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2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7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51.
国产白酒草亚族(菊科紫菀族)由白酒草属(Conyza)、小舌菊属(Microglossa)和歧伞菊属(Thespis)3个小属组成,且国产白酒草亚族各属间及其与非洲白酒草属植物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尚无报道,故本研究利用核糖体DNA ITS和ETS序列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重建了国产白酒草亚族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歧伞菊和非洲白酒草属植物组成一支,而劲直白酒草的两变种和小舌菊嵌入田基黄亚族分支;小舌菊与Psiadia pascalii近缘。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劲直白酒草和Conyza incisa应处理为田基黄亚族的一个独立的属;(2)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和歧伞菊以及大多数非洲白酒草属植物属于Eschenbachia属,而且Eschenbachia属代表一个新的亚族,歧伞菊可处理为Eschenbachia属的一个组。Eschenbachia属可能从非洲经数次长距离传播到达我国南部;(3)Welwitschiella和小舌菊属应保持属的地位,Psiadia pascalii、Conyza scabrida和C.pyrrhopappa可并入小舌菊属。  相似文献   
952.
为了研究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1 hm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和1 hm2亚热带山顶矮林样地,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乔木、灌木和藤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森林类型的物种组成、密度、径级和株高结构。结果显示:(1)两种森林的Srensen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41,优势种不同,但优势科却较相似;其中,茶科和杜鹃花科在两种森林中所占比例较高;(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幼苗(1 cm≤DBH〈2.5 cm)和幼树(2.5 cm≤DBH〈12.5 cm)密度都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但两种森林的小树(12.5 cm≤DBH〈25 cm)和大树(DBH≥25 cm)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幼苗和大树的平均胸径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树的平均胸径则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小树的平均胸径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小树和大树的平均高度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苗的平均高度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幼树的平均高度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密度、胸径和高度结构差异较大,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稳定性强于亚热带山顶矮林。  相似文献   
953.
改良FIASCO方法筛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是目前用于砷污染土壤修复最好的超富集植物,但其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数据较少。为了开发蜈蚣草特异性SSR遗传标记,本文采用改良的FIASCO方法从蜈蚣草AG和AC微卫星富集文库中随机挑选100个克隆,分离得到51个微卫星位点,其中60%为完美型(Perfect)SSR。根据这些位点设计、合成了25对引物,并对江西庐山及湖北恩施两地蜈蚣草种群各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其中8个完美型及1个间断型(intermittent)SSR位点的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且具有多态性的条带。9对引物共扩增出4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在2~7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6个;期望杂合度在0.0494~0.8169之间;没有连锁不平衡现象发生。采用大叶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进行跨种扩增,结果发现其中6对引物能够进行种间扩增。这些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有助于蜈蚣草生态适应性进化分析、揭示蜈蚣草地理分布格局以及探讨蜈蚣草遗传多样性,还可用于品种鉴定及选育等。  相似文献   
954.
955.
张敏  赵菁莉 《生物磁学》2014,(1):166-168,197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腹膜长期暴露于非生理性的腹膜透析液中(低pH、高浓度葡萄糖以及高渗透压等)会致腹膜纤维化,从而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丧失,这是患者放弃腹膜透析的原因之一。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中医药对于腹膜纤维化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腹膜间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方面,通过对细胞因子的作用,保护和/或改善腹膜间皮细胞的功能防治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956.
邵兵  徐巍  姜长玲  成秉林  张春  姚建  吴海艳 《生物磁学》2014,(1):175-176,162
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主要采用放射治疗、化疗以及中医中药等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治疗。患者大多经过多程治疗后复发,体质较差,甚至有明显的恶病质,对这类患者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放疗或者化疗,只能使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患者死亡,中医药治疗在此阶段优势凸显出来。中医药外用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则,攻补兼施,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所以在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局部复发的治疗方法中,中医药外用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57.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澳洲的77个国家,目前公认有21个野生种,我国有3个野生种。野生稻具有大量栽培稻目前缺乏的的优良特性(基因),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各种病害一直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从我国野生稻挖掘和利用抗病材料(基因),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8.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4,33(4):916-924
对采自中国12个省的绿杯菌属Chlorociboria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3个种,分别为小孢绿杯菌C.aeruginascens、绿杯菌C.aeruginosa和波托绿杯菌C.poutoensis。其中波托绿杯菌为中国新记录种,对该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图示,并对其分类地位提供了DNA序列分析的佐证。  相似文献   
959.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黄芪、何首乌、女贞子、菟丝子混合中药提取物对毛囊增殖的影响作用以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C57BL/6小鼠毛囊器官模型观察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毛囊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毛乳头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中药提取物对毛乳头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结果:中药提取物能够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毛囊的生长,800μg/mL浓度的促进作用最强;160μg/mL中药提取物对毛乳头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与米诺地尔、齐墩果酸阳性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药提取物促进了毛乳头细胞分泌HGF。结论:黄芪、何首乌、女贞子、菟丝子混合中药提取物在促进毛发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和分泌HGF是促进毛囊生长的可能性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比较中药参苓白术散与西药诺氟沙星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慢性肠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诺氟沙星治疗组(对照组)与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口服诺氟沙星,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两个疗程(10天为一疗程),采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疗效与半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为50%,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为1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诺氟沙星,且不易复发,建议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