叶中芳香化学物质的形成,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密切相关。至于茶园生态环境和气象因子对红茶  相似文献   
35.
36.
A synoptic study of the aquatic ecosystems in the Dutch province of Overijssel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33 oligochaete taxa in the fendland area of N.W. Overijssel. The material was collected at 101 sampling sites in 1981. Oligochaetes were grouped by means of a normal and inverse cluster analysis. Although most oligochaetes are quite biquitous, differences in occurrence and abundance were observed and related to minor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37.
“生态效益”的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日趋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并对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生态学界强烈地呼吁人类要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呼吁人类在经济发展中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对“生态效益”的内涵及特征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这在相当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对提高生态效益的关注,因此,本问题亟待在理论上加以认识。本文试图对此做一点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
生态系统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鸿 《生态学杂志》1989,8(4):51-54
1977年,比利时著名科学家伊·普里高津成功地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荣获了诺贝尔奖。普里高津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元素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特点,正是这种非线性的相关机制,导致了大量离子的协同动作,突变而产生有序结构。”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系统怎样从混沌无序的动态向稳定有序的结构组织演化及其规律,故也称为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这一系统理论的奇葩,对于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这一理论使我们对生态  相似文献   
39.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经济建设以与自然过程相竞争的规模进行着,所造成的生态影响不仅表现在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也表现在生物圈中,而且还从地球化学循环中显示出来。这种情况,使得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必然由传统的经济管理逐步转变成生态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40.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总被引:156,自引:8,他引:148  
牛文元 《生态学报》1989,9(2):97-105
ECOTONE为国际生态界最近重新定义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在诠释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定义之后,对其实质及其空间属性作了较全面的逻辑归纳。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作出了独立的函数表达,并且就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宽度指标、重迭度指标、脆弱度指标、综合性指标,提出了较严格的表述形式。它们吸收了生态界面理论,并把系统生态学中的非稳定性理论,广延为辨识“全球变化”的基本手段,从而在生态学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体现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