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活性X-3B红染料在水-土壤-作物连续体中的迁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进入环境的自学成才性X-3B红染料是一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它从水分室向土壤分室再到作物分室的迁移,是一连续的生态过程,基于此,从理论上对活性X-3B红染料在水-土壤两相,土壤-作物两相以及水-土壤-作物整个连续体中的迁移进行了定量描述与探讨,并采用棕壤-大豆、褐土-小麦,红壤-萝卜和水稻土-水稻等系统给予了实验论证,表明活性X-3B红染料通过吸附机制从水分室到土壤分室的迁移符合Langmuir模型。通过作物根系吸收机制从土壤分室到作物分室的迁移可以用对数化的作物-土壤积累因子(CSAF)模型予以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2.
柑桔原生质体辐射诱变筛选抗寒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161C/kg软X射线辐射“Page”桔柚(CitrusreticulataBlanco×C.grandisOsb.cv.Page)胚性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经-11℃低温选择后,将存活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表明,“Page”桔柚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4128C/kg辐射剂量处理后几乎不能恢复分裂;2064C/kg辐射时分裂频率低,即使分裂也难以发育为胚状体;而1161C/kg辐射后,经-11℃低温处理仍有102%~169%的分裂频率,且部分细胞团能发育为胚状体。辐射的原生质体培养成胚状体后,经低温筛选,在改良的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萌发成为植株。再生植株中检测出2株的叶片原生质体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比对照低1.96℃和168℃。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X射线衍射技术在研究蛋白质动态过程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用常规X射线衍射法和劳埃X射线衍射法等数据采样法研究反应时间为几分钟的蛋白质催化反应.然后介绍了通过选择不匹配底物,不适宜酸度,选择温度和酸度的跳跃,金属和光化学瞬时激发达到反应的同步来研究反应时间为几秒钟的蛋白质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54.
激光器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庄 《激光生物学报》1998,7(2):135-137
本文简叙了近年来激光器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对一些激光器在国内外的主要应用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5.
应用定量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结合细胞化学技术,分析测定用单纯冷冻法保存离体猫肾脏过程中肾脏细胞的胞浆、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细胞器内的Ca2+浓度变化,并探索钙通道阻滞剂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保存36小时及72小时后,线粒体与胞浆中Ca2+的峰背比极显著地提高,内质网、细胞核中钙颗粒减少。添加Verapamil后,保存过程中细胞器内Ca2+无显著变化。线粒体中的Ca2+峰背比与胞浆中的呈强的正相关,r=0990。实验结果显示:保存过程中,Ca2+由钙库(内质网等)进入胞浆中,线粒体在胞浆Ca2+浓度高时摄取Ca2+,而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该过程。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 法:HLFs分别经直线加速器0Gy、5Gy、8Gy X线照射后,MTT 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筛选合适照射剂量。人肺成纤维细胞分为 照射组(R 组)和正常对照组(C 组),R 组经直线加速器X射线,5 Gy 照射24 h后,免疫荧光检测成纤维细胞alpha-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中GSK-3beta、p-GSK-3beta表达。结果:X 线5 Gy照射剂量可使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增强,较0 Gy、8 Gy增 殖曲线明显。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形态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照射组人肺成纤维细胞琢-SMA,p-GSK-3beta表达水平升高, p-GSK-3beta/GSK-3beta比值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发展中起调控作用,可能为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7.
五株产MnCO3细菌的除锰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从湖南省某锌锰矿矿口和天津市西青玛钢厂锰原料仓库土样中富集分离获得5株对锰有去除能力的抗锰细菌, 将其命名为J2-3、J4-3、J12-1、JM3-2和JD。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测序等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归属为氢噬孢菌属、分枝杆菌属、红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JD和JM3-2菌的Mn(Ⅱ)抗性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 mmol/L, J2-3、J4-3和J12-1菌为12 mmol/L。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表明这5株抗锰菌随生长生成了MnCO3沉淀而将Mn(Ⅱ) 从溶液中去除。其中JD和JM3-2的锰去除率分别为94.28% ± 0.1%和93.10% ± 3.1%。其他菌的锰去除率也均在85%以上。研究发现培养基的pH由起始的7.0变为最终8.5以上, 推测其除锰原理可能是由于菌体代谢改变了培养基pH而将可溶的MnCl2转化为不溶的MnCO3沉淀。本研究证实了和以往报道的锰氧化细菌不同的新型除锰细菌。  相似文献   
58.
乙肝病毒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娟  时迎娣  杨怀义 《微生物学报》2010,50(12):1651-1656
【目的】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HBV感染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影响,为HBV感染诱发肝癌以及HBV的免疫逃逸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利用乙肝病毒表达质粒瞬时或稳定转染不同肝细胞,通过计数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聚集数目检测自噬小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LC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ght chain 3,微管相关蛋白质轻链3)脂酰化和p62的降解,通过构建HBV B型和C型X蛋白(HBx)的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对不同基因型X蛋白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感染后促进了LC3的脂酰化和p62的降解,增加了自噬小体的形成,增强了细胞的基本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HBV感染增强的细胞基本自噬水平由HBx所引发,且C型HBx比B型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加更加显著。【结论】HBV通过HBx增强细胞的基本自噬,且不同基因型HBx对细胞基本自噬的增强程度不同,为进一步阐明HBV感染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医师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并经DSA证实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CTA、MRI的表现.结果:CCF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搏动性突眼、复视、视力障碍、眼球活动障碍,临床体征为颅内杂音、结膜水肿和充血等.CT及MRI平扫表现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外肌增粗,眼球边缘模糊、眼睑肿胀.CTA及MRA可观察其瘘口所在位置、大小及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DSA表现为造影剂从颈内动脉沿瘘口进入海绵窭,形成该处造影剂浓聚,静脉系统旱显而动脉系统充盈不佳造成"盗血现象".结论:根据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确诊颈动脉海绵窦瘘,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对人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慢性神经病理痛持续时间长,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将围绕着P2X受体在CCI模型中介导疼痛方面的研究加以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