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宝江  潘磊 《生物多样性》2012,20(2):231-234
近年来,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呈逐渐增多趋势。为摸清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原产地在国外、已经在黑龙江省内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种群、威胁或者破坏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种下分类单位)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我们给出了目前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对它们的原产地、引入途径以及区系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黑龙江省目前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1种,隶属于17科35属,以菊科种类为最多,有12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9.3%,并且它们以草本植物为主,共39种,占95.1%。从来源地来看,来自美洲、欧洲的种类分别为22种和14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7%和34.2%。从传入途径看,基本上为有意或无意引入(40种,占97.6%)。本区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共包括9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共17属,占68.0%。根据对黑龙江省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及有效防治进行的探讨,我们建议实行具有地域特色的外来物种引进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72.
【背景】台湾芒果是我国南方种植的最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其分布广、产量高,极具经济价值。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气候条件与台湾相仿,所以台湾芒果很容易在福建定植。然而,台湾芒果在福建的大面积种植,带来了新的虫害问题。因此,掌握台湾芒果园害虫发生的动态及规律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福建省惠安县台湾芒果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28247头节肢动物,隶属于2纲15目79科145种。其中,害虫76种(占总群落物种数的52.41%)、天敌42种(占28.97%)、中性昆虫27种(占18.62%)。芒果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集中性等都呈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总群落〉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害虫亚群落;均匀度表现为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天敌亚群落。生态优势度测定显示:芒果小爪螨和茶黄蓟马是害虫中的优势种;主要天敌有腹管食螨瓢虫和园蛛科等,优势种是腹管食螨瓢虫;中性昆虫主要以双翅目的花翅摇蚊、啮虫目的凹翅单啮及膜翅目的中国小黑家蚁和红蚂蚁为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芒果园生物资源及天敌的保护与利用、芒果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3.
Precipitation is a key factor in the water cycle. At the same time, precipitation is the focus of study in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so on. Understanding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factors of precipitatio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ology. Based o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ata,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factors invol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was abundant, b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it and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declined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Moreo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different throughout the years. The result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levation, temperature and air pressure were thre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56, 0.38 and 0.45 respectively. Notab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lope of topography and precipi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and the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28.  相似文献   
174.
The Meishucun stage is the prelude in decipher-ing the Cambrian Explosion. In this prominent stage, rapid radioactive evolution and body-plan innovation have taken place and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f organism have been shape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several 3D-preserved rare star-like fossils with finely preserved soft tissues which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Kuanchuanpu Member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South Shaanxi, China in 2003. By studying on functional morphology and analogy with mouthpart of Punctatus, there are evidences that this star-like organism approaches the coelenterates in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entre of star-like organism is its mouth. The appearance of coelenterates marks the real beginning of metazoan evolution. Therefore, it has the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organisms. Perhaps the star-like organism represents the early types of coelenterate with original tentacles. These new material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the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 metazoan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ambrian Explosion.  相似文献   
175.
在吉林省通化市采集到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样本9只,为吉林省蝙蝠科新纪录,鉴定为长尾亚种M.f.longicaudatus.本文给出了该蝙蝠的特征描述和相关测量数据,并与文献记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6.
南蝠海南岛分布新纪录、回声定位信号和ND1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网捕到5只蝙蝠标本.形态特征及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的研究证实其为蝙蝠科南蝠属南蝠(Ia io),该物种为海南岛翼手目新纪录.本文详述了海南岛南蝠的形态与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并与该物种已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7.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经过研究鉴定,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对照现有文献,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科、164属、545种(包括8亚种和32变种),其中新记录95种(包括3变种1亚种);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含9属52种,占总种数的9.6,青藓属是第一大属,包括有29种,占总种数5.3;科内种数(≥19种)优势科有10个,属内种数(≥6种)的优势属有22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6、北温带成分占23.0、热带亚洲成分占17.8,温带亚洲成分为10.6,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4,这5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78.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蓝藻门2个新种:绿刺星球藻、雅致伪枝藻。  相似文献   
179.
浙江丽水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水市位于浙江西南部,是浙江木本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木本植物95科338属1128种。通过对科、属、种的统计分析,该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为:(1)植物种类丰富;(2)起源古老、单型属和寡种属较多;(3)各类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以温带成分为主;(4)区系过渡性明显。  相似文献   
180.
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1949~1998年的调查数据和1949、1986年的两期1∶2500000森林资源分布图,从资源统计和景观格局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红松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黑龙江省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急剧减少,占全省森林资源的比例不断降低,林龄结构趋于不合理;从景观格局来看,1949年和1986年两期景观相比,红松林面积急剧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加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总边缘长度减小,边缘密度增大,呈严重的破碎化,大部分红松林景观转变为阔叶混交林和非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