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专家数据库的人体信息诊疗仪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的一种基于电脑专家数据库的人体信息诊疗仪。融合了先进的激光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体信息诊疗学于一体。该仪器由两部分组成:(1)可自动诊断的电脑专家数据库;(2)半导体激光针灸部分。  相似文献   
52.
根据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电针与c-fox基因的报道,并按照中枢神经系统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整理,每一部位按病理、生理进行分类,发现电针刺激不同于伤害性刺激,而且会抑制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斜圆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疼痛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针灸科收治的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温针灸联合斜圆刃针治疗)和对照组(n=59,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疼痛递质[神经肽Y(NPY) 、5-羟色胺 (5-HT) 、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OD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JO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NPY、SP、5-H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温针灸联合斜圆刃针治疗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调节血液流变学并减少血清疼痛递质的分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96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根据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肝健脾针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和血清5-HT、NPY、CGR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大便稀溏、少腹胀痛、食后腹胀、食欲减退、精神疲乏、口苦口黏、四肢无力、烦躁易急、畏寒怕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血清5-HT、NPY、C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5-HT、NPY、CG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头针结合艾灸对缺血缺氧脑瘫幼鼠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7 d龄的清洁级SD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8只。E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幼鼠均以改良的缺氧缺血性脑病造模方法构建缺血缺氧脑瘫模型。造模成功后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头针结合艾灸治疗、头针治疗、艾灸治疗,D组、E组均给予50 ?滋L生理盐水。对比各组幼鼠脑组织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表达量、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水平、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记忆功能。结果:A组脑组织JAK2、STAT3 蛋白表达量低于B、C、D组,但高于E组(P<0.05);A组血清IL-6、IL-1和TNF-α水平低于B、C、D组,但高于E组(P<0.05);A组血清NE、5-HT水平低于B、C、D组,但高于E组(P<0.05);A组Y迷宫实验正确次数多于B、C、D组(P<0.05),而少于E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艾灸可通过靶向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从而降低缺血缺氧脑瘫幼鼠脑组织损伤,促进其记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胞磷胆碱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胞磷胆碱联合传统针刺治疗)和观察组(49例,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认知功能、痴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胞磷胆碱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VD,可促进其痴呆症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日常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治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改善程度,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5 d和治疗30 d后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30 d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15 d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5 d、治疗30 d后,观察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0 d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恢复患者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8.
兔视前区去甲肾上腺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脑组织推挽灌流技术结合放射酶学测定法和脑内微量注射法,观察针刺镇痛时清醒家兔视前区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量的变化,以及微量注射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探讨该部位NE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实验结果,针刺镇痛时视前区NE释放显著减少;双侧微量注射酚妥拉明(5μg/每侧)可显著加强针刺镇痛作用。结果提示,视前区NE可能通过α受体对抗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59.
为了分析电针“足三里”是否以其伤害性刺激性质引起镇痛作用,我们试探了电刺激“足三里”穴区所引起的传人(顺行)冲动是否可以减小刺激腓总神经引起的逆行 C 波。碰撞实验表明刺激“足三里”确可兴奋了腓神经的一些 C 纤维。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刺激“足三里”的强度达到或超过 C 纤维阈值时。可明显激活中缝大核神经元,当刺激强度达到可引起最大 c 波时,激活 NRM 的效应也达到最大。上述结果提示电针“足三里”除可以其非伤害性刺激性质引起镇痛作用外,可能主要是以其伤害性刺激,经 C 类纤维激活 NRM,再经过痛负反馈调制引起镇痛。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LDH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研究组(n=59),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康复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FairbankJC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躯体角色(RP)、情感角色(RE)、躯体功能(PF)、社会功能(SF)、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活力(VT)以及心理健康(MH)等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LDH患者,可提高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轻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