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7篇
  免费   2371篇
  国内免费   632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638篇
  2022年   644篇
  2021年   1466篇
  2020年   1402篇
  2019年   1985篇
  2018年   1302篇
  2017年   860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957篇
  2014年   1498篇
  2013年   1797篇
  2012年   773篇
  2011年   911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7年至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晚期NSNSCLC(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或7.5mg/kg)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5或6,d1,q3 w)6周期及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5 mg/kg或7.5 mg/kg,d1,q3w)。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情况、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共观察26例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17例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率分别为53.8%、42.3%、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达25.8个月。26例患者中15.4%治疗后病变发生空洞改变,空洞组的2年、3年生存率略高于无空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6、0.509)。13例患者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100%。11例患者标本可进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占36.4%,未突变占63.6%。对10例患者标本行KRAS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阴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控制。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2.
目的:通过对一例肺鳞癌患者全外显子测序来识别这例肺癌的可能致病基因,并通过显微切割初步探索这例肺癌肿瘤细胞的起源与演化。方法: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肺癌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测序;用COSMIC肿瘤数据库比较分析统计出肺癌可能致病基因;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提取五个不同部位肿瘤细胞;巢式PCR扩增,一代测序验证基因分型。结果:发现了这例肺癌病人的7个高频突变基因:LPHN2、TP53、MYH2、TGM2、C10orf137、MS4A3和EP300;这些基因在10×镜下和20×镜下经显微切割的肺癌组织的5个不同部位上的基因分型不同。结论:我们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了这例肺癌的7个可能致病基因,并初步探索了这例肺癌肿瘤细胞是多克隆起源的。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VEGF表达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化疗,实验组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治疗后副反应发生率、肝肾功损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躯体、社会及QOL评分、疲乏评分及睡眠水平均降低(P0.05),QOL评分、尿素氮及肌酐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躯体、社会、睡眠及疲乏评分、生活质量、血象较高(P0.05),实验组消化道反应、脱发时间较短,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及VEGF水平较低(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对患者体质、睡眠、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水平的影响,保护肝肾功能,减轻脱发、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症状,降低VEGF水平,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案,可作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44.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癌症,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的改变、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均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目前,普遍认为慢性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白介素17主要由T细胞的亚型Th17细胞分泌产生,能够促进肿瘤相关性炎症,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控。已在胃癌、宫颈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肝癌、卵巢癌、黑色素瘤、淋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现白介素17呈高表达。现有研究表明,白介素17与肠炎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尽管尚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白介素17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关于IL-17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与结直肠癌的预后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与恩度分别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以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恩度联合顺铂化疗,实验组予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化疗。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D8~+、IL-2检测,KPS评分,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及胸腔积液疗效评价比较,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CD8~+下降、IL-2均上升(P0.05);2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较恩度联合顺铂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CD8~+T淋巴细胞及IL-2水平有更明显调节作用,且安全性更佳,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有显著临床疗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6.
目的:研究洛铂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组和II组,每组95例,I组给予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II组给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应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平均缓解期(6.33±1.82)月显著长于II组的(5.13±0.84)月,I组中位生存期为(9.95±2.31)月显著长于II组的(7.82±1.24)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均显著提高,且I组高于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II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相当,洛铂联合吉西他滨具有较好远期疗效,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47.
Surv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i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一员,发挥强大的抑制凋亡功能,同时也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使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特异性的表达于大多数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大量的研究涉及Survivin基因与肺癌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认为,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一个提示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很多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得Survivin基因在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对Survivin基因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48.
目的:观察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比较28例患有早期近端胃癌接受近端胃切除28例患者与100例患有早期近端胃癌接受全胃切除的患者,观察近端胃切除是否优于全胃切除。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没有差异。两组患者胃切除后的代谢变化结果相似,体重,血清血红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浓度变化相近。近端胃切除后腹泻(32%)和胃食管返流(28%)最为常见,而全胃切除后餐后腹胀(21%)最为常见。二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近端胃切除不会由于残余胃的生理优势而优于全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949.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