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4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443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我们用双抗体免疫沉淀法,从牛垂体多聚核糖体中分离出牛生长激素特异多聚核糖体,由此多聚核糖体纯化的牛生长激素Poly(A)~+RNA,可以在麦胚体外翻译系统中和兔网织红细胞体外翻译系统中促进~(14)C-亮氨酸的参入。合成的含~(14)-亮氨酸的翻译产物中有91%可以被牛生长激素抗体沉淀。用SDS-11%PAGE对翻译产物进行鉴定表明,翻译产物在25KD处呈一条放射自显影带,与报导的牛生长激素前体分子量相吻合。  相似文献   
52.
53.
54.
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的空间排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5.
小麦芽经过匀浆、沉淀、高速及超速离心、透析以及DE_(52)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用α-鹅膏蕈碱抑制试验,证明得到RNA聚合酶Ⅱ。用此聚合酶Ⅱ组建的体外转录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烟斑驳病毒的拟病毒和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相关RNA_3)都不能利用该体系进行转录,类病毒PSTV可进行转录,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小牛胸腺DNA;α-鹅膏簟碱可抑制类病毒的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都不能被转录,表明他们的复制方法与类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56.
分离了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新疆株基因组的3个RNA组份。以RNA2为模板,3′端互补寡核苷酸为引物,合成了第一条cDNA链和第二条cDNA链,将ds-cDNA重组在pUC9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细胞,获得含RNA3′端的克隆,并证明所选克隆的cDNA含有新疆株几近全长的RNA2组份。对于插入片段为3.3kbp的112号克隆进行了酶谱分析,得到了与国外典型株类似的结果;用双脱氧终止法分析了相当于RNA 2 5′端250bp的cDNA酶切片段,表明与国外典型株有十分相似的一级结构。  相似文献   
57.
58.
59.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60.
宁强组几种笔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尧坤 《古生物学报》1989,28(6):700-710
一、前言陕西宁强一带志留系发育良好,出露整齐。这里既有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的泥页岩,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的碳酸盐岩。两种类型的岩相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层,是扬子区内具有沉积特色的地区之一。宁强组即创名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4)。宁强组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时依据宁强县城东南大竹坝乡大竹坝剖面,泛指平行不整合于二叠系之下的一套志留系蓝灰色泥岩夹数层生物灰岩岩层。生物灰岩常由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海百合等组成厚度不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